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2017-08-03谢华辉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群众文化

谢华辉

(四会市文化馆,广东 四会 526200)

摘 要:群众文化建设作为我国文化的基础,是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对社会建设的安定和谐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设路径。希望对当前群众文化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意义;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23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群众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的需求,更是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必经渠道,同样是提升我国人民群众自身文化素质的根本要求。加大群众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一、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随着社会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当今社会,人们追求高质物质生活的同时,更渴望具有丰富的精神食粮。但长期以来我国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上,对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变幻莫测,精神文化逐渐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二)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关键时期,文化发展创新对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日益凸显,群众文化又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而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首要原则。相关文化工作者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将群众作为文化工作的核心,遵循全面发展的要求,转变自身工作观念,创新群众文化发展模式,推动我国社会整体精神文明风貌的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二、当前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等的综合表现,因而经济形势、社会结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等也会对文化构成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群众文化服务形式的落后

在经济高速发展下,人民群众的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使得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压力也不断增大。人们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活动来缓解精神上的压力,但是目前群众文化的服务形式却没有进行相应的创新和改变,这种枯燥单一的群众文化模式无法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群众文化建设的目标无法实现。

(二)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思想观念陈旧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这并不表示文化发展模式不可以进行变革。目前很多群众文化建设人员的思想和理念过于陈旧,文化建设的理念与模式的单调容易导致群众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脱节。

三、群众文化结构的变化

目前我国社会文化的形式日趋多样化,群众文化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文化站建设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于文化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创新群众文化发展模式

群众文化工作人员要认清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形势,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理念的同时,把握市场经济给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動和文化建设途径提高群众文化的发展质量。对于国外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文化发展经验要进行学习和借鉴,并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加快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进程,促进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群众文化的建设中要将爱国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培养作为根本的目标,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根据地域、年龄、文化层次等的不同开展多层次的群众文化建设活动,开展多样化文化娱乐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文化活动的形式包括传统地方戏曲、民俗活动以及现代化的电影、音乐、舞蹈等。文化发展模式的创新是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质量提高的核心,在群众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提高文化活动的创新力度,通过企业文化、广场文化、农村文化、社区文化、非遗文化、拥军文化等的推广发挥先进群众文化的引导作用,提高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二)增强群众文化发展活力

群众文化建设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因而必须要对传统文化建设中的单一化文化活动现象进行改变。目前仍然有一些地方将单一形式的演出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唯一方式,演出团体由当地的群众文化馆以及艺术馆负责,群众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得不到体现,发展活力也无法提高。要提高群众文化的建设实效性必须要注重群众文化发展活力的增强,坚持群众路线,贴近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进行群众文化表演新内容的创作,展示人民群众的平凡生活,注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体现,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文化建设活动的认可度。要进行多样化的群众文化主题活动的开展,在文艺演出的同时开展书法绘画创作比赛、文化展览、非遗传承与保护、草根艺术展示、游艺活动等等。

(三)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活跃在群众文化建设的第一线,是群众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文化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群众文化建设的质量,因而必须要加强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培训,以老带新、以专干带动骨干,全面提高群众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对群众文化工作者进行辅导和培训,同时要加强文化工作后备力量的培养,从高校和社会吸收具有创新和创作潜力的群众文化工作的业余爱好者,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队伍输送新鲜的血液,并建立群众文化人才培养与发展的长效机制。对传统的人员培训方式要进行创新,通过文艺工作者待遇的提高保证群众文化作品的质量。基层社区或者是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工作人员相对较少,因而对于这些文艺工作者要进行多项能力的培养,确保其可以进行多种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四)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群众文化活动的成效会大大提升。为了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建设的各种功能,必须要注重良好文化活动场地的建设和文化环境的营造,包括地区群众文化站、文化广场街以及群众艺术馆等等。除此之外,还要对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进行调动,定期举行优秀文化的传承推广活动、文明教育活动等形式的文化建设。在传播科学文化艺术知识的同时,促进人民群众审美能力的提升和群众和谐关系的建立。群众文化工作者要主动与群众进行思想和情感的沟通交流,将文化活动作为精神文明教育的载体,引导人民群众主动参与。不同年龄段、生活水平的群众的精神文化诉求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可以通过主题群众文化活动对特定人群进行文化道德教育,让人们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开阔自己的胸怀,培养和谐互助、文明友善的道德意识,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矛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支持。

(五)协调建设发展群众文化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发展都存在明显的差距,群众文化建设的难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因而在群众文化建设的侧重点和经济投入力度上也应当存在差别。将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目标。与农村地区相比,城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健全,各类的文化馆(站)、科技馆(室)以及图书馆(室)一应俱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类型也较为多样。但是我国很多的农村地區文化设施建设十分落后,农民缺少应有的文化生活活动,文化工作者的数量也比较少。针对这种区域差异,需要加强协调,统筹城乡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提高农村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覆盖率,加大乡镇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创新农民文化活动方式,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区域文化的协调发展。

四、结语

群众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与经济、政治等的建设具有着同等的重要地位,对我国整个社会文化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与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群众文化发展的良好途径和对策,让和谐、乐观、积极的群众文化丰富社会公众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为增加我国竞争力提供更多不可替代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吴昊.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探讨[J].戏剧之家,2016(21).

[2]张敏.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读书文摘,2015(16).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群众文化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刍议墨江县农村业余文艺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