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政府下如何加快推进河北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2017-08-02张晓庆韩瑜
张晓庆+韩瑜
摘要:新形势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平台建设,关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和发展,河北省更要适应这个新形势,不断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新形势;“互联网+政务服务”;人民群众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我国的行政机关,其主要职能就是管理和服务,因而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意味着政府的建设方向始终要朝着建设型靠近,其服务能力的大小及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直接决定政府的威信力和公信力,因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当代社会的飞速进步带动互联网的发展,目前,“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自中央提出“互联网+”的模式后,社会各界兴起响应之势,而河北省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更要适应这个趋势,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平台建设。
一、转变政府职能、简化人民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体系建设
我国政府的职能是为了使政府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又是其重要的一项职能。在公共基础设施、文化設施等方面的建设中,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在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过程中,仅仅做到传统服务是远远不够的,为进一步简化人民办事程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在“互联网+”的时代,还要加快对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体系的完善和建设,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首先,力求建设全省统一管理指挥的互联网综合服务系统平台,依靠原有的各政府部门网站和数据资源库,重新进行合理的结合分配,使其形成新型、高效、便捷、人民满意的系统服务平台,方便全省统一管理协调,具体部门、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服务,做到“有针对、有目的、有组织”的“互联网”政府服务,使其构建成有公信力、让人民放心的政府综合服务平台。
其次以各市为组织平台,分设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分网,建设成各市一体化的政务服务系统,并由省级系统体系监管,使得“互联网+政务服务”更贴近百姓,更贴近人民,“弯下腰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市级平台的建设直接与人民群众接触,更方便进行对口式有针对性对接服务。各市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还应实行“互通有无”,积极做好各市区的服务讯息共享,实现全省综合服务,利用现有的统一管理服务平台,做到省内服务统一性,为群众谋求更多的公平正义。各市实行创新联动机制,大力推行“网上综合服务平台”“政府网上办公室”,实行专人执行、专人管理、专人监督,确保“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办事效率,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难题。
二、完善政府网站服务信息建设,优化政务服务工作流程方法
在“互联网+”的形势带动下,政府网站建设尚未真正适应趋势,很多政府网上服务信息数据不完善,这也是河北省网上政务服务的症结之一,只有不断完善政府网站服务信息建设,为人民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措施,才能使“互联网+政务服务”适应时代的发展。网站平台的建设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基础,我省要高度重视其发展进程,各地市网络部门要全力配合,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建设智能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政府网上服务平台,切实满足群众需求。
目前,政府服务大多出现“流程冗杂”“办事效率低”等问题,这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和最期望解决的问题。“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于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优势,可大大减少此类问题发生,因而要不断优化网上政务服务流程操作,避免多方向,规避问题的情况出现,做到专一性、直接性的解决问题和办事服务。还要大力加强网络服务管理体制机制,群众依靠政府,政府也需要依靠合理的管理体制,只有管理体制的合理合法,才能确保群众问题的根本解决。
三、改变原有的政府服务思路,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思维
传统固有的政府服务思路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政府服务的要求,这就需要政府不断创新新形势下“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思维,创造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满意的新型“政务服务”。
“互联网+政务服务”区别于传统政府服务,它是一种新型的政府服务模式,是符合人民需要和时代发展的新形式,因而政府要不断加强创新思维,推进传统政府服务向新型“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转型,改变原有的思路方式,形成新型的服务思维方法。要增强群众参与度,鼓励群众参与新型网上政务服务,为群众提供多样化、创新化的便民优质服务。
四、结语
政府的服务要紧跟时代历史的潮流趋势,因此要大力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使政府更好的服务人民。
【参考文献】
[1]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迟福林.全面理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J].人民论坛,2015(25):109-110.
[3]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指南[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4]王一婷.服务型政府视角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