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与协调:职业教育体系重构研究
2017-08-03梅清
摘 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展现了发展理念、教育系统、教育功能的现代化,并包含人本属性、规范属性、多元属性的价值取向。基于此,植根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存在体制机制、发展理念等方面的深层次障碍因素,需从治理现代化的视角,着眼于政府、社会、学校三个治理层面寻求构建路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系;治理现代化;内涵;价值属性
作者简介:梅清(1983-),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工程中心框架设计研究”(编号:2017A064),主持人:梅清;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编号:2015514),主持人:程斌。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7-0088-05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段,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过程中对于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传统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难以造就出“大国工匠”,难以满足社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以及企业转型发展的人才需求。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将中高职进行一体化衔接,促成终身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但是,在体系构建过程中遇到各种障碍,亟待从治理的视角探寻解决障碍的路径,而这应以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价值属性为基础。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与价值属性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体系、职业教育、现代三个关键词,其中,现代和职业教育是对体系的限定[1]。实际上,职业教育由若干个系统与要素构成,既有时间上的跨度,又有空间上的分割,构成既有联系又有制衡的有机统一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依据时态进行的定位,并没有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与之对应,体现了国家注重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心,致力于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打造能够服务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不同维度的分类标准,囊括了不同层次与性质的职业院校与组织机构,具有完整的运行制度与规则条例。同时,现代职业教育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包括中高职教育及成人教育、在职培训等内容,而狭义上的内容只囊括了在校的中高职教育。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理念的现代化。理念先于实践产生,而指导实践的进行发展,这便体现了现代化理念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作用。随着现代技术的日益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升,有更多的时间和能力追求精神文化生活,个人的潜能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發,开始尝试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与生活品质,在这种背景下,终身教育理念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得到认同,并已被人们普遍接受。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让职业技能及相关知识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多种教学法与课程模式,促使职业教育体系日新月异。同时,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尊重个人的自由与发展,培养独立的人格,摒弃工具化、抽象化的陈旧观念,更加注重职业教育培养人具有主动精神,创造人无限潜能的重要作用。
2.教育系统的现代化。现代职业教育尽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但其根本任务还是协调职业教育内外部关系,促进职业教育主体的可持续发展,前者是建设的重要手段,后者是建设的根本目的[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具有内涵的系统,涉及到政府、企业、社会、职业院校等各方面,而每个场域内包含多个要素,相互作用便构成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首先,系统具有开放性的特征。现代职业教育系统通过与外界社会建立联系,打通合作通道,进行资源优势互补与交流,具体包括对国民体系的开放、产业的开放以及相关要素的开放,做到资源的有效共享。其次,系统具有整体性特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系统性的整体,具有多样化的功能,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稳定系统结构。最后,系统具有动态性特征。系统内部各要素与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促使其产生有序或无序的变化,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要求系统根据时代特征、环境要求进行自我的完善与调整。
3.教育功能的现代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深厚的内涵,同时通过功能的有效发挥也展示了极强的外延性,能够对教育者产生深刻影响。首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给予受教育者提高自身本领的知识与技能,以及锻造其成长所需的资源与平台等,养成其鲜明的个性与良好的品质,真正成为社会亟需的“大国工匠”。另一方面,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眼于现实社会的特征与规律,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培养经济社会所需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并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其各自的作用,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真正功效与价值。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价值属性
1.人本属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应秉承其“以人为本”的价值属性,注重对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应注重锻造人格与发展个性,激发其内在的潜能与能力,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更让其通过职业教育了解职业本身的特质,发掘职业本身的规律,激发其对职业的兴趣,以致合理规划与谱写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是单纯给学生提供以准备就业为目的的终结性教育,而是基于人本教育属性,构建职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人本化的服务。
2.规范属性。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受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标准所约束[3]。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以法律法规为基本保障,以社会道德体系为主要约束,具有规范特征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法律法规是职业教育活动行为的重要准绳,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并在其规定的范围内设计现代职业教育制度,进行有效的规范与约束。同时,也要考虑社会道德标准的规约,在合法的基础上做到合理,符合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基本要求。
