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精神与《大学语文》教学
2017-08-05李黎
一、大学生与担当精神
担当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儒家之道乃圣贤之道,“外圣内王”是其精神追求。在传统时期儒家的重大教育功能之一便是向初学者灌输一种担当政治社会责任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是传统文化的主流精神。孔子曰“在其位。谋其政”,是一种在位者的担当,张载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子语录·语录中》)是学者的担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论什么身份,处什么地位,担当精神是一样的。贬谪官员范仲淹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亦说明处于什么位置就该有什么样的担当。不仅如此,即使不处于一定的位置,中国传统文化亦强调一定的担当精神,遗民顾炎武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则是匹夫百姓也要为天下兴亡负起自己责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甚至在诗文小说中,也体现一种担当的观念。例如《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贤弟好去为官,家下一应事体为姊的担当,不劳远念!”[1]老舍《四世同堂》:“这是个极大的使命,每一个有点知识的人都应当挺起胸来,担当这个重任。”[2]
曾经我们称大学生为“天之骄子”,但是现在大学生的担当意识正在逐渐消失。原因大致有三:
首先,经济至上思想的侵蚀。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快速的发展,经济在改变人们经济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唯经济论,经济至上,拜金主义正逐渐盛行,大学校园也概莫能外,昔日象牙塔中的莘莘学子也变成了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认为:“现在大学弥漫着是两种思潮,一种是实用主义,实利主义,实用和实利,第二个就是虚无主义。”[3]
其次,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不乐观,即使勉强就业,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的工资待遇也没有在大学生期望之中。在生存面前,他们失去了“天之骄子”的自信,同时失去的,还有自身的精英意识。于是,大学生在追逐自我经济价值实现的同时,降低了自身道德要求和自身社会价值的追求,也就是钱理群所谓的“虚无主义”。
最后,大学生有较高的阅读水平,丰富的知识储备,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时,若缺少自身的文化底蕴,则不能辩证接受新的思想,而丧失自身优秀的文化。与此相反的是,“知识不多的人反倒容易有深厚的情感,而这情感的泉源是我们的古远文化。”(老舍《四世同堂》)[4]
尽管如此,还是应该培养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只有大学生有了担当精神,这个社会才会有担当的精神。大学生应该在引领社会风气转变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所谓“大学”,其意义本在于此。《中庸·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学记》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二、《大学语文》与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培养
《大学语文》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表达、阅读、理解、鉴赏、书写能力,扩大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提高综合文化素质;而且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在审美性、人文性、人格情操上得到陶冶。故而,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择篇目,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因为文学作品既具文学性,又有丰富的道德的内容。比起单纯的说教,寓道德教育于文学教育之中。道德教育更容易被接受。而这种接受是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对人的影响也更为持久。《大学语文》在高校中多是为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甚至选讲的文学作品也有限。这就需要老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尽可能进行有目的的突出渲染。而如何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文本具有多种意象的阐发可能,随着教学重点的不同,可以进行多角度的发挥与引导。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发挥《大学语文》课程自身的担当精神。担任《大学语文》课程的授课教师心中要有一种教学的思路与理念,即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
在《大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目体现了各式各样的担当精神。
首先,大学生的担当与古人的治国平天下的精神相一致,是心怀天下的大气担当。诗圣杜甫的诗歌是《大学语文》常选的篇目,阎增山,李洪光主编《大学语文经典读本》选择杜甫《北征》,杜甫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正是心怀天下的胸襟。再如西蜀刘备亡后,诸葛亮明知西南蜀国偏安一隅,不可能图谋天下,却仍数次北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捷、陈为兵主编,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的《大学语文》选录了《出师表》,正可以藉此讲解儒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担当精神。而一些政论文的学习则可以引导学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精神,以一种热情参与意识思考国家的形势、方针、政策。还如文捷、陈为兵主编的《大学语文》选录了《谏逐客书》《过秦论》《论贵粟疏》《朋党论》,可以引导国家的用人政策、国际形势、农业政策、党政关系等。
心怀天下,有所作为是一种主动的承担,关键时刻有所不为也是担当的最突出表现。《苏武传》中苏武作为汉使无理被扣匈奴后,十九年之间始终不为威服,不被利诱,艰苦卓绝,视死如归的感人事迹,热情讴歌了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忠心耿耿的高尚品德。这是一位外交使臣的担当,这种担当不是做了什么丰功伟绩,而是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操守坚守了不辱使命的情怀。就现实情况而言,腐败之风浸透盛行,此时能保持操守,不随波同流或同流合污难道不也是一种担当么?
