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生混凝土专利技术综述

2017-07-31徐军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5期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专利申请

徐军

摘要:再生混凝土越来越成为国内外的研发热点。本文通过分析专利申请数据,以期理清该领域国内外专利布局情况和技术发展脉络,为其发展方向提供借鉴。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专利申请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1

一、引言

“再生混凝土”是指利用旧建筑物上拆下来的废弃混凝土块,经过清洗、破碎、筛分和按一定比例相互配合后,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重新拌制的混凝土。因为它是对废旧混凝土的再加工,使其恢复原有的性能,成为新的建材产品,所以称其为再生混凝土[1]。同天然骨料相比,再生骨料表面还包裹着相当数量的硬化水泥砂浆,这是导致再生骨料性能比天然骨料差的根源。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专利申请数据,理清该领域专利布局情况和技术发展脉络,为其发展方向提供借鉴。

二、国内外专利状况分析

通过在DWPI和CNABS中检索,检索对象限定在公开日或公告日在1976-2014年之间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并对检索结果进行了分析。最早的混凝土再生利用的专利申请始于1976年,专利申请量为3篇;从1976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专利申请量很少,再生混凝土处于起步和试探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再生混凝土专利申请量呈现稳步快速增长阶段。

日本不仅是在该领域最早提出专利申请的国家,也是该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申请总量的26%,其次是占22%的中国和占13%的韩国,中日韩三国在再生混凝土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占据了全球在该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61%。由于中日韩三国在该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较大,且占据了全球较大的比重,因而对上述三国的历年专利申请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发现,日本在1976年即开始涉足该领域;从1976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处于起步阶段,申请量不足10件;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处于稳步快速发展阶段,直至2008年;2008年之后,申请量不增反减。韩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历年专利申请量趋势与日本相近,但起步时间相比晚了近20年,该国在2012年之后的申请量开始下降。中国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进入该技术领域,起步最晚,但仅仅几年之后便进入急速发展阶段,到2014年仍然保持迅猛上升的趋势。

通过对检索结果进行申请人的统计分析,得到在该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较大的申请人,如表1所示。

分析发现,中国和日本在再生混凝土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较大,且日本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分别以中国的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和日本的清水建设株式会社为代表,介绍其在再生混凝土领域的专利技术。

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的专利申请主要包括,用建筑垃圾得到的再生砂和再生骨料配制不同强度等级和性能的混凝土(如CN103121819A、CN103130465A、CN103588404A等),用再生骨料或再生骨料微粉作为替代材料应用于高活性混凝土再生掺合料(CN103553396A)、路基稳定土(CN103553493A、CN103588440A)、清水混凝土(CN103570317A)、透水混凝土(CN103601426A),以及用臭氧離子和高锰酸钾离子强化再生混凝土骨料的预处理方法(CN103553394A)等。

清水建设株式会社的专利申请主要包括,通过粉磨和加热废弃混凝土得到再生微粉,用再生微粉作为胶结材料制备土壤改良材料(JP2004218337A);用改性再生骨料改善混凝土材料的强度性能(JP2006282479A);通过加入废弃混凝土中提取的滤渣微粉取代部分水泥,抑制了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JP2007314393A);一种生态友好型、具有优良操作性和稳定性的用于路面的再生颗粒材料的制备方法(JP2010208904A);一种回收废弃混凝土或酸性土壤得到的消除了六价铬危害的再生砂(JP2011217772A);一种低碳、无环境污染的废弃混凝土有效回收方法,可得到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和再生微粉(JP2012017227A);一种用废硫酸处理废弃混凝土得到高性能再生细骨料的方法(JP2012188338A)等。

与日本的专利技术相比,我国的再生混凝土专利技术内容更多的是关于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调整及其基本性能方面的研究,相对而言,日本的技术内容则更侧重于从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的优化和微观结构入手对再生混凝土进行研究,从根本上出发解决基础性技术问题。

三、结语

综合国内外重要申请人的专利技术内容来看,改善再生骨料的性能和拓宽再生混凝土的实际应用领域的广度将是再生混凝土技术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此外,企业在研发技术的同时,还需注重专利布局的知识产权策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这样才能面对多重影响因素和风险,走出一条对我国企业和科研单位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继业.建筑节能工程材料[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187-188.

作者简介:徐 军(1989-),男,汉族,江西上饶人,现就职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研究实习员,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水泥混凝土领域专利实质审查研究。

猜你喜欢

再生混凝土专利申请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三步曲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国外专利申请如何尽快被授权
China handles 467,000 patent app lications in H 1,up 9.6%on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