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图书馆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趋势

2017-07-31农燕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服务方式大学教育数字图书馆

农燕

摘 要:通过介绍我国图书馆在大学教育的地位,提示了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图书馆在变革中存在矛盾,提出了加强图书馆风险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方式;大学教育;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

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藏文献资料以供人阅览的机构。图书馆的设立使得文献资料得到较好保护,知识得以世代传承。

一、大学教育与图书馆

1.我国大学教育与图书馆的起源

从我国的历史来看,大学教育出现的时间早于图书馆形成时间。早在五帝时代,华夏族便开始出现大学教育的雏形--成均。到了西周时期,周天子专门为贵族子弟建立起以辟雍为中心的五个教学点,任命专职官员向学生传授六艺,这是我国最初的大学教育。

2.图书馆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

春秋末期,随着诸子百家学说的兴起以及战乱导致周王朝图书在民间的散失,民间的权势贵族以及学问的士开始收藏图书,形成私家藏书。如孔子接触到大量图书,并适当加以收藏,其私塾学生也能接触到这些图书并加以阅读。

唐宋时期,随着印刷术的推广,图书制作更为方便。民间开始出现集图书收藏、教学于一体的书院。清代末期,鸦片战争失败。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开始建起了教会学校,并配备专门的图书馆,传播西方的宗教思想和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大学图书馆的数量从1949年的132所上升到1987年1158 所。为了规范高校图书馆的管理,1956年国家制订《高等学校图书馆试行条例》,1981年制订了《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1987年制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二、当代高校图书馆的变革

1.半封闭式服务向开放式服务发展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学校图书馆处于半封闭状态。学生不能直接进入图书馆的藏书室,只能通过图书管理员从藏书室取书,借阅图书极不方便。90年代后,高校图书馆开始从半封闭状态向开放式状态发展。各个学校开放的形式存在多种形式:一是允许学生直接进入到藏书室选取图书、复印图书资料;二是完善图书馆硬件设施,将藏书室与阅览室合二合一,学生直接在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和学习;三是在校园内的各个角落建立小型自助式图书馆,无须专门图书管理人员值守;四是在图书馆开设咖啡馆,交流场所,方便学生的学习与交流。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对图书的查阅。五是我国部分高校扩大服务对象,开始对校外社会公众开放。如电子科技大学为当地市民提供图书借阅服务以提高社会公众的文化素质。

2.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转变

199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为了加强对珍贵文献资料的保管和传播,开展“美国记忆”实验,尝试将纸质图书转化为数字形式。1997年,我国政府组织开展“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的建设,开启了我国高校建设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序幕。经过近20年的建设,高校图书馆得到显著的改变.

3.以图书馆为中心向读者为中心为转变

近年来,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发生显著变化,开始从教学活动的被动服务者开始向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转变,从图书馆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的为转化。

(1)以讀者为中心,开展图书采购。传统图书馆一般是由图书馆直接采购或者委托一些教师进行采购,读者被动地从图书馆挑选图书。

(2)以文献检索为重点,提供培训服务。在数字化时代,文献资料浩如烟海。为了保证快速、准确地查找到所需要文献资料,读者需要掌握一定的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

三、图书馆变革与风险管理

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史就是一个不断开放、不断更新的过程,从服务于少数权贵向服务于大众发展,高校图书馆应当切实处理各种矛盾问题,加强风险管理,确保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

1.协调在校学生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资源共享问题。高校读书馆在图书数量、容纳人数方面资源有限。图书馆在向外部公众提供服务时,应当根据自身能力确定接待校外读者的数量,避免校内读者与校外公众之间引发冲突。

2.协调珍贵文献资料的保管与传播。珍贵的文献资料,特别孤本外借容易出现丢失和毁损。

参考文献:

[1]于伟艳.中国图书馆的发展历程简述[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04(5):124-126.

[2]黄青廉.大学图书史述略[J].湖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5):112-114.

[3]郝庆合.试论高校图书馆的馆史研究[J].图书馆的研究与工作2008(4):29-31.

猜你喜欢

服务方式大学教育数字图书馆
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服务方式在国企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基层公共图书馆管理外包实践与思考微探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