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凡提借锅》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2017-08-02王瑜琴
王瑜琴
(天津外国语大学 孔子学院工作处,天津 300204)
教育 EDUCATION
从《阿凡提借锅》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王瑜琴
(天津外国语大学 孔子学院工作处,天津 30020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承载着文化信息,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思维特征;语言又受文化的制约,因为文化植根于语言,人们使用语言时要受到其民族文化的限制和影响。本文以一堂关于《阿凡提借锅》的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为案例,通过对课堂上外国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面形象“阿凡提”的颠覆性看法的分析,从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就解决方法与策略提出建议。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反思;阿凡提借锅;中西文化差异
近年来,因为语言教学强调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课堂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革新。然而,因师生之间以及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之间各自特定的文化背景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文化学习,对教学的影响却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关注。应该说,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师的知识、能力以及教学方法固然重要,师生对不同文化的相互顺应、吸收以及取长补短更尤为重要。本文以笔者旁听的一堂《阿凡提借锅》的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的案例为例进行分析,拟就从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体现的文化差异加以分析,并就解决方法与策略提出建议。
1 案例描述
笔者有幸旁听了一节汉语课,让人印象非常深刻,从此引发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反思。
1.1 案例背景
该课程是一节对外汉语综合课,授课内容是《阿凡提借锅》,所使用的是暨南大学编撰的一本对外汉语教学教材,教学对象是十二三岁的美国初中生。《阿凡提借锅》讲述的是阿凡提和地主之间发生的一个故事。有一天,阿凡提向地主借了一个锅,还的时候多还了一口小锅。地主存疑,阿凡提解释说小锅是借的那个锅在他家生的孩子,因此多了一个。地主非常高兴地把两个锅都收下了,还告诉阿凡提以后想用锅随便借。过了几天,阿凡提借走了地主家最大的那口锅,然后一直没还。地主向阿凡提讨锅,阿凡提解释那个大锅死了所以还不了了。地主非常生气,但是拿阿凡提没办法,只好作罢。[1]
1.2 案例描述
上课之前,教师先让学生以家庭作业的形式预习本课的生词与课文。然后,用两个课时讲解完所涉及到的生词及语法点。接下来,教师用一个课时讲解课文及讨论文中的文化知识点。(笔者有幸旁听了这节课)教师先讲解课文内容,然后和学生们一起对这个故事进行讨论。学生们的回答完全颠覆了中国人民心目中阿凡提的既定印象。
学生普遍反应既不喜欢地主,也不喜欢阿凡提。对美国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锅属于私人物品,不应该去别人家借;
(2)阿凡提费尽心思,就是为了用一个小锅骗一个大锅,而且还是个旧锅,吃力不讨好;
(3)既然穷就应该自己脚踏实地地干活赚钱,不应该只想着不劳而获、耍诡计骗别人的东西;
(4)借了不还,再借困难,失了信用;
(5)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不应该要;
(6)有钱就应该主动帮助别人。
这些学生对故事中阿凡提和地主这两个人物的颠覆性看法让人震惊。国内的语文课本和文化读物中所有涉及阿凡提的故事,多为足智多谋的阿凡提和愚蠢又贪婪的地主斗智斗勇并终将取得胜利。然而,在中国人心目中正面的人物形象阿凡提在美国孩子们的眼中,却是个狡诈愚蠢、没有信用的反面形象。
表1[8]
2 案例分析
对上文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我们发现这个案例中存在一些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改进的问题。
2.1 教学过程不能忽视文化的教学
对上文美国学生的观点进行分析,上述观点中前三种体现了美国学生的价值观,第四种观点体现了他们的诚信观,第五、六种观点体现了其道德观。比较中美学生学完这篇课文之后的看法,我们发现差异主要集中在前三种观点,后面三条大体相同。由此可以发现中美学生价值观的不同。因此,从学生的反应我们可以一窥中美文化的差异。
仔细想想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阿凡提的故事实际上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故事发生的时代,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已经非常激烈。在生产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的情况下,地主作为大量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自私、贪婪、对农民普遍苛刻。农民作为被欺诈、剥削的对象敢怒不敢言,只能任人宰割、毫无抵抗能力,迫切期盼着一个发泄对恶势力的不满的渠道。久而久之,“为富不仁”、“劫富济贫”逐渐成为中国文化中特殊时代的产物。阿凡提这个人物形象正好运应而生,满足了农民阶级的所有期盼,聪明、睿智、敢作敢为,因此所有的这些行为被理解为为人民出头的正面行为。然而美国长大的学生生长在法治社会,尊崇诚实、努力,鄙弃欺骗、撒谎、没有信用。在不提供背景材料的情况下,单纯从故事本身而言,孩子们很难领会阿凡提的“正面形象”。
我们教师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时,虽然教授的是语言,但是语言无处不体现这个民族的文化、观念、风俗、习惯等。从这方面看来,这个案例成为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的又一鲜活的证明。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绝对不能忽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如果忽视文化的教学,就会产生像本文案例类似的情况。
