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促思,碰撞知识火花

2017-08-05聂志玮

新课程·小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层次性课堂提问创造性

聂志玮

摘 要: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还能促使教师了解学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教学。

关键词:课堂提问;思考性;层次性;创造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外对课堂提问的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心理学家瑞格,瑞格研究表明:提问是试图引出言语反应的一种状态。在瑞格看来,只要能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都属于提问。皮连生对课堂提问的含义进行了更详细的阐述,他认为:“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他还认为提问是课堂师生之间交流观点与看法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一、提问要有思考性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困难处、思维的转折处、结论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从而达到突出重点,分散難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的目的。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例如,五年级下册“圆的面积”一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在此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近似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2)“近似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3)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r=πr2。

在这堂课上,设计了一个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把思考、实践的机会毫无保留地给了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圆进行平均分,然后再拼一拼,根据拼出来的图形去寻找相应的关系,并得出最终的结论。这样的提问方式,学生能够获得比较多的自由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探索新规律,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提问要有层次性

课堂提问要讲求层次性,先易后难,由表及里,不断加大难度,把思维引向深入。一个问题可能分几步解,每一步的提问都要恰如其分,提问既不能颠倒次序,又要注意前后衔接,使每一个提问都能恰到好处地起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才能拾级而上。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认识复式统计表”一课,在出示四张单式统计表时设计如下:

快速抢答:

(1)参加古筝小组的女生有多少人?

(2)参加民乐葫芦丝小组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3)哪一个组女生最少?

(4)参加四个兴趣小组的男生一共有多少人?

这四个问题看似平常,但却是层层递进的。第(1)(2)两个问题,学生都能从已经给出的四张单式统计表中快速看出,在抢答的时候速度也十分快,气氛也很热烈。到了第(3)个问题,这是一个需要比较每张统计表才能看出来的问题,学生抢答的速度很明显变慢了,但还是有大部分学生能在稍加思考后得出答案。当第(4)个问题出现时,学生的抢答速度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这是因为第(4)个问题需要把四张统计表的内容合在一起做一个加法,学生需要一个心算的过程,抢答的速度自然有所缓慢。在经历了这4个问题之后,教师此时再提出如果有一张统计表,能直接呈现我们想知道的答案,是不是就很容易呢?这个时候,提出学习复式统计表,学生无论是从学习需要,还是从情感态度,都能很容易地感受学习复式统计表制表方法的必要性,并且使整节课的发生显得水到渠成。

三、提问要有创造性

针对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问题,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提问。在教学实际中,对于同一条件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问题,引导学生寻求多种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的创新意识和学习习惯。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比”中,“大杯容量与小杯容量的比为3:2”,根据这一条件创造性地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小杯容量与大杯容量的比是几比几?大杯容量比小杯容量多几分之几?大杯容量是小杯容量的几分之几?小杯容量比大杯容量少几分之几?大杯容量是两杯容量和的几分之几?小杯容量是两杯容量和的几分之几?大杯容量是两杯容量差的几倍?小杯容量是两杯容量差的几倍?”等。教师只有善于改造教材中的数学问题,多角度提出问题,才能使数学事实起到更好的作用,充分体现其内在的教育价值。

美国教育家加里鲍里奇认为:“任何口头的说法或手势,只要引起了学生的回应或回答就被看作是问题,如果这种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那么这种问题就是有效的问题。”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具有提问的技巧,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更使得学习的发生是有效的。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更具生命力!这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灵魂所在。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加里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层次性课堂提问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价值观层次性浅析
耕地多功能的层次性及其多功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