其次,对爱情、婚姻的担当。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大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现在的大学流行一种观点,大学生应该谈一场不以婚姻为目的的恋爱。现在大学也流行一种趋势,大学毕业意味着曾经的恋人劳燕分飞。这其中固然少不了时下象牙塔之外社会上爱情婚姻观念的影响,但是大学生还是应该具有担当的精神,为自己的任何抉择和行为勇敢地负起责任。而《长恨歌》则提供了一个反面的教材。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在于他作为皇帝没有放弃治理国家的重任,作为爱情的主动方却没有给予女方应尽的保护责任,在關键时刻赐死了杨玉环。《卖油郎独占花魁》则表现了一位小本经营的卖油郎秦重对于心仪女子的小心呵护。
恋爱也是培养一个人责任心的重要机会。爱情本身就是对另外一方的责任与担当。很难想象一个对于家庭爱情不负责任的人会对国家及人民负起责任来。而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大学语文》很多篇目都是对于爱情的热情讴歌赞美或执着的追求。《孔雀东南飞》表现为知错就改,勇于承担自己对婚姻的担当。刘兰芝的悲剧是焦仲卿的软弱造成,他对于母亲的强权没有反抗,而是采取了躲避的办法,送妻子回到娘家,这一举动根据当时的社会法则被认为是休妻的行为,从而导致刘兰芝遭受羞辱。但最后他还是为自己的行为给妻子所造成的悲剧而选择了承担,即使以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
第三,职务就是责任,履行好职务就必须敢于担当。《季氏将伐颛臾》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中国石化出版2015年版)所選录。当听到季氏将伐颛臾的消息,孔子首先批评了弟子冉有和季路作为季康子的家臣,批评对方没尽到劝谏阻止的责任,说“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说明一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来选择职位,对于不能胜任的职位就应当主动放弃。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比喻有双重喻义: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打颛臾,好比虎兕跑出笼子伤人;颛臾如被攻灭,好比龟甲、玉石毁于盒中,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守者,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而当冉有与季路为自己辩护,声明“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声明二人观点不同于季氏的时候,孔子更是疾言厉色地批评二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教育二人要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逃避责任。
第四,无论是有所为还是有所不为,一般都是处于一定的身份和地位,有一定职权的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决断。而在不同岗位、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表现出担当的精神,例如自强不息与“慎独”之心。《易经》是《大学语文》的常选篇目。《易·坤》:“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自强不息是一种积蓄力量的姿态,是一种蓄势待发的姿态,自强不息正是有所担当的精神状态。《礼记·大学》曰:“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所以,教师应该教导学生,不仅治国平天下是一种担当,修身也是一种担当。独处时保有敬畏天地鬼神之心,不欺于暗室,这是对自我行为的负责态度。然后要明白格物致知也是一种担当。我们生存于这个世界上,从事不同的工作,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做事情也同样是一种担当。换句话说,在工作中体现担当就是需要一种负责的态度,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后人负责。
苏轼说“人生忧患识字始”,说明了人生的烦恼来源于知识,这句话反过来可以理解为有了知识,必须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才有了更多的忧患,正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培养,尤其重要的是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培养。《大学语文》课程应该在引导大学生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注释:
[1]冯梦龙.警世通言[M].严敦易,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2][4]老舍.四世同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凤凰卫视《中国大学:正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人人向钱看》http://phtv.ifeng.com/program/fhdsy/detail_2013_09/13/29593884_0.shtml
(李黎 贵州财经大学文法学院 5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