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身图案符号传达对傣族审美文化的研究与保护

2017-08-04毕晓琳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传统习俗文化特征文化符号

毕晓琳

摘要: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的总和,而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中传承下来的最精华部分,是各民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值得保护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传统文化可以变异、创新、重构,但文化遗产却只能保护其原形态,不能重新创造。

透过文身图案、符号传达的丰富生动的信息,可以解读出傣族先民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

傣族文身成为原始宗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方式。文身不仅只是原始巫术咒语护身的方法,而且成了膜拜佛祖,推行佛学佛理,利用佛教礼仪,符箓令牌护身的法宝。

关键词:文化特征;文化符号;审美意義;传统习俗;图案传达

在现代社会中,文身、穿孔、镶嵌等既被视为另类的先锋艺术行为,又被看作是人体自残的装饰。在这种近乎自残装饰的背后,却深深地烙着上千年历史的印记。在世界的许多民族中,文身曾经是古老文明中构成早期宗教与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傣族男性长老身上文身的图案则是“百越”民族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特征,是傣族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种类繁多的文化艺术中最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审美意义。透过文身图案、符号传达的丰富生动的信息,可以解读出傣族先民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然而,现在100多万傣族人口中,把这种标志性图案文遍全身者已寥寥无几,局部文身者也不太多见。傣族文身图案的文化符号快要消亡的这一点就能得到充分的验证。

一、傣族文身的文化发源及意识象征

傣族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积淀丰厚,由于傣族聚居地所处的特殊区位和汉文化、东南亚文化、印度文化的影响和交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对傣族祖先来说,自然界一切都带着神秘的色彩,当复杂多变的自然灾害威胁他们的生命时,他们除了本能的躲避外,唯一能求助的就是幻想中的神灵。为了求得神的庇护,他们除了把所能获取的食物供奉给神,还以自己认为最能表达对神的敬畏的虔诚方式--音乐舞蹈和“断发文身”等方式来求得神的欢心。这样就形成了奇特的习俗--文身,傣语叫“沙墨”。男人们在腿、胸、背、臂等身体部位,一针一针刺出各种纹饰,再在皮肤上涂以蓝靛或动物胆汁等使皮肤按照针刺的纹饰变成青色而终生不褪,近乎自残的针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通常文身者要忍受发炎、肿胀的身体痛苦。但出于对神灵的信仰,认为文身的纹饰能让神灵的庇护围绕在身边,所以傣族的传统审美观念认为“是男人就要文身,越多越好。在宗教思想和审美观的支配下,男孩进佛寺当了和尚长到十一岁以后,就可以文身了。 男孩在父母的安排下,让文身的师傅,傣语称“波虎”为男孩文身。波虎通晓傣文,还要具备巫术、医药等方面的知识。波虎把文身图案样本让文身者选好喜欢或需要的纹样,便在选定的日子举行仪式进行文身。也有的是由当地德高望重的大佛爷或祜巴画好咒符、咒语然后由文身师傅照图文刺的。

文身是打开傣族古代社会文化神秘之门的钥匙。古代社会中的傣族先民,处于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局限性,对许多自然现象的解释都带有极其神秘的色彩。如傣族的“呼拉”文化,内容包罗万象,是傣族群众心目中既深奥难测,又充满神秘色彩的知识宝库。其中的天文历法、巫术、占卜、风水,往往是相互结合,互相联系在一起的。 “波虎”能把由图案和咒语组成的文饰符号,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表现出来,例如:文在身上,画在纸上,打刻在铜牌、手镯上,作为饰物佩戴在身上作护身符,亦可打在黄金、白银的薄片上镶在皮肤下面。其中,写画在纸上的可以烧了吞进肚里。据称,凡是这样做的人,都有一种超出常人的感觉和神力,除了能消灾避祸,还能预测吉凶;凡是把黄金、白银的薄片上镶在皮肤下面有“谚”的人,都会有一种超出常人的功力,力大无比。身体也会变得特别的热。所以,镶过“谚”的人一般过几年就要取出。此外,“谚”还有特别的功能:某男追求某女不成,如果请波虎文上某种咒语或符箓再去追求,就能如愿以偿,等等。

二、傣族文身图案特点及文化符号的融合

文身是傣族的传统习俗,是贝叶文化的组成部分,承袭于百越族群远古习俗,是族群识别的重要标志。文身也是残酷的原始艺术,文刺过程中要承受巨大痛苦。傣族文身与宗教巫术相结合,派生出以黥、刺、文、墨为主的多种文身方法,即在皮肤上刺纹,留下印痕或图案;镶嵌,就是把皮肤切开,将刻有图案的金属片或金银宝石嵌入体内,等皮肤长合封口即成;也有将图案刻在金属片上或画在纸上,用布包裹,系绳线挂在脖颈上或戴在手臂或悬在腰间;还有将图案画在布上,缝制成挎包挎在肩上;若遇战事,则将图案画在一件件白色“神衣”上,出征时披挂在身,以求神灵护佑等。文身与巫术结合,过去盛传它有“逢凶化吉”、“刀枪不入”的神奇功效。

