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2017-08-05穆晓云

新课程·小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团队合作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穆晓云

摘 要:小学语文是所有小学教学学科中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就小学人教版语文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与研究。同时为在关注这一课题的其他教育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团队合作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不仅仅是将文字教授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以及对文章结构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在小学教育事业中,语文学科是其中最为基础的学习科目,小学的语文教学主要围绕着听、识、读、写四个方面。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文包括古今中外的故事、自然人文景观、思想道德等方面。通过对教材课文的学习,促使学生达到能够独立完成对课文的阅读与理解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基础。

二、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

1.了解课文背景,创设虚拟情境

对于小学的语文教学而言,如何将课本上枯燥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教给学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与理解是极其重要的。在这一点上,老师可以通过对课文创作背景的了解,建立一个生动活泼的虚拟场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其中,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体会作者当时的创作感情。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教材课文中的思想情感更清晰地传达给学生。比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古诗文时,由于古诗的字数较少,语言的精炼程度极高,同时年代久远,学生在理解上非常吃力,老师可以通过诗人当时的创作背景进行情境再现,让学生明确理解诗人想表达的意思。例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敕勒歌》这一首诗中,诗文出自《乐府诗集》,是一首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民歌,主要流传于北朝黄河流域以北,其内容是描写我国北方大草原上广阔雄伟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物质资源,抒发当时北方牧民对于家乡生活的喜爱之情。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将诗文中的描写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将大草原辽阔无边、牛羊遍地的情境进行生动形象的理解记忆。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一些现实的实物建立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将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带有浓厚草原文化的文学特色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更能体会这一民歌的创作情感。

2.引导学生观察细节,发散思维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关于作者对细节的描写,并且这些作家在对事物细节的描写上都有着远超普通人的细腻手法,在课文中出现的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这些作者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这些细节的描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学习,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作家老舍的一篇文章《猫》中,通过对猫细节的描写生动立体地将猫的三个特性,老实、爱玩、敬职,均表现出来,老师在这里可以将这些细节描写提炼出来,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想象,通过发散思维对这些细节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分组学习,团队合作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分组学习。一方面,通过分组的讨论式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习惯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发育、情商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进行团队式的学习比学生单独学习更有趣味性,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上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竹石》一诗的学习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分组学习。首先,要对诗文内容进行要点讲解,《竹石》一诗是借咏竹来表达诗人自己坚持自身立场、刚正不阿的高尚品质。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都需要探讨解决哪些问题,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每个小组的目标确定下来,接下来,每个小组就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给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一过程中,老師需要参与到每个小组的讨论中去,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掌握学生讨论的方向,对陷入困境的小组予以启发引导,控制课堂的教学进程。最后,要求学生派出代表发言,将自己组的讨论结果与其他同学分享。老师要对学生的讨论成果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这一阶段,老师也要针对学生讨论结果的不足之处进行点评,让学生改正,然后对《竹石》这篇古诗做总结性的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与掌握这篇古诗。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教学需要老师不断地改革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上坚持以学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散思维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敏.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的问题分析与教学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符秋霜.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6.

猜你喜欢

团队合作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