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古代诗歌的教学
——以《采薇》为例
2017-08-01黄君磊福州格致中学福建福州350001
黄君磊(福州格致中学,福建福州350001)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古代诗歌的教学
——以《采薇》为例
黄君磊
(福州格致中学,福建福州350001)
高中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核心素养的人,但在现实的古诗教学中存在培养障碍和困惑。文章以《采薇》为例,谈谈如何结合笔者归纳出的高中语文学科思想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学科思想方法;古代诗歌
一、核心素养与学科思想方法
1.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对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1]核心素养已经置于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国民素养的关键地位,将成为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获得。高中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核心素养的人。
2.高中古诗教与学的现状
学生在初中虽有学习古代诗歌,但是中考仅仅考查他们背诵,并不考查他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鉴赏,所以初中阶段,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掌握是既零散又粗浅的,因此,升入高中的学生面对古诗时,常常会感觉不好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不了主人公形象,揣摩不了诗人情感,鉴赏不了诗歌手法,或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在答题过程中不知如何组织语言,完整到位地表述。
针对以上问题,有的教师在现实教学中强调知识的教学和解题技巧的训练,但这种教学造成学生的知识零散不成体系和机械地重复解题技巧,而忽视了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这就是普遍忽视了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
3.高中语文学科思想方法的阐释
学科思想是指由学科专家提出的对学科发展和学科学习最具影响力的那些观念、思想和见解,是“知识”背后的“知识”。学科方法是根据学科内在的规律和特点,总结和归纳出来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与学习方法。学科思想对学科方法起着指导作用,学科方法则是学科思想的具体化反映。[3]在很多时候,学科思想与学科方法并没有确定的界限,因而人们通常将学科思想与学科方法统称为学科思想方法。
语文核心素养是一堂课教学设计的顶层规划和最终目标,语文学科思想方法是一堂课教学设计有效实现的基本方法。面对纷繁的课程,不同题材的教学内容,不同体裁的教学文本,高中语文教师只有试着归纳出高中语文学科思想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举重若轻地借助每堂课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游刃有余地组织课程教学,也就能避免上文提出的高中古诗教与学的困惑。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的内容指导学科思想方法的归纳提炼,而学科思想方法的贯彻又反过来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语文学科思想方法,研究的人员和成果并不多,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没有一个定论。笔者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结合高中语文四个核心素养,试着归纳出高中语文学科的思想方法:梳理积累——分析比较——表达交流。下面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必修二第4课《采薇》的教学设计为例,简要谈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借助高中语文学科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二、《采薇》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采薇》下层士兵的形象,感悟战争题材作品的丰富情感。
2.了解《采薇》抒情角度的独特性,掌握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的抒情方法。
3.通过学生制作课件,上台展示,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
方法与过程:4.运用语文学科思想方法“梳理积累——分析比较——表达交流”,联系其他的战争诗,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对战争题材作品丰富情感的感悟。
情感与态度:5.感受战争题材作品里广大人民抗敌御辱、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普通百姓厌倦战争、向往和平的淳朴理想,体会底层百姓的家国情怀和久戍思乡的对立统一。
6.引导学生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热爱祖国,勇于承担责任。
7.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下层士兵的形象,感悟战争题材作品的丰富情感。
2.运用语文学科思想方法“梳理积累——分析比较——表达交流”与其他的战争题材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3.学生搜集战争诗,与《采薇》进行比较,小组制作课件,上台展示比较阅读的结果。
【教学方法】梳理积累——分析比较——表达交流
诵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交互式多媒体白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重要字词,朗读全诗。
(二)思考、讨论
思考:诗歌的抒情主人公代表了哪一类型的人?我们在他身上,感受到哪些情感?请结合文本回答。
明确:抒情主人公是代表了士兵。情感:久戍思乡、仇恨外敌、胜利豪情、厌倦战争、同仇敌忾、还乡伤悲。
讨论:1.他既对战争胜利充满豪情,又流露出对战争的厌倦,矛盾吗?
2.他极度渴望归家,终于还乡了,为什么还说“我心伤悲”,矛盾吗?
