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生活同行
2017-08-05年兵
年兵
摘 要: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许多素材和创作都取之于生活。围绕新课标的学习内容,应该将实际生活转移到教学中,丰富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观。将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粗略探讨,为提高美术教学效果作参考。
关键词:美术教学;生活;相结合;措施
知识取之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始终坚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美术是一项创作型极强的学科,传统理论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通过结合生活进行教学,能够在很大程上提高教学质量,对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一、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激发学习主动性
通过对新课标进行学习,发现已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际生活,导致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从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就小学美术教学而言,许多知识点都来源于生活,如果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开展教学,则能拉近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距离,最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在课堂教学时,通过结合生活中的相关情境进知识点的讲解和引入,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习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比如:在《枫叶红似火》的学习时,就可以以“秋”为引入点进行教学。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心中的秋天的景色和特点,然后进行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并且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秋天枫叶红似火的风景画,加强学生对秋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想象。结合课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考,不仅是秋,对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小学美术教学许多知识点都取之于生活,教学时适当地结合生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将生活中的素材应用到教学中,拉近教学与生活的距离
生活与美术同行,其是存在于方方面面的,可以说美术的元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服装、建筑、模型设计和动画片等,这些都存在美术的元素。所以,在教学中将生活中的素材应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拉近理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对落实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进行《涂涂画画》教学时,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模型,如瓶子、皮球、气球等,让学生进行色彩的填充和圖案的绘制。比如:可以邀请每个同学用鸡蛋壳制作一个不倒翁,并通过简单的色彩填充和装饰,对自己的不倒翁进行装扮。生活中的许多素材都能运用到美术教学中,比如:动画片的人物绘制,模型色彩填充,用不同颜色的植物绘制图案等。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性格,结合生活中的素材通过制作和绘画的方式对美术知识进行学习,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三、组织学生将美术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提高美术表现力
美术与生活相结合,既要做到将生活中的相关知识点引入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又要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将美术知识和创作能力应用于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美术表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将美术能力还原于生活中。比如:组织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对教室进行装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白纸和色彩制作出五颜六色的花朵,然后用花朵对教室进行装扮。这样既能美化教室环境,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再比如:在父亲节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家或者父亲为题绘制一幅画,然后作为节日礼物送给父亲。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作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对父亲的感恩之情,让美术教学从理论知识延伸到精神层面,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四、组织学生进行参加观察活动,积累创作素材
美术学习是一个综合能力和审美能力提升的过程,需要通过组织相关的参观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帮助学生在创作素材方面的积累。比如:在色彩学习时,现有的色彩的数量是很限制的,需要激发学生自己的创作能力,通过结合相关的知识对色彩进行调和达到想要的色彩。但是由于小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并不是很丰富,容易导致学生在创作时出现短板。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大自然、花朵,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画展。通过实际的参考能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激发学生在色彩表现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总而言之,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们能认识到小学美术的教学工作与实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让美术与生活同行,能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综合修养。
参考文献:
[1]张劲.生活化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J].艺术教学,2016(48):116
[2]赵熙子.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4).
[3]牟琳琳.美术课堂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