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管理模式
2017-08-01高鹏霍学浩封鹆
高鹏+霍学浩+封鹆
大学生个体发展状态可划分为积极、普通和消极三类,研究发现自我认知和环境因素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由此,在自我认知方面,通过激发学生的自爱心、自律心、自信心,提供内向驱动;在环境影响方面,通过强化学生的参与感、紧迫感与成就感,提供外部驱动,可以构建一套全面激励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学生管理和服务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因此,根据学生发展理论,研究当代大学生发展特点,探索建立新型的学生管理和服务模式,从而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能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消极发展与自我发展能力缺失的关系
根据日常工作中对学生的了解,通过有针对性的座谈与调研分析,笔者对大学生发展状态进行了鉴别。研究发现,群体特质突出的校级发展学生,其核心问题是自我发展能力的缺失。
大学生消极群体的特质。根据学习生活中的努力程度和精神状态,当代大学生可划分为积极、普通和消极三类群体。虽然各部分学生间存在着互相转化,但两个极端群体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典型特质。因此,笔者从极端群体出发,总结归纳其行为习惯,分析研究其背后深层次的动机本质,并将理论成果应用于大多数群体的培养教育中。
消极学生个体,直观表现为不够努力,在学习生活中热情和责任心不足,时间利用效率低。而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更深层次的本质原因,生活没有规律和计划,就无法形成自我约束,不能有序完成阶段性目标,学业逐渐荒废,生活习惯紊乱,精神状态萎靡。从社会角度分析发现,消极学生往往以宿舍或者房间为单位集群出现,形成个体与环境互相影响的恶性循环。
自我发展能力缺失是大学生消极的重要原因。人的成长有具体的或概念化的标签,例如成绩、职称、荣誉等,追逐以上标签引发了人的成就动机。如果没有成就动机,就没有宏大的追求,没有荣誉感和责任心,开始变得消极。同时,随着个体接受教育的增多,对于自我、真理和美的认知与探索变成了一种强大的驱动力,也就是认知动机。缺乏认知动机的人,往往得过且过,事事应付,对自己的要求很低甚至于没有要求。而一个社会的人,在自我的精神世界中必然会寻求社会认同与平衡,这就是社会动机。人在定位自己,即社会归类与分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群体与圈子。自我约束能力不足的人,惯于寻找借口,以求得心理解脱,常常与自己水平相仿的人组成圈子,互相寻找安慰,最终出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现象。
综合上述分析发现,如果将成就动机和认知动机统一归纳为内部(自我)动机,社会动机称为外部(环境)动机,那么校级群体的行为特质背后有着统一的深层次原因,就是驱动力不足、自我发展能力缺失。
构建激励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管理模式
认识到自我认知和环境因素是个人发展的两个驱动力,笔者由此出发,在班级层面构建了激励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管理模式。首先,以激励、引导和实践反思为手段,激发学生的自爱心、自律心、自信心,建立引导育人的内向(自我)驱动体系;同时,以树立青春榜样、营造多元发展和评优氛围为基础,以建立学生项目制兴趣小组、班级代表议事制和学生咨询服务中心为新的着力点,强化学生的参与感、紧迫感与成就感,建立环境育人的外向(环境)驱动体系。
在自我驱动体系下的成长,自爱是基础,自律是路径和方法,自信是长久的保障,在实践中注重个体差别,因材施教;在环境驱动体系下,参与感是尝试做事的原始动力,紧迫感是追求上进的压力,成就感是行为过程中自主动力的来源。在体系构建中注意全局设计,多方位激励。
以班级学生代表議事制为例的实践
班级学生代表议事制,是指由学生代表组成议事组来讨论决定班级重大问题,班干部负责具体执行和服务,辅导员整体监督指导,从而形成一个班级管理的闭环体系。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代表议事组负责宿舍卫生评比标准和标兵宿舍奖惩制度、评优量化加分细则、班级重大活动预算审批等事务。同时,议事组还可以约谈班干部,监督班委为全体学生服务。
经过半年的试行,学生参照罗伯特议事规则,制订了适用于符合实际的议事规则和会议流程,建立了多项班级事务的管理和协商制度。通过参加议事组,参与规则的制定、反馈和改进,学生开始关注群体利益、独立思考问题,敢于表达意见、主动解决矛盾冲突,更加理性地对待学校政策和社会现状,逐渐养成了公民意识,启发了个体自觉,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引入班级学生代表议事制等一系列新的管理模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形成多元凝聚的班级氛围,从自我认知和环境驱动两方面激励大学生自我发展,必将是高等院校管理和服务部门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课题。经过不断的迭代改进,相信最终能够从机制上、理念上和方法上,为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能力提供保障,促进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共同更好的向前,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增添动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