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华大学专利信息分析与科研建设的研究

2017-08-01张静端陈惠兰荣海琴

关键词:东华大学申请专利专利申请

张静端, 陈惠兰, 荣海琴

(东华大学 图书馆, 上海 200051)

东华大学专利信息分析与科研建设的研究

张静端, 陈惠兰, 荣海琴

(东华大学 图书馆, 上海 200051)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分析系统的详细数据,对在2007—2016年期间,以东华大学为专利申请人的专利数据及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并给出结论与建议,为东华大学的科研建设与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东华大学; 专利数量; 专利信息; 专利检索; 科研建设

专利信息汇集了人类发明创造及研究成果,记载了发明思想和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不断反映各个研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其所包含的科技信息中有80%未被公开,是非常重要的科技情报信息源.通过专利信息的分析研究,可以为研究人员学习先进技术提供参考信息,使科研工作少走弯路,使管理机构能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根据公布的统计数字,对特定研究领域的专利活动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为制定发展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分析系统可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站的相应链接进入.该系统数据范围收录了103个国家、地区和组织的专利数据,其中涵盖了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法国、瑞士、俄罗斯、欧洲专利局和世界知识产权局组织等收录的专利数据,其基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引文数据每月更新一次.

任何一项专利信息技术都有一个产生、发展、成熟及衰老的过程.通过历年申请专利数量、获得有效专利数量变化可以确定该项专利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活跃时期,为科研立项、技术开发等重大决策提供理论依据[4].而对不同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在某个特定时间段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确定在某一时期内,哪些技术领域比较活跃,哪些技术领域处于停滞状态,以寻找出专利技术的优势科研领域,为科研管理工作服务.

本文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分析系统的详细数据,对东华大学近10年来的专利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存在问题给出结论和建议,以期为东华大学的科研建设与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1 数据分析

1.1 东华大学2007—2016年申请专利数量、有效专利数量及其比率

在2007—2016的10间,以东华大学为申请人的申请专利总数量为6 293项,获得批准的有效专利数量2 904项,有效专利数量与申请专利数量的比率为46.15%.2007—2016年东华大学申请专利数量、有效专利数量及其比率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2007年申请专利数量为6项,有效专利数量为1项;之后几年逐渐上升,2013年为高峰期,申请专利数量为1 266项,有效专利数量为966项,有效专利数量与申请专利数量的比率为76.30%;但是,在2014—2016年期间又逐步下降,特别是2016年的申请专利数量为659项,有效专利数量为28项,有效专利数量与申请专利数量的比率仅为4.25%,也是10年中的最低水平.

1.2 东华大学在技术领域获取专利数量分析

表1 2007—2016年东华大学申请专利数量、有效专利数量及其比率

近10年来,以东华大学为专利申请人在技术领域获取专利数量为前10的专利情况,如表2所示.表2中的D01、 C08…CO7是各技术领域代码,其含义请参照表3.

表2 2007—2016年以东华大学为专利申请人在技术领域获取专利数量表

表3 技术领域代码注释表

由表2可知,近10年来以东华大学为专利申请人,在技术领域领先的优势学科分别是纺织、材料、化工、服装、工程、有机高分子、医学(与校外单位合作研究)、测量、电子信息技术等技术领域.其中以天然或人造的线或纤维、鬃毛或条带的制造或处理、纺纱或纺丝等技术领域为第一名,其获取专利数量为931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制备、化工、以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为基料的组合物等技术领域为第二名,其获取专利数量为766件;织物的处理、洗涤等技术领域为第三名;其获取专利数量为593件;医学、兽医学、卫生等技术领域为第四名,其获取专利数量为527件.

