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策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2017-08-05孟祥红
孟祥红
摘 要:对于语文的学习而言,阅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运用科学、有效、多元化的方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其在积极主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的掌握、文学能力的培养,以此实现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语文阅读
语文作为具有高度人文性和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仅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逻辑和分析能力,对于将来其他学科的学习与研究也有非常积极的影响。笔者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和工作分析,总结并归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和途径。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他们在热情和好奇心的引领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阅读中。即便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阅读困难和理解问题,他们也会在兴趣的激励下保持克服困难的自信和深入阅读的毅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运用多元、有针对性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为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比如,在进行三年级下册课文《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的阅读之初,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我们大家都知道高速路是给汽车走的。可是大家看看文章的题目,为什么我家也跨上了高速路,而且这个高速路还是带双引号的,这是怎么回事呢?”由于对传统的高速路产生了认知冲突,因此就会立刻激发学生对题目和文章探究与阅读的好奇心。教师据此引入文章的阅读,可以获得非常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降低理解难度
小学语文阅读内容涵盖了各个领域和方面的知识,这难免会因为知识的抽象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导致认知困难。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运用讲述、联想等方式进行讲解,却很容易因为学生的思维差异而导致难以理解甚至误解。导致阅读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真实且立体的情境中理解文章的内涵与重难点内容,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并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阅读质量。
举例而言,在阅读四年级下册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时,很多学生就对黄河河床变高的现象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河变化的动画,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演示中掌握文章内容,尤其是对“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成了悬河”有清晰的理解。不仅如此,在进行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的课文阅读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真实的自然中,闭上眼睛去触摸花草绿树,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容,获得情感体验,达到有效阅读。
三、课外拓展实现能力积累
小学语文阅读绝不能局限在课堂教学和课本文章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在课外更加宽广的文学海洋中涉猎更多的作品,达到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语文基础能力推荐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课外文学读物让学生阅读,内容可以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故事、童话、寓言,甚至博客和微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把阅读时遇到的好词好句和精彩内容进行摘抄和内化,纳入自己的语言体系,实现阅读能力和文学积累的双重提升。
四、读练结合达到能力升华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绝非教师单纯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应当对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进行同步训练。所以,教师必须实现阅读教学的“读”与“练”结合,从而通过以读为本,读练相辅相成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语言,体验文字,使阅读教学带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针对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词语品读能力进行培养,并通过多元化的练习引导学生训练。其次,教师还需要借助转述的手段替代朗读,让学生在复述内容时实现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并为其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阅读五年级上册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复述整个故事的经过。并且如果主人公巴迪是你的朋友,他在对你抱怨这件事的时候,你会怎样对他说?这样的训练方式能够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效的理解,并且对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着推动作用。另外,教师倘若还能引导学生对相应的内容进行仿写、扩写或改写,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总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不一而足。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运用多元化的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积极投身阅读的过程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为将来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赵清华.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