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策略探讨
2017-08-02刘红正
刘红正
诗歌作为一种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即使历经了数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仍然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为此,诗歌教学也应是一项富有创新元素与传承意识的工作,尤其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创造精神,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将初中现代诗歌教学带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真情朗读,通过文字走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诗歌之所以能够令无数文人墨客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主要是由于其中蕴藏着诗人浓厚的真情实感。艾青在他的《诗论》中强调:“诗人必须说真话。”因为“人人喜欢听真话,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摇撼人们的心”。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说:“读诗的功用在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
如果想要更好地进入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中,富有感情的诵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诗歌本身是一种非常讲究音韵的语言艺术,而诵读则能够将诗人寄托于文字中的情感转移到读者身上,激发出诗句中的美感,引出积极的群体效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多的阅读空间,引导他们在读中有所感悟,并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语感。例如:在教授《乡愁》这篇作品时,首先,教师可以采用“范读——指导朗读——熟读成诵”的教学流程,让学生自行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在刚刚接触诗歌内容时,教师要运用自己娴熟的朗读技巧来进行范读,将学生带入到由诗人所营造出来的思想情绪中。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播放一段舒缓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自然放松地和着音乐来自由地吟诵诗句,强化他们对于诗歌美感的理解,真正进入到由诗人所营造出来的情境中。“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这些句子中饱含着诗人一直未变的赤子之心;那一句饱含着无限苦楚与遗憾的“后来啊”,让人不觉感叹生死离别的残酷与无奈。当学生已经能够熟读成诵时,教师要让他们说出对此首诗歌的理解与感悟,并表达出自己此时心中的情感变化。
二、激发想象,感受意象
诗歌同其他文学体裁相比有着大的区别,由于其本身具有着高度凝练的特点,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较有难度。为了能够打消掉初中生对现代诗歌学习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先描述出有关诗歌内容的想象画面,大胆地揣测诗歌所要表达的意蕴与情味。
例如:在教授《再别康桥》这首抒情诗歌时,教师就可以根据诗句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在此处诗句中,作者运用“轻轻”来进行重章叠唱,给人带来一种舒缓、轻盈、缠绵之感,西面天空中的云彩给读者营造出了真实的画面感,更为下文的描写埋下了伏笔。“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个梦带给你们怎样的感觉呢?梦境中虽然充满了美好与幸福,但却是短暂的,在梦醒的那一刻,一切美妙的事物都将化为泡影。这里的诗句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潭中的水非常清澈透明,美轮美奐的霞光倒映下来,但潭水上面却漂浮了很多的水藻,将其中一部分霞光遮住,让它们变得零零碎碎的,一部分呈红色,一部分呈绿色,宛如柔水一般的美丽。
三、品味诗歌语言,感悟意境之美
在我国,所有优秀的诗歌中都蕴含着美的意境,而意境之美的呈现则需要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来实现。可以不夸张地说,这些高度凝练的语言要从数以万计的语言词句中提炼,从中找到几十或几个词语来表达丰富的含义。为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更深层次地理解诗句的内涵,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作者单位 陕西省绥德县四十铺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