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冷,叫……
2017-08-02刘志成
刘志成
【摘要】众所周知,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也可以为应试教育服务,同样的,前卫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也可以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所以在课程理念和课堂操作之间需要有与之相对应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连接。
【关键词】自主探究;传递;教学结构
冷是一种感觉,是人对外界温度的感知。课堂上,也会“冷”。学生只是感知冷的受体,而不是制造冷的本体。到底是什么让课堂变冷?冷了又该怎么办?
一、有一种冷,叫“强冷空气”
强冷空气: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课堂上,也会出现这样的强冷空气,在瞬间刮起一阵寒风。
1.外界环境的干扰
案例:一次上公开课,前半段十分流畅,笔者和学生正聊得火热,投影坏了。此时,课堂必须停下来。为了调试,浪费了一分钟左右。这一分钟,于我而言,仿佛一个世纪那么漫长。这一分钟的冷场,学生和教师都已经游离于教学之外,课堂完全是“放空”状态。
这次冷场,虽然错不在教师和学生,却严重影响了课堂氛围,打乱了课堂节奏,干扰了学生的思绪。还有类似的一些突发状况:电脑的突然死机,教具尺突然断裂,甚至是突然的停电,或者天气变化……这些“突然”,往往无法人为控制,而且瞬间让课堂冷了下来。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了。
2.教师“内存”不足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又是灵动的个体,他们的情况无法预料。课堂上,原本火热的氛围,很有可能因为学生突然提出某个问题,教师无法应对,课堂陷入僵局。如果课堂可以画成漫画,一定会在教师周围画上龙卷风。这时候的冷场,就在提醒教师:你的内存不够了。此时,教师应当及时坦诚:“这个问题我也不是很了解,不如我们课后一起研究吧?”这样的坦诚使课堂乍“冷”还“暖”。当然,我们更需要在课后扩建“仓储”,增加“内存”,升“级”换“代”。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良好素养,做跨学科的“复合型”教师。
二、有一种冷,叫“老师觉得你冷”
常常听到教师在课后抱怨:“今天的课好冷啊,都没人搭理我。”或者在学期末的时候为某个班级打上“标签”:“这个班的学生就是很冷,课上基本没人发言。”这种“冷”,往往是老师觉得学生“冷”,而笔者认为这是“无效冷场”造成的。“无效冷场”往往会让课堂陷入尴尬,影响课堂效率。
(一)造成“无效冷场”的原因
1.教师语言指向性不足。如果教师语言表达不明,会给学生造成“语意错觉”。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意向模糊不清,学生思维绕弯路,无法理解教师的意图,以致“答非所问”。
2.教师情绪表达过激。在课堂中,教师不经意间透露出的不满和轻易否定学生答案的语气,容易使学生产生局促不安的心理,导致学生思维迟钝。
这种情况在日常教学中出现频率很多,当学生给不了教师“满意”的答案时,个别教师就会脸色阴沉,音量也随着提高……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容易受到教师的情绪影响,有话说也不敢说了。课堂温度骤降,陷入“冰点”。
3.教具准备不足。数学教学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特别是在教学“空间与图形”领域时,更需要借助实际的教具进行观察、比较。
4.教师问题设计不精。教师在课前没有进行精心的备课,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往往会使课堂陷入冷场。第一,课前没有做必要的铺垫,问题过于突然,必然导致学生的思维陷入冷场。第二,问题跳跃太快,造成学生“消化不良”。第三,问题过难,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二)如何避免“无效冷场”
1.提供良好的心理氛围
良好的心理氛围能让学生更加愉快地学习数学,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教师要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给他们以最大限度的宽容,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同时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培养他们学好这门学科的自信心。
2.备齐教具,鼓励具体操作
观察是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初步表象,动手操作则为最终形成概念提供丰富的感知。
準备教具最好的做法是,在学期初,教研组的成员聚在一起,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预测哪些课时需要用到哪些教具,分工准备。这样既能保证课堂上学生有东西可操作,又能为教师减轻负担。
在平时,教师要注重渗透,多鼓励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悟数学。
3.精心备课,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课堂的提问是重要的环节,教师应当在备课时深刻思考:这节课我一定要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我要怎样铺垫学生才会回答?这些问题我怎么表达才能让学生理解?
这里推荐一种方法——课堂前测。在新的知识点开始之前,教师提前通过一些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预先测试。教师可根据测试结果,了解到学生当前的程度、接受能力、学习需求,从而制定出适合课堂提问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并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
4.避免“越俎代庖”“点将出征”
虽然以上三点能够很好地避免课堂出现“无效冷场”,但是课堂的精彩就在于它的“不可预测”。万一课堂还是冷场了,教师常常采用“越俎代庖”“点将出征”的方法。殊不知,这两种方法只能解一时之寒,却容易留下“病根”。
“越俎代庖”是指,教师在为了保证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内容,自己打破冷场,将问题的解法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
“点将出征”是指,教师为了避免课堂成为自己的“一言堂”,点一些优秀的学生来回答难题。如果这个优秀的学生也答不上来,自尊心难免受挫,课堂的气氛也会更冷。如果这个学生回答出来了,教师容易错误判断,认为班级大多数孩子都应该能掌握。
而“病根”则是,如果老师长此以往选择这两种方法来解决冷场,大部分学生就会降低对课堂发言的期待,减少对课堂的参与度。因为他们认为,反正问题会由老师和优等生来解决,我只要负责听就可以了。
小学数学课堂应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活泼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应还给课堂一份安静,回归数学教学的本位,让学生在安静中更好地学习。写下这篇文章,希望在每位老师的课堂中,只剩下我们觉得应该留下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