2.2 知识点的安排应循序渐进
案例中的教学对象都是十二三岁的初中生,他们的汉语水平还只达到了初级的水平。部分学生连“锅”这个词都没有学过,由此可见一斑。在语言知识点的编排顺序上,应该遵循着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原则。虽然本课的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看起来似乎比较吸引人。但是,这个故事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必须先了解了“为富不仁”、“杀富济贫”这样的思想和社会现象之后,才能更好的理解阿凡提这个形象所代表的意义。因此,我们认为《阿凡提借锅》这篇文章更适合放在中级阶段教授。
无独有偶,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对外汉语方面的教材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继续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多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多多尝试改进,使教学得到最大优化。
2.3 师生之间课堂文化的差异巨大
在中国,课堂通常被看做是非常正式的场合,未经请假缺课、迟到、随意进出是不允许的,是违反校纪校规的表现,无疑是需要批评教育的。在中学,学生的坐姿、行为以致发型、着装都有严格的规定。即便是大学课堂,学生依然受到纪律的约束。但是在欧美国家则比较随意,美国则更胜。
儒家思想强调礼乐制度、等级观念,师生关系如同父子关系,他们之间存在很大的权利距离,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礼,对教师表示尊重,在学习上表现为按时上课、认真听讲、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相反,美国、英国、德国、以色列等都属于权利距离小的文化国家,教师的权威性大大降低,在某些国家的课堂上,讨论式的方法也运用得相对较多。
由于师生之间课堂文化的差异巨大,教师不习惯学生的课堂文化,经常会产生误解乃至于负面情绪。根据笔者的采访,许多对外汉语教师表示,大多数欧美留学生的表现好像很没有规矩,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影响中国教师的上课情绪。在本文的案例中,面对美国学生因不理解文化而产生的“比较直接”的“炮轰式”提问,授课教师感觉教师尊严受到了侮辱而产生了些许负面情绪。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如果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直接发问直到把问题弄明白,有时甚至到最后会发生驳倒教师的情况在美国是非常正常且普遍的。只是师生之间课堂文化的不同而已。
3 案例启示
从上文的案例进行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有些许不足。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我们将范围扩大,对国内几所知名高校的文化教学的状况予以调查与研究,并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吕必松认为:“人们的交际能力至少是由语言内容、语言技能、交际技能和文化背景知识这四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因此,第二语言教学至少应包括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而且这四个方面应该均衡发展,缺一不可。”[5][7]但是在现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基本上倾向于下位思考,且存在一些问题。
3.1 文化大纲
文化大纲的制定是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重要任务。对外汉语兴起的这数十年来,本体研究、师资研究、教材研究各放异彩,然而作为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文化大纲迄今仍未问世,可见其被忽视程度之高。文化大纲为什么迟迟无法出台,有其独特的原因。在现行的观念中,文化因素包括在语言之内,也就是说文化因素和语言是下位关系。文化因素被隐含在了语音、词汇、语法和功能等项目之中,四者相互交叉重复,文化大纲特殊的目的性体现不出来,又如何能制定得出独立的完整的文化大纲呢?[10]确切的说,是这种局限于下位关系的思路制造了障碍。
3.2 文化课现状
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文化类课程也应该是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的部分。然而,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体系当中的文化类课程设置与选课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有学者对国内外20所大学留学生汉语本课专业开设的课程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的被调查院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文化课程。有些院校仿照国家汉办编写《教学大纲》时的做法,将其包含在“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知识”一类课程中。即便在单独开设了文化课的院校中,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意愿并不强烈。此外,具有专业背景的师资相对匮乏。总体来看,文化课程的情况不能不说令人遗憾。因此,从检视文化观是否完整、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认识是否全面的角度来呼吁重视对外民俗文化课教学,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11]
表1列出留学生人数为上海前三甲的大学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文化课程的现状非常令人堪忧。
这些现象说明在对外汉语教学系统中文化类课程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而其课程设置所占比例之低,留学生修课人数之少,使文化类课程并没有起到其在对外汉语教学系统中的相应作用,至少是没有很好地起到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认真思考具体的解决方案。
4 优化设想
