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
2017-08-05刘晓娜
刘晓娜
摘 要:新教育理念的推行,素质教育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以让学生掌握基础文化知识的教学目标,新时期的教学目的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数学思维就是数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把问题数学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数学;体现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实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有着重大的作用,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进新时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一定的数学意识,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下面就数学思维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进行探讨。
一、培养小学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在数学科目的学习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把问题数学化,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把问题变得简单化。数学知识应用广泛,逻辑性强,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科目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能够在解决问题中发现知识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开发。学生有了数学思维基础,就能在学习中把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构建完整的思维模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判断力,有助于学生是非观的形成。数学思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灵活应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体现
数学思维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体现数学思维的积极意义。
1.加强概念的学习,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概念、计算法则都是比较系统化、抽象化的。用语言文字对定义、定律的描述比较抽象,小学生因为年龄的问题,心智还没有成熟,认知水平有限,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比较吃力,不容易掌握。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概念进行引导性学习,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把概念文字用具体的实物进行动画表述。比如,学习六年级上册的“圆柱的表面积”,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圆柱的动态展开图,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圆柱的构成,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常见的平面图形,从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概念的理解和公式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不同于其他科目,不能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体现数学的严谨与灵活相结合。计算是数学的根本,计算的结果讲求正确性,数学思维逻辑非常严谨。但是数学又是多变的,任何因素的改变都会导致结果的改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创新,对知识进行拓展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灵活多变。比如,学习完圆柱的表面积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把两个圆柱拼在一起或把圆柱切开之后表面积有什么变化?通过圆柱切分和拼合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柱的特征认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培养数学思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数学解决问题的训练中,有些条件不能只从题目表面来理解,要深层地思考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关键性因素。比如进行“除法”教学之后,可以给学生提出拓展性的问题:从一楼到五楼一共有40个台阶,每层楼梯数目相等,每层楼有多少个台阶?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思考到底走了幾层楼。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实践中找答案,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开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严谨性,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数学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授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思维对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灵东.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32).
[2]季俊.数学思维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J].时代教育,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