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模式
2017-08-05王艺玲
王艺玲
(福建省龙海市榜山镇田边小学)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已不止拘泥于课本基础知识的教授,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把握。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占有很大的比重。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快速搜索信息,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审美情操,可谓一举數得。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成为当前教师的首要之重。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分析研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教版;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一、小学语文关于阅读理解的教授现状
1.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参与为辅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涉及阅读理解方面的内容总是出现教师主讲的现象,学生只是间或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种形式无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相反,学生长期被动思考,头脑处于懒散状态,不利于学生整体学习。可能由于时间关系,或者文章内容学生难以理解等原因,教师经常会带领学生学习阅读理解,学生因而产生惰性思维,更加缺乏主动练习阅读理解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学生更容易产生厌烦心理。
2.对阅读理解的要求不够详细、具体
很多教师会开展有关阅读的知识训练以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与机会,但是并没有就阅读强化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就出现随意阅读、滥读、喜欢才读的现象,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会因为不知道具体要求而自由懒散,使得练习失去了原本意义,学生对阅读不能提起足够重视。
3.教师教授方法过于单一,形式枯燥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普遍采用“我讲你听”的教授形式,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积极动脑思考。这种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发展需求,形式枯燥,抑制了学生个人个性的发展,学生自然更加不愿意听讲。
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模式的方法策略
1.强调学生参与为主
教师在进行阅读训练时,注意态度的转变,强调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参与的角色。预留出必要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并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还可根据阅读内容设置相关问题,问题形式除短文要求外,还可设置写作技巧等问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以人教版课文《触摸春天》为例,全篇都在描述小女孩感知春天的过程:用手触摸、用脑想象已是最大的享受,这源于小女孩双目失明,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小女孩虽身有残疾却还是积极面对人生,笑看生活,正是学生应该学习的榜样。在进行解读文章时,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所感悟的春天的特色,与文中小女孩比较异同,从而感受小女孩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时刻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出发点,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
2.教学设计多样化,备课不流于形式
由于上课时间有限,使得学生听讲理解总是不够深刻,不能完全把握文章精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自有一定道理,教师可安排学生在课下进行朗诵阅读,为了提升学生的积极参与度,教师需要设立明确阅读目标:阅读到语句通顺,有感情的程度。此外,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设计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关注,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月光曲》是由贝多芬在经历情感波折后进行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是月光的柔和造就了曲子的诞生,还是曲子的美妙成全了月亮的夸姣?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月光与钢琴交融的语句描写,欣赏月光曲的意境效果。
3.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授课时,除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外,还应多注意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融入其中,加深对文章人物的理解。比如《开国大典》这一文章,作为小学人教版中的重点篇目,如果单以文字叙述此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学生恐难以理解,不知所云。此时我们借助多媒体形式播放相关视频,将学生的情感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再理解文章内容也就非常容易了。
4.注重阅读训练,形成阅读习惯
要想真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必须采取训练模式,集中练习。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从而进化到文章的阅读。先从优秀作文、优秀诗篇开始,进而上升到名家篇章赏析。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可以根据阅读的文章进行读后感的写作练习,使学生在阅读创作中动脑思考,分析文章中人物心理,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图。阅读训练的养成,贵在坚持,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能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甚至于人生方向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学生语言的表达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情况。值得注意的是,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年累月的坚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的习惯,这样在保持学生个性的同时,提升了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于井凤.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5).
[2]黄静.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华夏教师,2015(12).
编辑 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