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学习小组的模式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来回答。回答时一定要结合文本。
明确:1.每一名身处战争中的士兵都是国家的人,为了正义、为了祖国的安危可以把个人的生命和得失置于脑后,积极参战,保家卫国。但是战争带来的灾难总是无法避免的,战争的残酷性是人所不愿的,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个体,他有着自己的哀乐,有着对家乡的思念,有着对亲人的牵挂,这种感情是一个底层百姓对战争合情合理的真实体验。所以,我们既要理解主人公的厌倦战争,思乡思归之情,更要体会他在国家大义和个人幸福之间选择了忍受和担当的爱国情怀。
2.长期征战,伤病满身,自然环境恶劣,能否安然归家?离家已久,无法联系,是否还有家?家中亲人是否安康?“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这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有相通之处。
(三)小结《采薇》,全班朗诵
这首诗歌通过一个下层士兵在归途中的回顾和自述,描绘了军旅生涯的艰难困苦,颂扬广大人民抗敌御辱、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表现底层百姓厌倦战争、向往和平的淳朴理想;体现底层百姓的家国情怀和久戍思乡的对立统一。
(四)老师的微课拓展、比较阅读
《采薇》全诗就定格在一个归家老兵渐行渐远的背影上,士兵归家后是什么场景,诗歌没写,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一首汉乐府《十五从军征》来一探究竟。
(播放微课)
也许读完这首《十五从军征》更能体会《采薇》中那个缓缓前行归家的士兵内心的百感交集。所以哪怕是正义的战争也会给底层百姓带来创伤,我们也更能感受到今天和平的可贵。
【比较阅读】(交互式白板展示)
(五)学生制作课件,拓展、比较
《诗经》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源头,作为《诗经》中非常重要的一首战争诗,《采薇》情感的丰富性,士兵形象的复杂真实的情感特征,几乎贯穿了后来两千多年的战争诗。
初中同学们也接触过很多战争诗,这类战争诗的内容和情感异彩纷呈,课前请同学们搜集战争诗,与《采薇》进行比较,从抒情主人公、画面、情感、手法这几个角度看看有何相同之处?小组制作课件,上台展示比较阅读的结果。
(学生上台利用多媒体交互白板展示小组作业)
(老师运用交互式白板的“注释”功能进行点评)
(六)总结
我们今天通过分析了《采薇》的士兵形象,感悟战争题材作品的内涵,也通过比较阅读,也加深了对于战争题材作品的理解。我们了解到战争的残酷性,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但不能因战争的残酷性而惧怕战争,我们不发动战争,但面对挑衅也要捍卫正义。
(七)布置作业
1.阅读《墓碑》,概括这篇战争小说的主题。
2.预习《诗三首》。
三、借助学科思想方法培养核心素养
该堂课借助“梳理积累——分析比较——表达交流”这个学科思想方法有效地落实了高中语文四个核心素养的培养。
1.“导入新课”环节
“导入新课”环节借助对上节课字词的梳理,积累重要知识点,让学生主动起身准确地回答,初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素养。
2.“思考讨论”环节
通过讨论并分析《采薇》下层士兵的形象,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并组织语言到位表述,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通过感受《采薇》里下层士兵对祖国朴素而深沉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职责的勇于担当,对和平安定、亲人团聚的无限向往,有助于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3.“拓展比较”环节
笔者从“梳理积累战争诗,与《采薇》分析比较在主人公、画面、情感、手法这些角度上的相同点”这个角度切入,引导学生通过和其他战争诗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辨识、分析、比较和归纳基本文学形象,并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的能力,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请学生小组合作,既体现了他们表达交流的素质,也锻炼了口头表达交流的能力,不断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制作课件,这一环节无形中让学生在选择素材制作精美课件的过程中,培养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当然,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两节课就可以完全实现,但是,通过笔者归纳的高中语文学科思想方法能有意识、有效地培养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笔者还期望学生能通过语文学科思想方法轻松而有效地学习古诗、学习语文,能在一言一行中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潜移默化地给学生带来思想上的改变,能力上的提升,人格上的完善,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2017-04-01].http://old.moe.gov.cn/ publ icf i les/business/html f iles/moe/s7054/201404/167226. html.
[2]黄长红.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几层关系[J].福建教育,2016(11).
[3]田保华.学科思想是教学的灵魂[N].中国教师报,2011-11-23.
(责任编辑:石修银)
2016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学科思想方法的探究与实践”(项目编号:MJYKT201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