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耷与弗里德里希绘画中情感表达方式的比较

2017-08-02任爱梅

海外文摘·艺术 2017年2期
关键词:朱耷画家绘画

任爱梅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

艺术 ART

朱耷与弗里德里希绘画中情感表达方式的比较

任爱梅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

艺术的创作与画家的个人经历、艺术追求、个人理想息息相关,所处的环境的不同、文化教育的不同、审美标准的不同,那么进行艺术创作时艺术的表达方式就不同。西方德国画家弗里德里希和中国清初画家朱耷虽然不属于同一个时期的画家,但是他们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同时表现着生活中的孤寂和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他们的绘画作品是他们内心生活的写照。通过他们的艺术表达方式比较来更加全面的了解画家的主观情感表达。

审美差异;表现方式;艺术本质

1 审美的差异性

艺术的创作和画家的生活环境、文化素养、个人追求有着极大的关系,两个画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不同就是他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产生极大的差异性。我们要想对于这两位画家有深入的了解,就要先了解画家的精神史。就像德沃夏克所说的“要理解任何一个时期的艺术,关键是要了解这个时期的精神史。”浪漫主义画家弗里德里希和清初画家耷他们就是在这种不同的环境和文化差异下进行艺术创作的。那么我为什么会选择这两个画家进行艺术比较呢?那是因为他们都在自己生活的时代经历着战争烟火带来的苦难和身边亲人的相继去世,他们通过画笔在画面中抒发着自己内心情感的表达。他们的绘画作品都强调主观精神的表达。

图2.1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1823—1824)96.7cm x126.9cm 汉堡市立美术馆

图2.2 墓地风景、棺木和猫头鹰(1836—1837)38.5cm x38.3cm 柏林汉堡美术馆

图2.3 橡树林中的修道院(1808—1810) 110.4cm×171cm 柏林国家美术馆藏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用水墨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水墨浓淡干湿表达着他们内心情感的波荡起伏。水墨文化贯穿着我们生活的始终。好多画家他们并不是专职的画家,他们大多是一些有才的文人或者是朝廷的一些官员,绘画或只是他们文化修养的一部分,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或许就像现在我们写日记一样记录着自己的心情。朱耷他是明朝皇室的后裔在自己的国家灭亡之后,生活在清朝处处都是思念故国和亲人之痛。他就把这种情感寄托在画笔之中。所以他的绘画作品不只是表达自然界中的自然形象,在这形象之后有着自己主观情感的表达。在中国很早以前就有着借助花鸟形象自寓的表达方式。用夸张或者变形的方法来表现着自身的纯洁、高傲以及不畏权势屈服的形象。

德国浪漫主义画家弗里德里希就不同了,弗里德里希是在美术学院学习的,他的绘画作品都是自己有意识创作的,在不同的时期表达着不同的题材,但是孤独寂寞、悲伤凄凉和死亡一直贯穿着他的绘画作品。因为弗里德里希生活在18~19世纪在这个时期整个欧洲处于动荡的时期,政治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像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等等。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没有统一,老百姓饱受动荡的痛苦和不安,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未来苦苦的思索,在此生活环境下作者怎么会表达生活的愉快。在这一时期流行着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基调是唯心主义,它过分夸大主观事物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强调人的自由和解放,是浪漫主义艺术领域中的理论基础。弗里德里希与那个时代的许多浪漫主义画家一样,在康德、歌德等哲学家的影响下,他的哲学观也倾向于以主观情感为基础的“泛神论”(斯宾沙诺的观点)他抛弃了祷告可以感动上帝这一观点,他相信上帝的存在并非仅仅在传统的宗教场所,而是普遍存在于万事万物中,无时无刻的游移在自然天地之间,包括天空、山川、大海等等,上帝与一切自然现象融为一体,任何山水风光都成了呼唤神灵并与之相联系的媒介。他在这种宗教观的影响之下,弗里德里希发现了一个理想的对象——自然界,用自然界来诠释灵魂与自然相统一的浪漫主义精神,弗里德里希就用绘画向我们解释了肉眼看到的各种符号和象征,揭示藏在物质之下的宇宙精神。 弗里德里艺术作品表现的就是从精神层面开始的,都是为内在的精神服务的。

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艺术家对于事物的理解就不同、审美不同,使他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所用的艺术手法不同,这也就造就了中西方艺术差异性。

2 绘画表达方式的不同

2.1 绘画题材的选择的不同

艺术的表达方式有多种表达方式的选择和画家的生活、情感、环境有着重要的联系。弗里德里希和朱耷生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他们对于艺术的表达有着不同的理解,不管他们选择何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他们的绘画作品都承载着他们的情感和他们对于自然万物的理解。西方人把色彩反复的涂抹在画布上,东方人则把情感收敛于黑白之间。弗里德里希把孤寂的情感表达在无限宽阔的自然风景之中,朱耷则把孤寂情感收敛于栩栩如生的花鸟之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使这两位情感丰富的画家选择的不同的绘画题材。

