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2017-07-31穆海霞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5期
关键词:国家治理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期的创新中国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理念。本文主要阐述了创新国家治理方式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路径。

关键词:国家治理;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02

一、政府管理走向政府治理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原来的高度集中的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不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计划经济由政府统一计划、管理,不能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随机应变或者应变的速度较慢,经常导致通货膨胀等一些问题发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发展,也逐渐催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国家治理方式。政府统一管理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灵活性,同时也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由过去的管理走向治理,一个字的变化,却有天壤之别。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改革开放30多年逐步摸索出的经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自动调节作用,政府的治理在关键时刻通过宏观调控弥补市场失灵。这样做打破了传统自上而下的垂直、命令式管理模式[1]。

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探讨、研究关于创新社会治理的模式。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还要发挥社会团体例如共青团、工会等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让人民享有更多的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让人民能够进言献策,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人民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调动人民尊重社会治理的主人翁意识,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维护社会市场的和谐和稳定。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目的是建立更加高效、完善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政社分开,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中介作用协助政府规范市场主体行为、降低成本,提高了管理的效力。

三、國家治理法治化

十八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题中之义。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制化是衡量国家治理能力是否根据法治的两个基本条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法治化,前提是要创建公平社会环境,司法公平是重中之重,创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社会氛围。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中国,从有法升级为良法、法制升级为法治,管理升级为治理、法治大国升级为法治强国这都是需要漫长的路要走。推进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一体化建设,首先必须维护宪法的权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使国家的法治化建设有章可依、依法进行,依据法治而不是人治。

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能够源远流长的命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借助文化软实力来发力,通过文化的手段感化、教育人民,增强国民的文化素养和素质,促使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坚持和发展近代中国创造的优秀文明,在现代社会要使公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和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学习和借鉴西方的优秀文化,提升我国在国际的影响地位。

五、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的承载压力,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水资源的污染、大气的污染、有限资源的短缺,不仅直接影响到人民的身体健康,也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习主席的“五位一体”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国家在治理的过程中,必须改变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对环境的破坏。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必须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观,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社会,使经济和自然和谐相处。

六、协同中央与地方治理

协同治理即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各要素整合起来充分利用各自知识、资源、技术等优势发挥出对社会公共事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治理功效。[6]协同治理是国家治理方式的最新途径之一。这种方式通过政府与组织的合作、公共与私人的合作、强制与自愿的合作,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最大优势资源,消除了各部门间的隔阂,使各方优势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也比较突出,但是不能人为地夸大其缺点或着取得的成绩。各级部门需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统筹部署,协调好中央和地方的权利和责任,各司其职,形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合理。

七、创新国家治理福利化

国家治理福利化是人民生活幸福观的方式之一[2]。虽然这一时期的福利化治理方式有局限性,但是中国政府正逐渐探索人民幸福生活的福利政策,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1)建立了现代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实现跨地域快速结算;(2)成立了扶贫小组,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3)建立住房福利制度,建立城市住房公积金制度以及廉租房制度;(4)政府向社会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福利条件:例如中老年大学、精神病救助中心、流浪儿童收养所等等[4]。李克强在2017 年 “两会”上强调:“2017年要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3]。

八、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展开。经过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区,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上取得改革实质的转变,关系到能否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转变体现了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基础性向决定性作用的转变,能够更好的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从而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及时弥补市场失灵。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敢于、善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一系列与我国现阶段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传统发展模式,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推动经济朝着更加公平、健康、更可持续方向发展。

九、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集体,因此,必须加强执政党的能力建设,完善党的领导核心,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服务性政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导向,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此外,中国共产党还需要不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纯洁党员队伍素质,提高党员领导能力、执政能力,提高党员专业素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的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调动人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中,发挥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治理更加有效、奏效。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我国的现实出发,不断探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国家治理方式、方法。通过完善党的领导、深化各领域的改革、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推动国家治理走向科学化、完善化、福利化的现代化模式。创新国家治理治理的制度安排和体系的建构,还需要对科技人员、科研人员的引导、通过技术手段、增强我国的现代化文明程度[5]。

参考文献:

[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诺曼·巴里在《福利》[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3]新华社.两会授权发布:李克强参加全国两会一些团组审议讨论.

[4]彭华民.从沉寂到创新:中国社会福利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5]何显明.政府转型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J].浙江:浙江社会科学,2013.

[6]郑恒峰.协同治理: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的有效选择[J].行政与法,2009.

作者简介:穆海霞(1990-),女,汉族,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猜你喜欢

国家治理
发挥审计在国家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和保障作用研究
基于国家治理角度的国企审计有效路径分析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与实现途径
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出版业发展理念与目标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