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行干扰素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
2017-07-31赵允丽
赵允丽
【摘要】目的:讨论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收集临床收治的60例乙肝需干扰素治疗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综合性分析,总结出护理经验,指导以后的护理工作。结果:患者经有效的护理之后,均能使病毒载体含量有效的下降,完成治疗的疗程,满意度较高。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缓解干扰素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应在临床引起广泛重视。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5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其对于人体有严重的危害,需要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未经有效的治疗,病情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1]。目前,主要采取抗病毒治疗方法对乙型肝炎进行治疗,而任何的治疗均会出现不良反应,干扰素用于抗病毒治疗也不例外,现对我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慢乙肝患者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不错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資料:
选取本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龄在30-54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初中学历14例,高中学历20例,本科及以上者26例,自费患者12例,医保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相关诊断及治疗标准[2]。
1.2 治疗方法
本组选中的患者,均符合抗病毒的治疗标准,给予皮下注射普通干扰素(安达芬.赛若金)或者进口干扰素(派乐能,派罗欣派格宾),注射普通干扰素时一周注射三次,注射进口干扰素者一周注射一次,治疗疗程比较长,注射时间均为一年及以上,中途未见停止注射者或者突然中断治疗者,治疗过程中定时遵医嘱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并严密观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对应的有效的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疗程。
1.3 不良反应的表现
60例患者中,54例患者发生轻度的不良反应表现,总发生率为88.4%,具体为发热42例(70%),血小板减少12例(30%),食欲减退30例(50%),轻型精神症状2例(4%)
2.不良反应的护理
2.1 全身反应的护理 一般首次注射干扰的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流感样症状,此种不良反应临床较多见,表现为寒战,高热,注射2-6小时后即可出现,随着疗程延长,发热可逐渐减轻,一般7天后可停止发热,对于此种不良反应,症状轻者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给予物理降温,温水擦身或使用降温贴,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大约1500-2000ml,症状严重者可遵医嘱服用一些解热镇痛药,并告知患者此种不良反应在临床较多见,一般可自行消失,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
2.2 免疫抑制的护理 在注射药物的过程中,要定时进行生化检查,如血常规的检查,观察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如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小于或等于0.75*109/L和(或)血小板小于50*109/L,适当调整干扰素剂量,提高血常规监测水平,1-2周后复查,如恢复,则逐渐增加至原量;如中性粒细胞计数小于或等于0.5*109/L和(或)血小板小于30*109/L,则应停药,待指标回升后才能给予小剂量干扰素实施治疗[3]。也可遵医嘱口服一些升白细胞的药物,如利巴韦林等,由于疗程较长,较多患者自行在家打干扰素,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来院进行血生化指标的检查,不可只打针不检查。
2.3 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护理 患者在治疗初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伴随着高热的患者,进食量较少,可以指导患者进食一些清淡易消化的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食物尽量多样化,色香味俱全,促进患者的食欲,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定时开窗通风,病房内无其他特殊异味,以免影响患者食欲,并告知患者随着治疗疗程的延长,此种不良反应可自行缓解。
2.4 皮肤不良反应的护理 此种不良反应在临床比较少见,一般表现为皮肤出现荨麻疹,弥漫性红斑等,严重者可引起银屑病,在本组所选择的病例中无一例出现此种不良反应,但前期健康指导时护理人员有告知病人的义务,让患者自身了解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万一出现,不必惊慌,积极配合治疗即可,而此期采取的护理措施主要是,剪短患者指甲,防止抓伤皮肤引起感染,穿棉质的衣服,促进舒适度。而护理人员也要注意更换注射部位,嘱咐患者用温水洗浴,注意不得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漱用品[4]。
2.5 精神症状不良反应的护理 干扰素使用时间较长会损害神经系统,一般表现为狂躁,抑郁或者是焦虑,对一些本来就有家族遗传史或者是精神病史的患者不可使用干扰素,因此用药之前要仔细询问患者家族史,药物过敏史,既往史等,如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疾病者应禁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家属的配合,密切观察患者的日常行为有无异常,如喜欢独自静坐,多言,脾气暴躁等,症状较轻者继续治疗,症状较重,有自杀倾向者应汇报医生,停止干扰素治疗。
2.6 心理不良反应的护理 使用干扰素治疗需要很长的周期,很多患者会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应给患者讲解其他治疗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家属或者亲近的人平时与其多加沟通,了解生活所需,排除其他不利因素,心情焦虑时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公园散步,转移注意力,从而保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利于治疗。
3.健康指导
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一般都需要一年以上,多数患者基本可以转阴,但也不可放松警惕,也应要定时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HBV-DNA等,平时应根据季节的更替增减衣物,防止受凉,尽量避免去人群较多的产所,以免引起交叉感染;对于未受孕的年轻女性,做好母婴传播防范;应有一套自己的洗漱用品,不得与其他人共用餐具,毛巾,剃须刀等;夫妻同房时,使用避孕套,防止体液传播;皮肤出现伤口时,应妥善处理包扎好,破溃处的血液不得接触到其他人,防止通过血液传播给其他正常易感人群。
结果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从患者的言行中,生化检查中及时发现异常,给予针对性的护理,防止继续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本组中只有轻微的不良反应发生,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4.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传染性疾病,有数据显示,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3.6亿人,1.2亿乙型肝炎病毒患者为我国人员,发病人数还呈上升趋势。目前的治疗手段以抗病毒治疗为主,但疗程过久,也容易产生耐药性,所以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治疗时间较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会降低,近年来研究发现,护理干预对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重要作用愈加受到重视[5],这就要求患者及家属都要参与进来,由医务人员和家属共同协助患者完成抗病毒治疗的疗程,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同时由于此病的特殊性,患者本能的觉得会收到外界的歧视,觉得同事,朋友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其实都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医务人员可向其详细讲解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有助于后期的继续治疗。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行干扰素治疗应对不良反应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健康的引导,监督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有效结束,让病人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应在临床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赵庆华.杨丽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40-42
[2]彭秀丽.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黄疸消退的相关因素的研究概况.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12,10(4):109-110.
[3]赵志.慢性乙肝病人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0):1556-1557
[4]国惠.张影影.李杨.乙肝患者接受抗病毒药物试验下护理策略干预对心理舒适度影响的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8):4979.
[5]万利.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