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及护理对策
2017-07-31张淑敏
张淑敏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如何识别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观察法以及问卷调查法,对精神科患者所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在本次观察及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主要有三大类,即:心律失常、月经不调以及血脂代谢紊乱。结论:针对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需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重视患者的安全用药以及正确处理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等护理对策,进一步使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精神科患者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也随之而来,在长期严重的精神压力之中生活的人们,很容易就会造成精神疾病的产生。随着精神疾病患者数量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抗精神病药物也随之而增多[1]。但是,抗精神病药物在给人们治疗疾病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毒副作用,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身体的健康。本文重点探讨精神科护士如何识别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精神科护士识别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的方法
对于精神科护士,识别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是保证精神科患者合理、科学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关键。结合相关研究学者的研究,同时搜集相關资料发现,在识别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上,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观察法。即基于自然状态及环境条件下,对患者出现药物副作用时表情、情绪以及动作等情况进行观察。其二,问卷调查法,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的设置,相关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若患者行为紊乱,则由患者监护人协助回答相关问题,问题包括:患者的年龄、所使用药物的名称、对药物副作用的了解程度以及副作用带来的心理反应等[2]。在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期使精神科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得到有效提高。
2.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
2.1 心律失常
在精神病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之后,可能会造成心电图的改变,抗精神药物中的一些成分很可能会对心脏产生影响,导致心率失常,从而致使心电图发生改变。在抗精神药物中,会引起心率失常发生几率的药物主要有这几种:氯氮平,引起心率失常的最高几率为百分之三十八;奋乃静,引起心率失常的最高几率为17%[3]。
2.2 月经不调
在一些抗精神病药物中,有些药物含有的成分很可能影响女性的激素合成,引起女性月经紊乱的情况发生。目前,临床上确认氯丙嗪对人脑的下丘脑多巴胺受体将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阻断下丘脑多巴胺受体对人体发挥的作用,造成前叶的相关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减少激素的分泌,抑制性周期,在临床上的表现为女性月经失调。
2.3 血脂代谢紊乱
目前,在临床上,对血脂代谢和体质受APS的影响机制,还没有得出较为明确的结论。影响力较大的论点是:APS引起的血脂代谢紊乱,主要的发病群体是在代谢综合征患者中。而产生血脂代谢紊乱的原因比较复杂,牵涉到了非常多的因素,比如,患者体内的遗传因素、患者的饮食因素,或者患者所居住的环境因素等。
2.4 皮疹(1)观察症状:少数病人可出现过敏性皮疹,多见于治疗初期,常见部位在颜面、四肢、躯干,其皮疹形态多为点状红色斑丘疹,严重时可有发热、皮肤及粘膜肿胀、糜烂、脱屑及渗出,个别病人可出现剥脱性皮炎。(2)护理: ①为预防皮疹出现应嘱病人在服药期间要避免日光直接曝晒,对服用吩噻嗪类药物的病人尤应注意。②发现病人有散在皮疹出现时,即应报告医生,暂缓给药。要说服病人不要搔抓皮疹,以防止损伤皮肤并感染。③对出现剥性皮炎的病人,要实行保护性隔离,住单间病房,病室保持一定温度,定期空气消毒,防止合并感染,同时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皮肤及粘膜的清洁。与病人皮肤接触的被服用品要经过高压灭菌后使用,对有渗出的伤面可用2%硼酸水或0.5%雷夫努尔液湿敷。治疗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5 肝功能异常(1)观察症状:有些抗精神病药可引起无黄疸性肝功能异常,病人无明显觉症状,仅有单项谷丙转胺酶增高,多发生在用药后4-8周,这种药源性肝损害可能是一种过敏性反应,肝功能轻度异常不必停药,可加服保肝药并密切观察。(2)护理:如病人有乏力、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在停药或减药时,应密切观察巩膜、皮肤有无黄疸出现。肝功能异常的病人应给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保证充分休息。
3.抗精神药物的护理对策
3.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首先需要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降低患者对疾病与药物副作用的恐惧,避免患者抵制用药。由于精神病患者自身具有的精神问题,对生活的自理能力较差,很容易造成精神病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因此,在对患者治疗时,需要关心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获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感受到安全与温暖,这样才能使患者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用药的服从性,从而使患者早日康复。
3.2 重视患者的安全用药
老年人由于自身机体的老化,常常需要各种各样的药物维持自身的健康,在这个基础上,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很可能导致药效相抵或产生毒副作用的情况发生[4]。因此,在决定给患者用何种药物之前,需要先询问患者最近使用的药物,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谨慎的选用抗精神病药物。同时还需要特别嘱咐患者家属或者护士用药的方法和用药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且在患者用过药之后,及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
3.3 正确处理服药后的不良反应
如果患者在服用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需要及时采取合理的救治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患者身体不同部分的不良反应,需要找出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手段。
4.结论
精神病患者作为特殊群体,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重要的一点是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降低患者对疾病与药物副作用的恐惧,从而避免患者抵制用药。同时,对于患者在服用抗精神药物之后产生的不良反应,需要找出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且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手段。从而减少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海溶.朝汉民族精神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观察与护理[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4,01(12):38-39.
[2]吴秀珍.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12,06(13):743-769.
[3]周长青,吴风云.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及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2(11):446-447.
[4]张伟丽.住院精神病患者肠梗阻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3,08(26):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