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猜想与假设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2017-08-05黄艳莺
黄艳莺
摘 要:近几年,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人们更加重视小学阶段的教学,小学阶段的教学作为学生教学的初始阶段,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黄金阶段。新课标的实施与推行,重点在于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针对小学的科学教学进行研究分析,并且在猜想与假设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做好铺垫。
关键词:小学科学;猜想与假设;科学素养
在现阶段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对科学素养的认识与理解都不是很深入,导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存在较大的问题。科学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思想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和个性,同时这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想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就必须进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猜想与建设的环境,在环境中学生会大胆进行猜想,心中没有任何的顾忌,这样学生的思维以及思想变得非常活跃,这就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实现了学生知识间的转化,有效提升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一、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行已经在小学教学中得到了普及,但是从当前的教学状况来看,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小学科学教学的研究会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首先是教师的思想观念与新课标的思想存在较大的差距,小学教师的思想观念仍然保持传统的教学思想,而新课标的思想具有发展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进行猜想与假设,但是在情景模式设计的过程中仅仅只是以教材为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没有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导致所设计的情景模式与学生性格差距比较大,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这是当前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二、设计情景模式,提升学生的猜想和假设意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新课标推行的先进教学理论,采用情景模式,提升学生的猜想和假设意识,这不仅是一种趣味的情景模式,同时还是一种人际情景交融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的激情很容易被激发,始终让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和思维的发展。例如,教师在教学蜗牛时,可以采取课前的引入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今天带了一个我们的小伙伴,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呢?它是一种动物,身体比较柔软,学生就会猜想可能是蚯蚓或者毛毛虫,一般喜欢在潮湿的地方,学生可能断定就是蚯蚓,它爱吃植物的茎和叶,这下学生就会有点迷茫了,随后教师再说,在移动的过程中它总喜欢带着自己的家,这样学生意识到原来就是蜗牛。这样课前环节的引入,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描述,大胆进行猜想和想象,注重引出蜗牛这一个课题,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蜗牛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蜗牛的特征,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兴趣,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变得积极兴奋,想学习关于蜗牛的更多知识,这样就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的意识,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教学中不断对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进行归纳总结
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每一位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进行归纳,由于小学生各个方面发展都不是很成熟,而且对不同事物的看法,每个人的观点和认识都是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的猜想与假设直接显示了学生的思维和思想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归纳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帮助教师快速了解学生,在随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情景模式、不同的探究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猜想与假设意识,提升学生的猜想与建设能力,活跃学生的思想与思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因此,在新课标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在设计情景模式的过程中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将学生放在一个符合自己的环境中,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猜想能力以及假设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黄金阶段,而且在此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科学素养的过程,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教学的状况,提出有效的措施,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唐庆余.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
[2]張仁田.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9).
[3]侯增彬.小学科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中国新通信,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