1.3 专利获取数量领先技术领域的趋势分析

表4 2007年到2016年东华大学排名前四的技术领域专利获取数量发展趋势数据

对近10年来,以东华大学为专利申请人获取专利数量为前4的技术领域,进行领先技术领域趋势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发现:排名第一的D01技术领域,专利获取数量在2010年和2011年开始快速上升,2012年为高峰期,2013—2015年期间逐步下降,其下降幅度比较小,2016年下降幅度比较大;排名第二的C08技术领域,专利获取数量在2007为0项,2008—2012年,经过5年的持续发展,2013年达到高峰阶段,2014—2016年有小幅度下降;排名第三的D06技术领域,专利获取数量在2007—2011年期间稳步增加,2012年略有下降,2013年直线上升,达到高峰阶段,2014—2016年逐步下降;排名第四的A61技术领域,专利获取数量在2007年也为0,2008—2013年经过6年持续发展,2014年达到高峰阶段,2015年和2016年又开始逐步下降.

2 分析与建议

2.1 分析

根据以上的数据资料进行客观分析后可知,以东华大学为专利申请人,在申请专利数量和有效专利数量方面,近10年来总体发展呈先增后降趋势.

(1) 2007年东华大学申请专利数量和有效专利数量都比较少,申请专利数量为6项(一些技术领域的申请量为零),获取有效专利数量仅为1项;2008年申请专利数量和有效专利数量在逐步增加,但增加幅度比较小,获取有效专利数量仅为15项;2009—2011年申请专利数量和有效专利数量都有明显增加,表明此阶段东华大学面对科研领域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科研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积极组织、引导专利申请工作.

(2) 2012—2014年申请专利数量和有效专利数量的增长幅度更加明显,特别是2013年的3项指标(申请专利数量、有效专利数量及申请专利数量与有效专利数量的比率)均达到近10年来的最好水平,申请专利数量达到1 266件,获得有效专利数量为966件,有效专利数量与申请专利数量的比率为76.30%.2014年申请专利数量达到1 085件,获得有效专利数量为750件,有效专利数量与申请专利数量的比率为65.90%,从专利申请情况可以看出,此阶段东华大学的科研水平及科研能力有显著提高.根据技术领域资料分析可以看出:D1、C08、D06、A61等为东华大学领先技术领域,从而可以判定纺织、材料、化工、服装、工程、有机高分子、医学(与校外单位合作)、测量、电子信息技术等学科在逐渐加强,科研能力在不断提高,逐步成为东华大学的优势学科.

(3) 通过研究2015—2016年的各项指标发现,东华大学申请专利数量和有效专利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2016年申请专利数量和有效专利数量继续明显下滑,其比率也在下降,仅为4.25%,是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对于不同技术领域同时出现逐步下滑的状态,进一步研究了3项指标下降的技术因素与其他客观因素,并进行理论分析和多方求证后认为:

① 科研管理体系的考评及资源配置缺乏引导力度,不能促进专利成果的产出;

② 激励机制的改变影响了专利申请的积极性;

③ 人才的流动对科研团队的影响以至于影响科研成果.

2.2 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知,加强科研管理体系建设、稳定科研团队是当务之急,具体建议如下所述.

(1) 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完善科研系统管理评估和考核办法.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思想、业务能力、管理方式、管理水平建设.科研管理人员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全心全意为科研人员服务.众所周知,科研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研究实施科研体系建设中要认识到长期性与系统性,深入挖掘现有科研管理体系的信息功能,在此基础上,更加科学完善地制定科研系统管理评估和考核办法[5-8].

(2) 科学配置投入资源,实现绩效优化,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科研成果产出不够,必然会影响到科研体系建设的长远发展,如果资源配置不合理,就是对资源的浪费.因此,在科研体系建设方面既要重结果又要重过程, 既要重产出也要重投入.面对东华大学的现状,首先对学校领先技术领域要加大投入力度,尽量满足其科研需求,力争这些领先技术领域在原有的科研基础上进一步获得原创性科研成果和重大科学发现;其次,对于那些科研成果不佳但发展潜力较大的技术领域,要仔细辨析,若确实是因为投入不足,造成科研成果不佳的状况,可以在今后的科研投入中加大力度,促进其快速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定期整理和公布科研成果信息、科研设备信息以及资源共享指南信息等,从而提高科研资源共享率.这样就可以集中资源投入并建造有较高使用价值的实验室及科研设备,以实现绩效优化,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

