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骈文用典的修辞效果探析

2017-08-02王西维

陕西教育·教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用典含蓄典故

王西维

用典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始终都是为了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服务的。用典作为骈体文的特征之一,其修辞效果并不仅在于援引古事或古人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还在于追求文章的典雅优美、委婉含蓄和言简意赅,远远超出了古人所说的“明理”“正义”这一范围。

一、典雅优美的修辞效果

罗积勇《用典研究》中说:“典故典故,顾名思义,一般认为是典正,典雅之故事。故典雅性效果历来被看作用典的主要修辞效果。”他认为,用典的典雅性修辞效果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士大夫文化人这一特殊阶层有关。下面就通过骈文这种文人雅士经常使用的文学形式,对典故典雅优美的修辞效果进行具体的分类阐释:

1. 运用名士文人的故事。众所周知,骈文作为一种文人附庸风雅最突出的文体,在这一方面是尤其突出的。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一段描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这些典故中句句都使用名人文士故事,而这些故事之所以为雅,是因为有一种“沿袭”的力量。前人觉得它用得典雅,后代也就以雅视之。

2. 运用古代的经典著作。文史名著中常使用的语言单位如被用作典故,往往也能带来典雅的效果。如下面这个骈文实例:“仰瞻帷幄,俯察几筵,物不毁故,而人不存。痛莫酷斯,彼苍者天!”(曹植《卞太后诔》)“彼苍者天”引自《诗经》(《秦风·黄鸟》)中“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在诔这种庄重的文体中,引用经典文学作品使文章带上了典雅的特质。

3.运用平常的事物。那些本来看似平常的事物,经过前代文人巧用修辞、点化渲染而作为典故使用时,便带上了典雅性。如庾信的《小园赋》“黄鹤戒露,非有意于轮轩,爰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对句用《国语·鲁语上》“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二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而避其灾也。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暖。”之所以活用典事,是用鸟来比喻北魏、北周强要留自己在北方为仕,而自己本无意于禄仕之途,这样委婉而含蓄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心志。

二、委婉含蓄的修辞效果

使用典故可以使文章委婉含蓄,而在骈文中的体现往往更为突出,古人多是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

1.在骈文这种极其讲究文人雅士情怀的文章中,他们要表达与别人的不同意见时,为了缓和气氛,给对方台阶下,就使用典故提供理由或作出解释。如《新世说·俭啬》:“(朱石君)清贫若寒素,某岁新年,值大雪,往贺裘文达公曰修,裘见其所衣为棉袍褂,乃曰:‘范叔何一寒至此。”本典故出自《史记·范雎传》,裘文达公修对清贫穷寒、身着棉袍褂的朱某说“范叔何一寒至此”,称其为“范叔”,既言其贫,又没有让对方失去面子,因为范叔乃先贫后富,贵至相国之人。

2.古文中,作者往往为了表达自己的窘迫或有求于人时,出于文人相轻等方面考虑,保全自己的面子,而使用典故。如庾信《谢赵王赍犀带等启》中说:“花开四照,惟见其荣,鳌戴三山,深知其重。”典出《列子·汤问》。庾信感到自己受到赵王的赏赐,只觉得光荣,深知其恩之深重。这段夸张性的感恩的话,如果直说,就是古人也会觉得肉麻。现在用双关典故语说出,则缓和许多,文意的表达却丝毫不受影响。

三、言简意赅的修辞效果

典故语,或者是一个故事的概括,或者是一段有影響的话语的代表,当它被引用,从而与说写者叙述的事情相互映发时,便能产生出许多附加的意思,而这对特定文体和会话场合的语言表达十分有用。尤其是骈文这种极其讲究形式美的文体,意思要表达得相当丰富和微妙,但又有字数的限制,这时用典,往往能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如《南史·檀道济传》:“湛之、孝嗣,临机不决,既以败国,且以殒身,反受其乱,斯其效也;道济始因录用,故得忘瑕,晚困大名,以至颠覆;诏、祗克传胤嗣;其木雁之间乎。”上例中檀祗是檀道济的哥哥,他立过一些功,但又没到功高震主的地步。可见他有点才能,但才能不大,处在才与不才之间,这层意思是难以具体说的,所以作者用“木雁之间”这个典故来说明,言简意赅。

虽然使用典故可以使骈文典雅含蓄,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如果不加节制,往往使文章晦涩难懂,影响文章表情达意的目的。因此,典故的使用也不是毫无章法的,必须斟酌使用。

典故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对于典故不同侧面的研究使得用典越来越为文人墨客们所青睐,骈文中用典,作为一种修辞方式,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文章更具权威性,而且用典可以使文章更具文采,典雅工整,委婉含蓄,言简意赅,更具形象美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对后世的影响更是深远。

作者单位 陕西咸阳师范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用典含蓄典故
含蓄
典故逸事龙文鞭影
用典犹如用比兴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含蓄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书法展作品赏析
赏一赏纳兰性德的词
含蓄
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