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备课技巧

2017-08-05王叶

新课程·小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备课技巧小学语文

王叶

摘 要:新课程提出了“以学论教,教促进学”的口号。“以学论教”要求教师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反应,并考虑对策。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从过去“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方式中转变,花时间去考虑学生,思考课堂,重视提升自身教学能力,而不是单纯地在课堂教学中把教材再现。小学语文教师备课,要通过阅读教材,研究教材,阅读教材材料,努力挖掘教材,通过各种方法备课,提高自身备课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备课;技巧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课堂无疑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我们提倡有效进行教学,老师要做好艰苦的准备。备课是老师把握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途径的筹备工作,所有的课堂教学中,与文本对话,是教师基于教材整合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对课堂的预设、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直接相关。

备课是好课的先决条件,只有我们全心全意地备课,课堂中才能轻松自如,才能轻松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于语文老师的备课,我认为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读教材,全册整体备课

新语文课程的目标是按照九年的总体设计思路,提出不同阶段的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根据设计的三维目标,从相互渗透、整合、各环节三个方面,螺旋上升。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为备课做好准备,在备课前要认真阅读教材,总的备课是新学期开學后,老师把备课结合到语文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所有的阅读教材,目的是要明确三维目标学习,学生能力的发展是要有一个准确的方向,整本教材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把握全书的内容和重点,安排训练,达到认同感,便于教学的统筹安排和学生的语文实践。这个环节可以是粗糙的,但它是必不可少的,用最短的时间争取效果最大化。

二、钻研教材,集体单元备课

新教材的种类繁多,增加了备课难度,尤其是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不确定性是对老师很大的挑战,老师备课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同事间的互助,造成其思维空间狭窄,缺乏对教材特点的理解,把握不准确。因此,以往个体自主备课的形式已经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深化,注重集体的智慧,教师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可以有效调动教师的主动及积极性,拓宽老师的视野和思维空间,注重教师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备课的深度,获得良好的效果。在课程改革之前,教师以文本为单位备课,导致对整册教材和各单元的整体认识不足。在语文教材课程改革的单元,从人文的角度和知识的角度看每个单元都有共同的文本,这是遵循学习、知识及学生的内在成长规律编排的。同时,各单元包括导语、口语交流和写作课,相互复习板块的发展部分,形成有机整体。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实施单元和整组教学的准备,即可收获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品读教材,感悟文本备课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对于学生情感标准,提出了目标要求高的态度和价值观,实现目标的维度,我们需要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教师需要仔细阅读教材,理解文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种走近文本。教师首先要对课文有充分的认识和体会。如果你想感动别人,你必须感动自己。教师与课文对话,首先要“聆听”课文的声音,调动自己积累的生活和感受,把课文融入情境,让课文感动自己。第二种走进文本。基于文本的理解,教师要进行理性的思考,明确过程与方法,以自己的经验感知文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彻大悟。第三种走出文本。同时,教师要结合现有的条件、学生的基础,设计学生对课文的看法和方法。因此,教师只有阅读课本、理解文本,经历“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备课历程,才能得到指导学生解读文本的真经。

总而言之,备课在教师把握教学材料中是一种重要途径的筹备工作,所有的课堂教学中,与文本对话,是基于教师整合教材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对课堂的预设、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直接相关。老师要做好每堂课前的教学准备,扎实做好每堂课的准备工作,使备课实效发挥。备课也是文本再创造和再加工的过程。它是理性与情感过滤的结晶。它是一种升华,一种转化,一种超越。

参考文献:

[1]牛绍敏.浅谈小学语文备课技巧[J].都市家教月刊,2016(6).

[2]卢树军.浅谈小学语文备课技巧[J].未来英才,2015(28):206.

[3]杨海琴.浅谈小学语文备课技巧[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12):70.

猜你喜欢

备课技巧小学语文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