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2017-08-05海睿云
海睿云
摘 要: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教学内容的中心。读和写其实是可以相互作用的,有了阅读才会有写作动力,写作中遇到问题就会反过来推动阅读。小学语文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读写结合这项综合性能力,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就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
“汉语热”一词的出现意味着中国语言成为一种国际潮流,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同时也引导我国语文教学走向一条崭新的道路。在这条路上,第一步就是改善教学方法,从读写结合入手。尤其针对三四年级学生,因为他们已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只需要教师多加指导,就能掌握写作技巧,意识到阅读的必要性,向着读写结合的方向发展。
一、以读促写
1.从读入手,大量阅读
实现以读促写的第一步就是大量地阅读。所谓大量阅读,不止要读的篇章多,更要精读,读的遍数要多,直至可以背诵。阅读的范围也要更广泛些,从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制订不同的阅读计划。
2.阅读训练
光有大量的阅读还不够,更要训练学生更好地明确每一篇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所以阅读时要认真仔细。在阅读前,老师要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文章的题材和书写顺序。阅读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感悟,最好在每一段旁注明,再将感悟融入自己将来的写作中。读完后,要用读过的文章与自己的文章做对比,从而找出自己文章的不足。老师还要注意,学生对优美词句的积累,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最后,老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对已读文章作改动,让学生大胆地提出对文章的看法,这样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这才是真正的读写结合。
3.提高阅读热情
大量阅读,进行阅读训练是必须在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这一大前提下进行的,所以学生自身的认知范围和需要才是老师制订学生阅读计划的主要依据。作为老师要抓住那个年龄段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用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故事情节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自身通过阅读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才会独立探究语文学科。老师也要不断学习创新,使训练多样化,训练点的衔接也很重要,为了学生更易于接受,训练点不要零碎进行,要通盘准备。
二、以写促读
1.读后仿写
借鉴每一篇文章的写作特色、写作手法、写作技巧是能力有限的小学生当前学习写作的最佳方案,阅读并不是机械地进行文章内容的吸收,而是能在吸收过程中掌握各种学习方法以及能够熟练地运用。在阅读过程中遇见一些带修辞手法的优美句子进行仿写,从而熟练使用这一种修辞,提高写作水平。老师还可以对文章风格、写作手法进行分类,这样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读后续写
很多教科书中的故事让学生感觉并不完整,这就给了学生充分想象力的机会,老师可以利用文章的一些空白或表达言简意赅的地方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为故事续写,这是受广大小学生欢迎的一种写作方式,这样的续写给了学生练笔、提高写作水平的机会,也更加深入地让学生理解文章,更好地完成了读写结合。
3.读后改写
在原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改写,也是受广大学生欢迎的一种写作方式,有些课文的内容并不让学生感到完美,这时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想象课文故事的其他可能性,在原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一些修改,表达出学生自己的真情實感。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把文言文改成小故事,这能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也丰富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比如伯牙与子期的故事。这样把写作与阅读相结合的写作教学手法,使学生对阅读的文章有了自己的理解,真正地把阅读和写作联系了起来。
4.读前写作
老师可以根据题目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题目开展话题进行写作,在写作前能让学生有自己的见解也很重要,要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思想和自我。写作完成后,再和原文做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看出自身写作上的不足,打破自己的写作常规,勇于创新,还可以充分学习课文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习文章的精华。
读写结合是让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辅相成,利用写作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用对课文的阅读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以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学生自身的发展才是现今小学语文教育的中心指导思想。老师若是希望学生读写能力有全面提升,只有在教育中参考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高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同步提高的教学实践[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4(6):39-40.
[2]杨莉.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分析[J].读与写(下旬),2015(18):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