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息技术点燃品德课堂
2017-08-05滕鑫
滕鑫
摘 要:伴随着时代的脚步,当今社会的学校教育已经向着新的层次迈进,各种新的学习方式层出不穷,信息技术带动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已快速深入课堂中。新颖灵活的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还能真正让品德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关键词:信息技术;点燃;品德与社会;课堂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上要体现儿童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要通过各种活动的体验,让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如今丰富的网络资源以其强劲的优势充斥着课堂教学,如何使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愉快地学,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成为我追求的方向。
一、用愉悦的课堂诱发学习兴趣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如何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获得新知呢?品德与社会课程,如果只是单纯靠书本和教师的一张嘴来讲解,学生学起来怎么能不感到枯燥无味?而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学生对你提出的内容感兴趣,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能被调动起来。信息资源中那些生动的图片、丰富的影音、恰当的文字叙述,如果能善于利用,那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新课导入环节,我经常利用简短的谜语或者动画片来创设情境,每次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诱发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
如三年级《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一课,图片导入问题,“世界上有谁付出不求回报?”接着以《我的老父亲》《烛光里的妈妈》这两首歌的MV开头,迅速将学生带入父爱母爱的情境当中,学生伴随着歌曲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父母为我们做过什么?我为他们做过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对我们?”在这个诱因的引导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情感也得到升华。
二、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材,已经不再是教育教学的全部内容,而是指导方向。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以课程教学内容为出发点,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去观察、收集、整理、感知,身临其境进行模拟、效仿,以此来丰富他们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讲《一封信的旅途》时,书信这种沟通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已经很陌生了,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地掌握信件从寄出到收到的几个主要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如果单纯死记硬背我想本节课过后学生就会忘记的一干二净,因为这节课本身就很枯燥无味。所以我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iPad网络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时刻与我保持互动。开课伊始就是动画片信件的流程环节,接着就以游戏的方式,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进一步了解信件流程,上传识记结果,全班分享。学生十分踊跃,迅速掌握重点内容。最后又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电商的迅速崛起,快递服务与当年的信件流程是吻合的。学生立刻按照快递单号进行现场网络查找,很快就能了解从收件到派送的整个环节。他们对掌握这门技能也很开心,可见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在品德课堂上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三、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儿童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就需要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又能增加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广度。只有学生自发探究,发现、掌握并运用,才能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在品德教学中得到充分发展。
讲授二年级《大地妈妈哭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地球妈妈的角度感受自己身体的变化,在舒缓的轻音乐中,出示蓝天白云、清澈的河水、多样的生物、茂密的森林……人们幸福健康地安居乐业。接着音乐变得沉重,出示破坏环境的图片“酸雨及危害”“环境激素污染现象和危害”“过度排放与污染”“森林被过度砍伐”“雾霾的城市街头”,通过对比学生初步认识到地球母亲为什么哭了。“我们该怎么做?”学生的大腦立即就被激活了,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见,真实的感受、心灵的撞击是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的关键,信息技术在品德课的应用中无处不在。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小学品德课堂已经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配合。要想让学生对品德课感兴趣、乐于学、主动学,就必须使那些乏味的理论变得形象鲜活;不能让凭借一张嘴,一只粉笔的教学模式进入课堂。品德课堂要想变得活泼有趣,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多学习,多掌握新方法,新技能,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才能驾驭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将小学品德课程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融入其中,成为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体,切实让他们在品德课中找到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的价值,达到教育目的,使品德课程的教育教学真正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这将是我作为一名品德教师终身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