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感受知识生长的过程
2017-08-05靳红阳
靳红阳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64页~65页。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實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的基础上突破到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单一的“一块”突破到由一个或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份”,使学生能够把个数与份数区别开来,能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设计思路】
1.利用原有学习经验展开新知探究
本节课使用学生熟悉的猴妈妈分桃子展开教学,唤起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然后出示一盘盖着布的桃,让学生思考每只猴子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选择不同个数的桃子进行研究,顺利探索新知。
2.在对比中交流感知、辨析、深化,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对“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理解,从而理解几分之一的真正含义。教学中组织学生比较个数不同分数相同,个数相同分数不同,在多次比较过程中组织学生交流、思辨,明晰分数的含义,深化理解,构建分数知识的新认识。
3.在总结回顾中体会知识生长的过程
由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到把若干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对于学生认识来说是个小小的飞跃,在总结回顾环节,比较三上和三下两次对分数的认识,让学生感受这样的变化过程,体会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再一次深刻认识到知识也是可以生长发展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揭题
1.猴妈妈给2只小猴分桃子
出示一个桃子,问:猴妈妈会怎样分呢?(板书:平均分)
问,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子的几分之几?
2.谁来说一说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来的?
小结:把一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盘桃的二分之一。
3.揭示课题
二、认识一个整体的二分之一
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把一盘桃(盖着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问:你是怎么想的?
2.自主探究
猜想:如果我们一个椭圆表示这个盘子,里面可能有几个桃子呢?(4个,6个,8个……)
师:我们一起来探究每只小猴子分到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探究要求:先用虚线分一分,涂色表示每只小猴分到的桃子,然后说一说。
我把( )个桃,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这盘桃的■,所以每只小猴分到这盘桃的■。
3.交流反馈
学生带着探究纸展示并汇报
句式: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桃的■。
4.比较辨析
问:每份桃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来表示呢?
小结:不管这盘桃有几个,只要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并且平均分成2份,那么每份就是这盘桃的■。(课件显示)
延伸:如果这盘桃有100个呢?99个呢?
三、认识一个整体的三分之一
出示:把一盘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盘桃的■。
比较:为什么同样是分6个桃子,第一次每份是这盘桃的■,而第二次每份是这盘桃的■呢?
小结:把一盘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盘桃的几分之一。
四、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出示:盘子里有12个桃子,你能表示出哪些分数呢?
2.自主探究
要求先用虚线分一分,再涂色表示出自己想要的几分之一,最后填空。
3.学生汇报交流
4.比较辨析
五、练习(略)
六、回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认识了分数,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比较回顾
问:今天学的几分之一和上学期学的几分之一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延伸:对于分数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设计解读:
1.课堂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利用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和已有知识结构展开新的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内在学习的需求,由“教师从零开始”转向“学生从已有经验开始”。
2.学习方式由“教师全程掌控”转向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尝试,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自我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3.让学生感知知识生长的力量。对于分数的认识,从整体上认识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前后知识之间的衔接作用,更要让学生有这样的体会,要知道分数从哪里来,又将去向哪里,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杨泽忠.关于数学理解过程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2(6).
[2]辛自强,张睆.儿童的分数概念理解的结构及其测量[J].心理研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