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配合分析
2017-08-02王月芳
王月芳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配合分析
王月芳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至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一般护理与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行为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上述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辅以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利于改善健康行为,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护理;分析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给予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改善粥样硬化诱发的血管狭窄与堵塞现象,使得血流处于通畅状态,帮助患者完善心肌缺血状态,但是手术完成后应进行长时间的后续治疗,导致患者的整体依从性较差,容易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再狭窄等不良情况[1-2]。为此,在围手术期给予积极有效的临床干预的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对冠心病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至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常规诊断后疾病被确诊,均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纳入本次研究。
采取奇偶数的分组模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均30例患者。
常规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6~87岁,平均年龄为(63.25±3.55)岁;其中,1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9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缺血性心肌病;实验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5~86岁,平均(63.55±3.40)岁;其中,1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10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缺血性心肌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常规组采取一般护理模式,帮助患者采取半流质饮食,对穿刺口进行严格的加压包扎处理,给予心电、血压监护,对水电解质进行检测,保持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等。
对实验组采取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内容为:(1)术前:术前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腕部备皮、皮试,术前6 h禁止进食,对心肌酶谱、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进行检查,做好术中所需物品的准备。
(2)术中护理:帮助患者采取仰卧位,进行心电监测,将静脉通道建立(下肢),便于对静脉药品进行输注,将除颤器、起搏器、急救药品等放置在较为方便的位置。患者手臂应外伸、外展并放置在臂托上,垫好腕部,便于进行穿刺。行手术治疗时要求主治医生应对导丝、扩张球囊、鞘管、支架介入器等性能与使用方法熟练掌握,进行插管的动作应轻缓,将手术耗时尽量缩短,以防反复穿刺导致桡动脉痉挛。护士注意做好患者肢体的保暖工作,以免寒冷对血管造成不良的刺激,术中对其心电图、面色、呼吸、血压、意识状态等进行严密观察,了解患者心前区是否存在疼痛不适感;对术侧手指、手掌温度(颜色)进行仔细观察,若出现疼痛、麻木、发凉、颜色苍白等应提高警惕,给予0.1~0.2 mg的硝酸甘油、50 mg的利多卡因。
(3)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对末梢血液循环现象进行仔细观察,每隔15~30分钟对穿刺部位是否存在渗血、压迫部位是否发生移动、手掌是否出现肿胀疼痛等进行详细观察;术后给予抗生素3 d预防发生感染现象;严格进行抗凝治疗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采取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功能、社会功能等维度,每个维度评分范围为0~100分,总评分换算为0~100分[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健康行为评分,采取健康行为量表(HPLP)进行评价,其中172~208分表示优秀,132~171分表示良好,92~131分表示一般,评分越高表示健康行为越佳[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评分对比
实验组健康行为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属于一类较为频发的心血管疾病[5],以中老年人群较为常见,目前临床上尚未得出其具体的发病机制,许多学者研究提出,该类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吸烟、精神因素、高血脂症等[6],随着近些年来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与老龄化模式的加快,导致该类疾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且随着心脏介入手术的发展进步,在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许多医护人员肯定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效果。
尽管在冠心病的治疗中,采取支架植入术的疗效较为满意,导致其诱发的术后生存质量不良等需要引起临床上的关注,容易对皮质感觉进行刺激,导致患者容易引发焦虑、恐惧、烦躁等心理,相比正常人群,其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影响了疾病的预后[7]。所以说,做好该类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工作的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对实验组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在实际护理工作中,需要严格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8-10],对患者进行严格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利于缓解疼痛感,改善临床症状。结果显示,该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健康行为评分相比常规组均明显较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可述,对冠心病患者采取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辅以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利于改善健康行为,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分组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物质生活功能 社会功能实验组(n=3 0) 5 6.2 3±7.8 5 5 8.9 6±8.5 1 5 7.6 3±7.3 2 5 7.5 2±5.5 6常规组(n=3 0) 5 0.2 0±7.5 6 5 2.7 4±7.8 5 5 1.5 6±6.8 9 5 1.6 6±5.3 2
表2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评分比较(±s,分)
分组 营养 躯体活动 人际关系 压力管理 心理健康 健康责任感 健康行为总分实验组(n=3 0) 2 4.5 6±3.5 2 1 5.2 0±3.6 5 2 3.9 6±3.5 2 2 9.9 6±3.5 2 2 4.8 5±5.6 3 2 4.6 3±3.8 5 1 4 0.6 3±2 1.6 3常规组(n=3 0) 1 5.5 2±3.8 5 1 2.7 2±3.5 5 2 0.7 3±3.2 0 2 5.5 5±3.4 1 1 8.6 3±2.3 5 2 2.0 3±3.4 1 1 1 4.8 5±1 1.5 5
[1] 罗锡慧,胡志明,韦丽,等.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J]. 中外健康文摘,2012,9(4):345-346.
[2] 彭贵海,谭利,陈玲玲,等.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研究[J]. 护理研究,2013,27(31):3526-3528.
[3] 谭利,黄琪,李德梅,等. 整体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围术期血脂水平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1):1864-1866.
[4] 钟燕燕,申铁梅.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逆行导丝技术PCI术的风险预测[J]. 医药前沿,2016,6(26):247-248.
[5] 贾茜,陈玉玺,周永州.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 实用医药杂志,2013,30(6):544-545.
[6] 谢静,祝鹏,马晶晶,等. 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J]. 护理研究,2013,27(22):2376-2377.
[7] 卢海侠,张晓梅,王立媛. 经桡动脉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2):192-193.
[8] 李共梅,李叶梅,钟文三,等. 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2016,26(6):15-16.
[9] 曾子凌,王前前. 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术中护理配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35-236.
[10] 李洁.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对策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7):223-224.
Nursing Coordination Analysis of Transradial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WANG Yuefang Radiology Department, Dafeng People's Hospital of Yancheng City, Yancheng Jiangsu 22410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stent graft in the radial artery coronary artery.Methods6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from June 2015 to May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respectively taken general care and holis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effect of nursing car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Before nursing, there was no signi fi cant difference i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behavior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nursing, the scor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 fi cant (P<0.05).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ith coronary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 with holis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bene fi cial to improve health behavior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aily life.
transradial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nursing care; analysis
R473
A
1674-9308(2017)15-0259-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7.15.145
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 盐城 2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