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荀子,先秦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2017-08-03刘航

醒狮国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性恶王道霸道

刘航

荀子,名况,又叫孙卿。荀子大约出生在周赧王时(约公元前313年)的赵国郇邑,死于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8年),葬在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荀子一生主要活动于齐国,并三为稷下(战国时齐国都城临淄、西门、稷门附近地区)学宫祭酒。荀子还游走于燕、赵、秦、楚。两次做兰陵令。

荀子的学说博大精深,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军事学等各个领域。他立足儒道,汇通百家,是先秦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人性论是我们最熟悉的荀子的思想。荀子对性善持否定态度。他在《性恶》中批评孟子“人之学者,其性善”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人的天性具有耳目之欲,声色之好,争夺,残贼,淫乱,是性恶的具体表现,所以“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在后天形成的各种各样性情怀抱,是社会磨砺与教育改造的结果,来自“人为”,故称之“伪”,伪不是虚伪,而是“人为”“作为”。“化性而起伪”的过程,也就是使人性适合于社会规范的过程。

这样,荀子就进一步肯定了教育和学习的作用。荀子认为,人的良好智力和得体的行为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教育出来的。“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使木材成为栋梁,使刀剑变得锋利,就需要好木匠,好铸剑手,这也就是在学习生活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荀子十分重视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他在《修身》中说:“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

我们常说的天道,在荀子眼中是一种客观存在,“不见其事而见其功”。他认为,众星随着天旋转,太阳和月亮交替运行,春夏秋冬四季接踵代序,白昼黑夜分明,风雨滋润万物,万物尽情成长,长成各自的模样,我们看得到一切成果,而看不见天的行迹。在天的滋养下,万物得生。这也从根本上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荀子强调规律性,这种规律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既肯定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又强调了人的主体性。人们应该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利用自然,征服自然,使自然为人的利益服务。

战国晚期天下纷乱,“王道”与“霸道”是荀子实现国家统一的策略思考。荀子在《王制》篇中引用前人的论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基于这种认识,荀子提出了重“王道”兼采“霸道”的政治策略。他在《大略》中說,“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他认为,王霸之道根本区别在于王道以文德服人,霸道以威力服人,但也不乏爱民惠民的措施。“王道”可以取天下,“霸道”只可以强一国。

对于国家的治理,法家看到了法律约束对于治世的必要性,他们从现实主义的立场出发,过分强调他律而忽视自律,使法治成为一种专制主义的政治理论。儒家看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他们从理想主义的立场出发,过分强调自律而忽视了他律的约束作用,使礼治变为一种伦理主义的政治设计。荀子合二家之所长,主张隆礼重法。他在《成相》中说:“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他一方面肯定刑罚在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又否定背弃礼义而以赏罚为治国主要手段的观点,并且通过对实行礼、法具体效果的分析,阐明了礼、法结合的重要性。

荀子是先秦学术思想史的集大成者,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与评析,博采众长,又富有批评与论辩精神。在社会治理上融摄法、刑,在历史观上以王道统摄霸道,在统一中国及其制度文明的理论设计方面发挥了特别重大的作用。荀子在社会学、政治学与政治哲学、人性论、道德哲学、修养论、教育学、知识论、逻辑学、生态环境伦理上都有一定的建树,极大地丰富了儒学与中国哲学,是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

猜你喜欢

性恶王道霸道
霸道海鸥谁能治
Innate Evil of Human Nature,Law,Technique,and Position:Inquiring into the Essence of Han Fei’s Thinking
荀子不是性恶论者
宋本《荀子·性恶》全文校注
Realistic Words, Chilling after Reading
Civilization
“霸道”的开沃
傲邦虽有效 幸福是王道
荀子人性论研究综述
女导演 天生就爱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