3.多元属性。多元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成为了社会各要素发展的主要趋势,同样也成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主流发展观,要求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政、行、企、校”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办职业教育,以社会需求及个人成长为办学基本导向,增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增长力,同时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激发办学活力,为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懈努力。
二、我国职业教育体系重构的制约因素分析
职业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系统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避免不了受到在管理体制与价值观念的土壤中滋生出来的各种障碍性因素的影响,如校企合作程度低、师资实践教学能力差、实训教学资源缺失、保障性制度孱弱等问题,都是在深层次因素的作用下展现出来的发展瓶颈。
(一)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现实壁垒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类型,应呈现办学主体的多元化特征,但不可否认的是职业教育不可割断的关系,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参与,确立职业教育发展的大政方针,给予一定的经费投入,以及制定相应的保障性措施。而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培养人数、专业设置等情况,需由社会和市场决定,这便需要社会的大力参与,同学校共同构建多边共同参与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多主体的共同参与,政府、职业院校、企业需扮演不同角色,需充分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更多地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但从现实的情况看,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绝对的话语权,社会与学校场域式微的状况较为严重,导致社会参与不足、学校自主权缺失,政府、社会、学校相互之间的越位与失位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改革开放带来的运行机制上的调整对我国各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职业教育的体制并未真正建立,依然遗留计划经济的痕迹[4]。从“三改一补”政策到目前极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展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转变,但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行政化的办学思维难以支撑改革的持续进行,必然造成职业教育价值的衰落。事实上,由于管理体制的现实壁垒,造成分工不明确,办学活力不足,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已十分严重,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
(二)职业教育独特价值属性的缺失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旧职业类型的不断交替成为一种社会常态,且岗位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反映出职业教育在区分教育类型中的独特性,并已得到国内学术界的认可与定论。但由于起步较晚,办学基础薄弱,我国职业教育的知识体系存在缺陷,没有有效的探寻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而多以借鉴普通教育的模式与知识结构,进行大批量的专业设置,却忽视了职业岗位的需要及分工要求。因此,我国职业教育的独特价值属性存在明显缺失的现象,难以在实践中形成独特的教育类型,缺乏有效的理论基础与逻辑支撑,缺乏长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论证,有待在改革与发展中逐步完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以技术规律为理论基础,不断探索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构建符合自身特性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形成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5]。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独特价值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作用,这决定了自身理论体系的高度及在相关领域的权威性,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理论支撑与有效保障。
(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相对滞后
我国职业教育近年来发展迅猛,进入了高速的规模化扩张时期,反映出我国传统的强烈规模情结,但这与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壮大发展的历程也不无关系。我国职业教育伴随着上世纪末的高校规模扩张而逐步走向壮大,各地区的技校、电大经过不断整合资源,形成我国职业院校的整体布局。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急剧扩张并非市场规律主导而成,而是通过政府的强力举措,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服务,致力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收益。但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市场的需求规律,没能在扩张中形成科学的发展观念,造成办学思维的日益膨胀,过于追求规模化与学科化,追求专升本,忽视了对于职业教育办学独特性与质量的把控,缺乏严格的质量标准,从根本上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开始向内涵式发展方式转变,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受生源数量决定生存的状况尚未改变,规模化发展的理念依然浓厚,同时职业教育的招生门槛越发降低,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冷视,不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四)社会技术观念的偏颇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范畴上存在明显不同,其注重的是对专门技术的锻造与技能的培养。这同我国传统教育侧重领域有所偏差,“重学轻术”思想贯穿几千年,深入我国的文化土壤中,长期以来技术技能被认为是“雕虫小技”而受到人们的忽视。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传统的观念,并持续影响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受西方工业文化的洗禮却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事实上,世界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就告诫我们技术的作用越发突出,其已经成为了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亟需提高技术的地位。与此同时,在强调技术重要性的同时,亦不能矫枉过正,将技术工具化与抽象化,否则会将职业教育的发展引向另一个极端。因此,就目前的情况看,传统技术观念的式微造成了我国职业教育理论基础的缺失,在社会发展导向上处于明显弱势地位,不利于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构建。
三、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治理现代化路径的现实选择
为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再次升级,需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社会上的各类行业、企业、岗位提供合格的技术工人,进一步提高人才红利,增强中国制造品质与市场活力。由此,国家必须从根本上落实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克服现实中的障碍因素,加强职业教育理念更新,强化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建设,需要从瓶颈问题出发,通过治理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有效构建,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学校的治理作用。
(一)政府治理层面:夯实国家发展战略基础
