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材细节,精心备课
2017-08-05王淑文韩洪青
王淑文+韩洪青
摘 要: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关注教材细节,做到精心备课。
关键词:备课;教材;细节
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精心备课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的实施,只有精心预设才能科学驾驭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让课堂更精彩。
备教材是备课的中心环节,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细节收获成功”,关注教材细节是备好课的具体措施和重要途径,关注教材细节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教材的编排细节
备课要关注整册教材的编排意图,本册教材与其他各册教材的联系和知识体系系列。小学语文学科要关注每个单元的专题,单元导语以及课后练习题和语文园地;关注知识的前后联系,把握好教学要求。
比如,关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朗读目标中就提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是不是从一年级第一学期进入课文的学习,第二课时教学就要求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第一学段确实有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确实应该在第二课时进行,但有一个细节要特别注意,那就是第一学段包括两个年级,也就是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那么,一年级第一学期就要求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合不合适呢?具体到什么时候,什么时间节点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合适呢?依据什么来确定呢?课标中没有具体说明,怎么办?那这就要关注教材的编排细节。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对来说是比较合适的。在此之前我们应该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上下功夫。所以我們要关注教材的编排细节。
如,第一次课后提出有关回答问题的提示,在一年级上册第2课《四季》“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
第一次课后强调句式训练在一年级上册第7课《小小的船》“弯弯的月亮像______。蓝蓝的天空像__________。闪闪的星星像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学习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在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比比谁最快”。
第一次学习用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在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学习查字典”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吃准课标的同时要关注教材编排细节,实现教师与教材编写者对话的过程,关注教材编排细节是明确教材编排意图的主要途径。
二、关注文本呈现的细节
文本的呈现内容都是编者有目的编排的,教师在备课中要关注文本呈现的细节。如,教材中的小泡泡提示。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小泡泡提示的内容包括:
1.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第10课《风筝》小泡泡提示的内容:我查词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
三年级上册第11课《秋天的雨》小泡泡提示的内容:读到这儿,我读懂了“五彩缤纷”的意思。
三年级上册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小泡泡提示的内容:联系上下文,我明白了“果然”的意思等。
2.如何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第5课《灰雀》小泡泡提示呈现了: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些什么呢?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三年级上册第14课《蜜蜂》小泡泡提示呈现了: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
3.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第18课《盘古开天地》写到盘古倒下后,它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泡泡提示中呈现了: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三年级上册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最后一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在泡泡提示中呈现了:我仿佛看到了各个季节不同的景色。
三、关注课文内容细节,做到文本细读
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师备课的关键,教师在备课中要关注课文内容细节进行充分预设。
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一文中有这样一句:“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下面是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实录。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这句话写雨突然大了,而且下得非常大。
师:大家仔细观察,像泼。像倒。这两个句子和以前学过的句子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句子非常短,两个字就成一句话。
师:如果我把它改成:像一盆盆水从天上泼下来。像一桶桶水从天上倒下来。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生:原文好。因为原文短短的四个字让我们感受到雨不仅大,而且很急。改写之后的句子感受到雨大,但感受不到雨又大又急的气势。
生:我来补充,原文很短,突出了大雨来的很突然。为下文山洪暴发做铺垫。
正因为教师在备课中关注了文本内容中短句的特点,才引导学生关注了文本表达上的特点。
备教材是实现教者与教材编写者对话的过程,关注教材细节是教师理解教材,实现用教材教的前提,所以,我们要关注教材细节,精心备课。
参考文献:
关松林.小学语文教学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