在语言教学课程编排的过程中,如何将文化教学融入其中至关重要。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为中国文化,知识传授的媒介与主体多为有中国文化背景或汉语文化背景的教师,这使得文化教学在选择教学内容或教授方式时力避主观成为首要问题。在课堂语言运用上力求客观,在文化内容的选择上涵盖全面且融入跨文化差异比较的内容,从客观谨慎的角度进行介绍,传递给学生不同文化不同特点的理性认识。这些工作渗透在教学的方方面面,需要长期的坚持与磨合,因此明确的指导性原则至关重要。首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应以语言教学的内容为依托,因此课本在内容选取上应当有一定的尺度,必须保证学生学习正规、常用、符合其水平的语言内容。其次,课文的导入应符合认知规律。然后,要注意处理好文化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之间的关系。针对上文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的几点不足,我们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和自身的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开设专门的文化课。在学历班的教学安排中应该开设专门的中国文化课,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概况和中国文化,例如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文学史、建筑史等。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这么去说、为什么这么做,学生才能用所学去实践应用,真正地用汉语去交流、去工作、去理解、去交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全覆盖式讲解是不可能的,因此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选择后进行讲解。
第二,在语言课中讲文化。在讲授课文时,不仅仅教授语法知识点、词汇等语言技能,更要挖掘并介绍文章背后的中国文化内容,例如属相、数字文化、色彩、待客之道等;在中短期进修班的教学安排中应该在综合课中加大中国文化内容的比重,扩大中国文化的范畴,除开基础的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国饮食习惯等,应增加中国国情、历史地理等知识。学生怀揣着对中国的向往来到中国,不仅仅想学会汉语,更希望能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知识点的讲解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中国。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文化教学。在正常课堂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有意识地接触真实的语言环境。也可以组织多种联谊活动,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或俱乐部,还可以组织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一起讨论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或者组织学生到中国的旅游胜地进行研修旅行等等。使他们切身感受中国和中国文化,在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丰富了文化知识。
5 结语
总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仅应该重视文化教学,并加大文化教学的比重,更要确立好文化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不仅能学好汉语知识,深化语言教学本质,内化不同语境模块,更能了解中国文化和国情,准确运用所学知识,促进中外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1]蔡真妮.国外学生读不懂阿凡提[J].读者,2010,(02)24-26.
[2]左飚.环性与线性:中西文化特性比较[M]英汉语对比与翻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2)68-72.
[3]白光.中外最具诱惑力的广告短语集成[M].北京:中国广播电枧出版社,2003,(11)56-62.
[4]陈俊芳.从广告语言看中西文化的差异[J].中山大学学报, 2006,(6).17-20.
[5]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讲义)[M].北京: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1992,(05)23-30.
[6]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03)7-8.
[7]林国立.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定性、定位与定量刍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1)33-39.
[8]朱俊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与语言关系的补充思考——兼谈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课类课程的作用[J].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10,(01)12-18.
[9]沙平.论第二语言教学的文化导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1999,(1)96-101.
[10]林国立.构建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因素体系——研制文化大纲之我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1)17-28.
[11]贾放立.对外民俗文化教学散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3,(6)98-102.
[12]何秋兰.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J].语言教学研究, 2008,(8)8-16.
[13]高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 2008,(19)213-220.
G633.3
A
1003-2177(2017)02-0045-04
王瑜琴(19 86—),女,湖北天门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