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培养幼儿创造力
2017-08-05张姗姗
张姗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是艺术的主要部分,是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离不开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活动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幼儿的生活经验决定了幼儿的创造能力。
一、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创造能力
大家都知道: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文艺创作。许多人都读过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人间没有街市,郭老也不会想到“天上的街市”;人间没有提着灯笼走着的人,郭老也不会想到“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就拿美猴王大闹天宫来说吧,人间没有皇帝,作家也不会想到天上有玉皇大帝,更不会想到有王母娘娘。
推而广之,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创造,也离不开生活经验。
为了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增強创造的能力,我让幼儿平时多注意观察。听风声、雨声、流水声、火车声、飞机声有什么不同,声音的大小有什么区别。倾听小鸟展翅飞翔、小兔蹦蹦跳跳、小鸡叽叽喳喳抢食吃的声音,都要熟记在心。这样,幼儿通过不断的积累生活经验,就为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造音乐表现的生活情境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利用幼儿已有经验,启发幼儿大胆创造
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在幼儿的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幼儿的生活经验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方式,学习的质量。《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完成的。因此,我们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必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他们联想、想象。例如,我教“钻泥巴”,我拿一颗小豆豆,让孩子说小豆豆埋在地下会怎样,孩子说出答案后,我随即拿出自制的演示器,演示了豆豆发芽、钻泥巴、长出两片小叶叶的过程。随后,我让孩子说出小豆豆发芽、钻泥巴、长出两片小叶叶的过程,加深了幼儿对儿歌的记忆。接着我让孩子表演小豆豆钻泥巴,钻一下、动一下,钻一下、动一下,钻出两片小叶叶”动作,这是动作的创造。最后我让孩子用“小星星”的曲子唱:“小豆豆,种地下,发了牙,钻泥巴,钻一下、动一下,钻一下、动一下,钻出两片小叶叶。”孩子在唱儿歌的过程中,体验了创造的快乐。在无声中培养了幼儿敢创造、善创造的精神。
三、依据生活经验感受音乐,激发幼儿创造能力
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音乐的创作都离不开现实生活,著名的《二泉映月》《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都是作家在现实生活中创作出来的,都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孩子的生活经验少,当然理解不了这么优美的乐曲。孩子的生活经验,只能在欣赏的过程中,粗浅地理解一些简单音乐所表现的生活。例如,我教《我爱洗澡》的音乐时,就是利用孩子洗澡的经验,先让孩子表演洗澡的动作,然后,让孩子仔细听我弹奏的《我爱洗澡》的曲子,我让孩子仔细听音乐旋律的变化,从节奏、音高、结构的安排上,感受音乐表现的动作快慢、用劲的大小,理解音乐表现出的洗澡时的喜悦心情。最后,我一边弹奏着音乐,一边让幼儿模仿洗澡的动作。这样,孩子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完成了舞蹈动作的创造,利用舞蹈的艺术了解音乐的象征意义,正确理解作品的内容。
四、利用网络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幼儿创造力
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利用网络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间接地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造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在教《小孔雀跳、跳、跳》的时候是这样做的。农村的孩子大多数没进过动物园,没见过孔雀是什么样子的,不知道孔雀怎样跳,更不知道孔雀开屏。所以,我利用网络的优势找了一段孔雀开屏、孔雀蹦蹦跳跳的视频,让孩子认真观察。这样,在教学环境中增长了幼儿的生活知识,为幼儿创造打下生活基础,开发了幼儿的创造能力。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大胆的艺术创造,创造出这样的情节:小孔雀很神气,把脖子伸得直直的,胸挺得高高的,展开彩霞般的尾巴,蹦蹦跳跳地到小鸡、小鸭们面前炫耀自己……孩子大胆地创造,又丰富了自己的生活,进一步理解了“小孔雀跳跳跳”的曲子。
音乐是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高山流水,花开花落,火车飞驰,鸟儿飞翔,都可以用音乐来表现。可以说,听一曲好的音乐,就是享受一段美好的生活。反之,只有回归生活,联系生活,以生活为基础,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大胆地想象,才能创造性地领悟音乐表达的意境,提高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