图2.4 荷花翠鸟

图2.5 猫石图 番禺潘氏望琼仙藏 123cm×42cm

弗里德里希绘画表现的题材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他的绘画题材选择主要是由于当时人们对于中古世纪“黑暗时代”的各方面的探知,于是人们就有一种想法产生,那就是:“要将受过破坏、废弃或倾颓的古迹予以修复保存,彰显其原有的美感与宗教感。此时一些艺术收藏者极力收藏中古时代的文物,配合考古学家和学者致力于此文明的挖掘。这种兴趣进而推至久远历史,更而推向回归自然,于是风景成为文学家、艺术家感情栖息之所,个人沉湎其间,又在其中找到自己。他们在风景上寻觅失去的世界,审思个人命运,如此将个人内心郁结的纾放与对死亡刺探的兴趣奇异地混为一体。”所以他的绘画忠实于自然,通常画一些坟墓、废弃的教堂、枯树或者是船只。(如图2.1、2.2、2.3)弗里德里希在学习之后回家乡开始进行创作,在他的家乡浪漫主义思想传播比较广泛,他的绘画风格深受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绘画中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崇尚理想,打破一切形式以豪放恣纵的个人情绪为贵,他通常通过一些枯死的树木和废弃的教堂塑造一种忧郁死亡的气息来表达他个人的思想情感和个人情绪,以显示他孤独沉郁的性格。

图2.6 云海中的旅行者(1817-1818)98.4cm x 74.8cm 德国汉堡美术馆

图2.8 雏鸟 32×33cm

图2.7 鱼乐图 67cm×31.5cm

朱耷绘画题材的选择主要是荷花、荷叶、石头、鸟、鱼。他绘制的花鸟都源于自然,不拘泥于宫廷画家画的稀有珍贵的花鸟,他画的荷花没有工笔赋彩只是寥寥数笔;他画的鱼没有赋予富贵只是独显自由自在;他画的鸟没有艳丽的羽毛只是略显不屑一顾;他的画面往往营造孤独寂静的氛围,这种氛围的营造和他的生活息息相关。朱耷在1648年进入佛门,皈依佛门三十多年他的任何生活都和佛门息息相关,佛门的禅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绘画题材的选择和禅宗有着深刻的联系,禅宗讲究寂、静、空而他选择的这些题材恰恰就表现了禅宗中的孤寂情感。朱耷通过简洁的方法表现这些绘画题材也恰恰表明了他与世无争和对于权力的不削一顾。他的孤独情怀体现的是一种孤立不羁超脱的情怀,独立不倾不畏权势的生命尊严。(如图2.4、2.5)

2.2 画面构图方式的不同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造成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那么在艺术创作上也明显的表现出差异性。在西方绘画中多数讲究画面的一种平衡感,在绘画构图上则强调画面的成交透视和平行透视的准确性,画面呈现出一种稳重感,强调事物的写实再现。而在中国自古来画面讲究的是一种意境美,在绘画构图上则是强调画面的整体性效果,运用散点来协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画面呈现出一种意境美,强调事物的写意。

弗里德里希的画面构图总是谨慎的挑选几处景物,进行画面重组把自己的情绪和孤独情感镶嵌其中。画面构图的视野开阔通常是一些长满节疤的参天橡树,废弃的教堂和幽深陡峭的峡谷,画面中颜色幽暗人物若隐若现常背对于画面并向远处望去,好像视野是一望无际的永远也看不到边,透露着一股神秘感,始终露出一种不安定的平衡。(如图2.6)

对于中国画家来说对于画面中意境的营造,往往是通过画面的构图和事物的表现笔法。画家的情感往往就蕴含于笔墨的浓淡干湿之间,而朱耷画面意境的营造就是通过运用大量的画面空白和寥寥数笔的笔墨。他的画面上通常只是一只鸟、一条鱼、或者一座孤峰,运用十分简练的手法塑造形神兼备艺术形象,给人一种简洁、孤寂、空灵的感觉,留下了让人无限遐想的空间。他的这种构图方法主要是跟他的个人经历有关,八大山人在1648年进入佛门修行受佛教文化“孤、静、空”的影响。(如图2.7、2.8)

弗里德里希绘画强调的是在艺术品与观者之间生动涌现的紧张氛围,当观察者置身于风景前会被卷入它的悲剧性。而朱耷则是通过画面的大量空白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寂情感,虽然画面并没有丰富多彩却能让欣赏着感觉其中的孤寂情感。

3 艺术的本质

通过上面弗里德里希和朱耷情感表达方式的比较,我们可以知道艺术的表现和画家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息息相关, 绘画风格的形成离不开画家们的生活,就算我们现在用高超精湛的绘画技法描摹他们的作品到及像,我们的描摹的作品还远远不及他们的原作有意境。因为他们当时创作这些作品是有一定的宗教信仰、有一定的社会氛围、有一定的情感经历。这些主观的东西我们是描摹不来的,我们学习的只是表面。我们要想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就要时刻的注意自己的情感变化,在现代的时代主题下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作品。

[1][奥]德沃夏克 著,陈平 译.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黄甫全.现在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吕达.中国近代课程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丁峻.艺术教育的认知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J205

A

1003-2177(2017)02-0011-05

任爱梅(1990—),女,汉族,河南濮阳人,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

猜你喜欢

朱耷画家绘画
酷炫小画家
朱耷艺术思想转变探究
中西文化之另类比较研究
八大山人的不堪与狂傲
从蒙克看向朱耷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