(3) 绩效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以稳定、扩大科研队伍.绩效评价体系是科研建设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将科研建设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下一期科研建设投入规划的重要依据,从而构建科研建设良性运行机制.同时,将科研建设绩效的好坏与下一期科研建设的投入力度挂钩,对绩效好的科研领域加大投入力度,以保证该技术领域在后期科研中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从而构建良好的科研运行机制.学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科技人才的基地,其科研人员是基础理论研究和新技术开发的领导者和直接实施者,其科研成果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的进程.因此可以通过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管理办法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使科研人员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同时通过培养和引进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培育完善人才可持续发展计划等方法,稳定、扩大科研队伍.

(4) 充分发挥东华大学领先技术领域的综合优势,增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东华大学领先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反映了科研优势领域的研究成果,该专利信息每一件说明书不仅详细记载了解决某项课题的最新技术方案,而且涉及广泛的应用科学技术领域,这些技术信息都见之于专利文献的分类、 权利要求、 摘要和附图之中,因此可以把这些专利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转换为有价值的科技情报.学校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及时对这些新的优质情报进行分析、论证,并遵循一定的途径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从而实现其经济价值.此外,要充分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学校科研工作牵线搭桥.找寻机会组织、指导科研人员关注国际前沿学术问题,跟踪热点问题的研究结果,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上下功夫,寻找突破口,力争在一些科研项目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以优势技术领域为引领,根据科研需求集成各种优势资源,以大学科的视野形成新的跨学科和跨领域相互融入、交叉渗透的科研团队,充分发挥东华大学领先技术领域的综合优势,增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9-10].

3 结 语

本文通过对2007—2016年期间以东华大学为专利申请人的专利数据及相关信息的分析,发现近10年来在申请专利数量和有效专利数量方面,总体发展趋势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针对此现象分析原因,并给出相应建议.研究结果为东华大学技术领先领域发展及科研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1] 吴新银.专利地图在企业专利战略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2004.

[2] 张帆,肖国华,张娴.专利地图典型应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2):190-193.

[3] 朴京顺.浅谈专利数据库及专利文献检索[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9):63-65.

[4] 王庆民.专利信息的情报功能和专利情报分析[J].现代情报,2007(7):223-225.

[5] 田玉龙.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实验室建设[J].国防科技工业,2006(11):38-39.

[6] 王劲松,王和平,张富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5):81-83.

[7] 李蕴,李家军.高等院校科研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2):94-98.

[8] 冯兆滨,涂玉琴,乐美旺,等.强化科技服务理念提升科技管理效率[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4):59-62.

[9] 余芳.关于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6(6):144-146.

[10] 张静端,姚静,荣海琴.基于德温特专利数据的低维纳米碳材料发展态势文献分析[J].化工进展,2016,35(8):2622-2627.

(责任编辑: 徐惠华)

Research of Patent Information Analysi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onstruction in Donghua University

ZHANGJingduan,CHENHuilan,RONGHaiqin

(Library,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 China)

Based on the detailed data from the patent retrieval system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from 2007 to the end of 2016,the patent data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 of patent applicants from Donghua University a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in a comprehensive, objective and systematic way to give the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s, which could provide data support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onghua University.

Donghua University; number of patents; patent information; patent retrieval;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1671-0444 (2017)03-0450-04

2017-05-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274078)

张静端(1963—),女,陕西西安人,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管理系统.E-mail:zhangjingduan2@163.com

TB 321;G 358

A

猜你喜欢

东华大学申请专利专利申请
公民作为专利申请人的创造性自我初评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Joseph F. Engelberger
东华大学开发出全纤维结构智能电子皮肤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便携式热解炉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专利申请三步曲
药品专利申请和保护策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