(一)文身是傣族男子的重要特征,相当于“种族证”和“身份证”。在古代,不文身则被认为是背叛傣族,不再承认他是傣族子孙,将受到社会特别是妇女的歧视。男子文身是壮美的标志,是勇敢英武的象征,极受女人青睐。

(二)傣族文身成为原始宗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方式。文身不仅只是原始巫术咒语护身的方法,而且成了膜拜佛祖,推行佛学佛理,利用佛教礼仪,符箓令牌护身的法宝。例如,认为文文虎王“帕雅奢轰”图案的人即可防身护体,“刀枪不入”;文孔雀“糯永”图案的人就会越来越漂亮好看;文佛经书名《阿拉罕》的人就可以得佛祖保佑,没有磨难;在胸和背上文巴利文和咒语句,就永保平安,无灾难的含义等。文身名目繁多,不仅仅为了好看,主要是靠它驱邪护身,是人们幻想中的“护身符”。

(三)西双版纳傣族同时信仰原始宗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文身图案也就具有二元宗教文化的特点。文身图案种类多,表达文身内容的图案种类也十分丰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形式:(1)线条花纹,有直线条、曲线条、水波纹线条等图案花纹;(2)有圆形、椭圆形、云纹形、三角形与方形图案动植物花纹装饰;(3)有虎、豹、鹿、象、狮、龙、蛇、猫、兔、孔雀、金鸡、凤凰的动物图案;(4)各种热带植物花卉为主的装饰图案,(5)巴利文、傣文、缅文、暹罗文等字母或成句构成的佛经、咒语、符箓等;(6)还有人形纹、半人半兽纹、佛塔纹、工具纹等。(7)还有一种画有图案、符箓或写有咒语的白色短褂,叫做“色谚”,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神衣”。“色谚”的作用比“谚”还要大,除了具有“谚”的作用外,还有刀枪不入的功能。文身及其中的咒语,在傣族中是非常神圣和被崇拜的,能读懂它的人,深知其中禁忌,绝不解释给别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endprint

文身,从表象上看似乎只起装饰作用,是一种男子汉的骄傲,但它确又带来远古神秘的印记和原始宗教的色彩,是打开傣族古代社会文化神秘之门的金钥匙。傣族文身是古代百越文化龙蛇图腾的珍贵遗存。《汉书·地理志》载:“越人常在水中,固断其发,文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伤害也”.“文身断发,以像鳞虫,以避蛟龙之害”.中国传说中的龙往往是指现实生活中的蛇,把自己装扮成龙之子,使龙以为己类而不加伤害。就是说,把龙蛇奉为老祖宗和承认自己为其子孙,既与祖先崇拜有联系,又与蛇图腾崇拜有联系,是古代百越文化的典型。傣族中至今流传着以蛇为祖先和人化为蛇的神话传说。傣文《泐西双邦》说:勐泐王召法弄茂罕,为返老还童服用仙药“雅补萝”,但又没有严格遵守规矩,于是变成了人头蛇身的神。傣族文身习俗沿袭至今,极其难得地保存了百越族群祖先崇拜和龙蛇图腾崇拜的证据。

三、傣族文身的保护与传承

追寻百越民族即将消失的古老文身的踪迹和现在的傣族后代不愿再文身的原因,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难有永恒不变的。有的事物,在演变过程中进一步走向完善和完美;有的则在演变过程中因不被后人接受而逐渐淘汰消亡,傣族文身便将是其中一例。伴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的普及,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越来越明白,人们对自然界所发生的灾难已不再畏惧,一切都在向相信科学而不迷信发展,观念正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新事物。傣族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虽然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许多傣族青年的宗教意识已在逐渐淡化,审美意识也在不断更新。可以说,现在的傣族青年,他们已不愿意再为一个虚无的美丽传说或者是某种根本不能靠咒符实现的目标而去忍受皮肉之苦。因此,承传了上千年的傣族文身,只要现在还文有完整图案的这些长老完全逝世,文身这一现象他们虽然生不带来,但死却要带去,我们就再也看不到承传了上千年、完整的傣族文身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的总和,而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中传承下来的最精华部分,是各民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值得保护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传统文化可以变异、创新、重构,但文化遗产却只能保护其原形态,不能重新创造。傣族人民在继承先祖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新创造了新的文化;文身却是消失后就不可再生的文化遺产。人们对文身的误解,是认为只要是“传统的”,就是好的,就要保护,这是不对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全盘文化”,在社会文化变迁的转型期,这种文化不应当也不可能“全盘”的得到保留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是“传统”中有价值的那部分。

西双版纳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保护层面,应当结合当地的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保护。大力抢救与保护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成为现代化进程中有机组成部分,应是正确的出发点。傣族文身不仅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性,也具有特殊的“濒危性”,因而,采取有效措施,在这些长老们还健在之年,我们文化工作者应把资料拍摄、整理齐全以供我们和后代研究,以便让我们的后代能够清楚地理解傣族文身的历史渊源和到了我们这一代为何会消失的原因。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习俗文化特征文化符号
龙舟
文化学视野下象形武术的“动态”文化符号
涂鸦艺术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冰雪奇缘》:重塑经典与动画的文化本性
巴蜀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餐饮空间设计研究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谈青春题材电影的母题书写
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