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社会学习理论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2017-08-02武汉市第十九初级中学

成才 2017年7期
关键词:观察学习班杜拉榜样

■ 武汉市第十九初级中学 薛 红

例谈社会学习理论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 武汉市第十九初级中学 薛 红

自新课改实行以来,教师们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课标当中体现的“生本取向”理念更是深入人心。同时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也极力倡导“以人为本”,在21世纪这样重视发展素质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以权威压制学生的师生关系就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那么,作为与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班主任老师,如何在工作中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本文将联系工作实际,通过教学案例阐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一、案例呈现

2014年9月,我开始担任初一(4)班的班主任。因为学生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他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方面都还没有养成,所以这个班的学生特点就是思维活跃,但是好动无序。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了如下措施: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我制定了相应的班级班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各小组长记录小组成员的日常表现,进行相应的加分、减分政策,在班级文化墙上张贴个人积分榜;每个月底进行一次总结,对各组得分最高的同学进行表彰,每组得分最低的同学则会列入黑名单,做总结反思。一个学期过后,大部分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都有改善,但是还存在几个让我很是头疼的“问题生”,仍旧没有多大改变,于是我开始不断反思总结,到底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改进“问题生”呢?(案例来源于笔者的工作实际记录)

二、案例分析

针对纠正学生不良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的问题,我采取的措施从整体来看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不够全面,有些方面还不够深入,才产生了“问题生”难以改进的困惑。

下面我就结合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本案例进行细化分析:

第一,明确三元决定交互论的观点。“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制定了相应的班级班规;在班级文化墙上张贴个人积分榜……”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论认为,人不是单向地受内因或者外因决定和控制的,人的内因、个体行为和外部环境要素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其关系图如下所示:

图1 环境、个体因素与行为的三向关系(资料来源:Bell-Gredler,1986)

那么,如果将这个观点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可以这样理解:学生的个体行为与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以及外部的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案例中的这位老师认识到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方式的影响,但对个体内因对其行为方式影响的关注度不够。

第二,正确运用观察学习的关键要素。“每个月底进行一次总结,对各组得分最高的同学进行表彰”,班杜拉说:“很多社会学习都是通过观察他人实际表现及其带来的相应后果而获得的。”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成注意、保持、生成和动机四个学习子过程,关于观察学习的过程及步骤如下图所示:

图2 支配观察学习的四个子过程

从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这个观点来看,这位老师有意识的在班级树立榜样人物,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进行行为的强化,使这些受表彰的同学的自我效能感增强,从而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其他未受到表彰的同学则会以他们为榜样,争取也能得到肯定和表扬。这样的良性循环,会达到预期的规范效果。

第三,“问题生”同样需要自我效能感。“每组得分最低的同学则会列入黑名单,做总结反思。”这些学生属于“反面教材”,为什么他们的问题难以改进呢?因为虽然身边有榜样人物,但是老师没有有意识的将两者有机的联系起来。自我效能感作为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与自信心很相似,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这些“问题生”没有自我效能感,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与众不同,什么都做不好,进而自卑,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他们就采用“反面教材”的形式来吸引大家的注意,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自然而然成为令老师头疼的“问题生”。

三、改进措施

“面向全体,尊重差异”是全世界公认的教育准则。首先,班主任要营造公平、和谐的氛围,加强对个案的具体分析,做到耐心、爱心与责任心并存,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用语言感化,用行为影响,逐步实现对“问题生”的转变。然后,要给这些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其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及时捕捉,对其进行强化,从而让这些学生有自我效能感,从内心想发生改变,使内因影响个体行为方式的转变。最后,教师要多组织集体活动,要注意集体的效能作用,不能孤立这些学生,要用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来感染他们,促使他们发生改变。

四、观点分享

初中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是独立与依赖、自觉与幼稚的矛盾综合体。形象思维仍占较大比例,好奇心强,乐于表现。针对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结合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我们分享以下一些观点:

第一,榜样示范,提供多样化影响方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人的价值观刚开始并不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地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行为。在价值观辨析的过程中,可通过多样化的榜样示范方式。为契合我校“立德树人,尚信有为”的校训,加强学生的德育修养意识,政教处在全校开展了“尚信之星”的评比活动,这是借全校之力在班级树立榜样的良好时机,同学们通过自评、互评、他评、学校评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通过自述、量化打分等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手段,择选了大家心目中的“尚信之星”,这不仅是对当选学生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对其他同学给予激励和努力的方向。当然,除了树立学生身边的同学榜样以外,还可以引导如学生喜爱的明星、作家等作为榜样。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把握好“度”,要用辩证的态度看待问题,对于榜样人物存在的负面因素,不能回避,要因势利导,以理服人,给学生以更公正客观的感觉,从而更清晰的逐步树立自己的价值观。

第二,因生施教,使用合理的强化手段,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在学生思想行为的形成过程中,仅凭提供榜样人物是不够的,还应对观察者做出与榜样相匹配的行为做出强化,比如,当他们行为成功的表现后,更及时的给予奖励。当然,对于不同的学生,还要做到因生施教,采取合理的强化措施,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关于任务布置这个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进行分层布置,使能力高或弱的学生都能在能力水平范围内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找到各自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有效的强化积极行为。尽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工作量明显增大,但是其背后达到的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只有设立符合学生水平的行为标准,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才会让学生的自我调节起到正面的积极作用。

第三,重视内因,以观察学习为突破口,提升“问题生”自我效能。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愈强,付出的努力愈大,承受失败或挫折的能力也愈强,坚持的时间也愈长久。“问题生”在中学阶段比较常见,以观察学习为突破口转化“问题生”的内涵就是从这些“问题生”群体中选取一个榜样利用各种行为训练促使其取得成功,并通过奖励加以强化,在增强这名学生本身自我效能感的同时,也从而使其他“问题生”通过观察学习间接体验成功,唤起他们尝试的动机。同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多元智能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使其扩大化,发挥其擅长的方面,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学生的成功体验多了,自我效能感增强了,自我标准要求也会相应提高的。

另外,从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学生正确行为的学习是受多因素、多方面影响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借助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的力量来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为班主任老师,充分理解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但是鉴于其建立于行为理论的基础之上,我们在实际运用当中也应该要注意其应用尺度,不能过度注重学生行为方式的转变而忽略其知识、技能及情感等方面的发展。那么,只有将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责任编辑 成 弘

猜你喜欢

观察学习班杜拉榜样
交互决定理论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儿童读者的启示
和孩子相处最没用的三件事
班杜拉观察学习法视域下学生文明教育探析
浅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观察学习
不同观察学习和身体练习比例对不同年龄者追踪任务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