近些年来,在政府的主导下,逐渐增加了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不断通过各大项目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变了传统对职业教育过于冷视的局面,但仍需要追求战略目标的坚定,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决心,从国家战略层面实现治理的现代化。首先,政府应从顶层把握治理的方向,提升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从经济社会全局出发,满足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诉求及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用人需求,坚持国际化办学的思路,树立改革发展之决心。优化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需要有国家制度的强力支撑[6]。因此,政府需加强职业教育顶层制度设计,精简治理过程中的繁琐程序,提高治理效率,营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良好政策环境。其次,政府应以责任秉持,做好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引领工作,补强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板,致力于服务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职业教育发展的本位价值,构建联动的创新机制,既要解决职业教育在实现治理现代化中的自身问题,也要兼顾解决影响其发展的相关问题,着力打造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办学结构,满足多元利益主體的发展诉求。职业教育改革需要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改革过程中具有坚强的毅力,伴随着持续的思想解放,着力突破部门利益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短缺,才能不断形成发展动力,切实完成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设任务[7]。最后,政府在促进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应加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建设,从体制机制层面上实现根本转型,打破因为校企跨界联合办学的体制界限,推动多元主体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实践导向作用,调动企业、学校、社会团体各方积极性,尤其是要解决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体制问题,以及民营企业的参与度问题,充分激发职业发展中各要素活力,真正发挥治理的功效,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社会治理层面:打造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平台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不只是政府的事情,更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尤其是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力量共同发展职业教育,这便引发了关于社会治理的新课题,其与政府治理存在明显的不同。首先,政府在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中发挥引导作用,而社会各组织、团体不仅需要扮演第三方的角色,还要充分履行主体职责,学习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同职业院校建立协商合作机制,共同落实双元制的本土化。其次,打造产教融合的治理体系,坚持以柔性化的方式满足校企合作中的个性化需求,帮助职业院校做好战略资源的有序输出,建立互利合作及资源共生机制,通过合作增强对于社会需求变化的敏感度与前瞻度。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便是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搭建具有服务功能、研发功能的平台,体现工学结合的发展理念,凝聚实践教学与职后培训,为职业教育提供广泛的社会接触面,并广泛建立社会团体,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充分发挥纽带作用,通过建立有效的组织制度与规则协调同政府、学校之间的关系,强化各主体的参与意识,同时也加强治理的效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主要服务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进行中高职一体化的有效衔接,给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8]。因此,社会治理的价值在于有效扩宽职业教育的办学路径,能够搭建资源信息平台,反映社会各界对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利益诉求,以更为灵活的治理结构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需求。
(三)学校治理层面:构建职业教育开放体系
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是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的实际需求,也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路径。职业院校应引入现代治理理念,强化组织结构性建设,提高组织运行机制,并在实践中推动职业教育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增强其社会影响力,激发办学活力,持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首先,职业院校应立足自身发展,充分履行为社会传播文化的使命,营造注重技术培养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形成品牌效应,引起社会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这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其次,职业院校应切实做好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构建工作,形成独具自身特色的制度文化,并内化成主体的自律行为,起到约束与规范作用。文化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其能够密切职业教育和职业生活的关系[9]。需要注意的是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要求建立制度的动态调整机制,形成治理的灵活性与适切性,体现内蕴的职业教育精神。最后,职业院校在做好内部治理的同时,也需要实行跨文化的管理制度,实质是打破不同文化场域的组织,进行联合办学,尤其是要解决跨文化用人机制,打破关系壁垒,有效规避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文化冲突。实际上,这反映了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逐步走向开放的意蕴,尤其是联动相关要素的共同开放,映衬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开放发展的内在属性。
参考文献:
[1]张鹏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与建构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5(3):5-7.
[2]闫智勇,朱丽佳,陈沛富.系统论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探赜[J].职教论坛,2013(19):54-58.
[3]张乐乐,米靖.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与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6):26-28.
[4]朱丽佳,闫智勇,陈沛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困境与展望[J].职教论坛,2014(1):39-42.
[5]张社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障碍因素分析[J].职教论坛,2014(1):35-38.
[6]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62-66.
[7]李进.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治理现代化[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19-24.
[8]马建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制度配置与政策创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7):68-71.
[9]唐高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五维度”论[J].职业技术教育,2014(1):10-12.
责任编辑 秦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