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师评职称需要“实力派”

2017-07-31葛建一

中国医院院长 2017年12期
关键词:胜任职称岗位

文/葛建一

临床医师评职称需要“实力派”

文/葛建一

职称与论文挂钩的评价标准,在行为导向方面,易出现“秀”的问题,而职称需要干出来和靠口碑树出来。

在医院门诊,专家介绍栏往往是最为抢眼的地方,患者急切地想了解专家毕业于什么学校,从事什么专业,擅长诊疗的病种,有多少临床经验,手术的数量和成功率有多少,这些都成为患者的关注点。

从某种意义上讲,医生职称是一种评判专家的活动,也是医生们不得不在意的事情。医生职称的评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其政策关乎着职务晋升和职业生涯的高度。

职称评聘政策不是想出来的,是实践检验出来的

职称评聘整个过程,其实是一种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在指标体系中进行KPI的选择。这种选择有必然性也存在偶然性,结果关系到专业人员职业生涯全过程,因此,指标体系的建立就显得非常重要,指标的取舍,需要有理有据。

评聘政策制定者有责任找准初衷,拿准方向。如果政策突然调整,有些人会因此失去晋升机遇,有些人会因此遗憾终生,其结果或多或少会影响其事业成败。因此,职称政策调整是要注意充分调查酝酿和留有余地的,政策从试行到实施,要求有实践检验。让评聘双方有一定的适应期,申报者有足够时间作准备,提前做好政策的衔接。

笔者所在的医院,按《江苏省主任、副主任,社区主任、副主任医(药、护、技)师资格条件》(苏职称〔2003〕2号)执行。

十四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对职称评审提出了新的要求,关键是政策调整不仅要求依据充分,而且要求有丰富的实践验证,表现为政策接地气。政策更新既要求方向一脉相承,又要求申报者能够接受并适应,既满足专业人员成长,又促进优质资源合理配置。

根据“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的医改总体要求,江苏职称评审新政策进行基层与非基层职称的分类调整,解决医师的职称评审制度出现“一刀切”的“错位”。比如,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从2016年起,对申报社区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职称计算机不作要求。

职称不是评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临床职称评聘政策的制订和执行,一种观点是本本主义,表现为“两文”的“一刀切”要求,即人人要求论文和外文;另一种观点是重视“两力”,即重视临床能力和岗位胜任力。就职称评职称,再好的评审也是苍白的,依据实践检验的做法放在理论框架内,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申报评审临床高级资格的人员,除了基本的条件外,还要求能胜任工作岗位,以副主任和主任医师的评审为例,评聘副主任医师任职的基本条件,一般是具有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及5年以上(含5年)主治医师任职。主任医师评聘的任职条件,一般是具有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及5年以上(含5年)副主任医师任职。这些资格是医疗行业实践提出的基本要求,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医生岗位的胜任力。

关于岗位胜任力,一是要求申报者具备岗位要求的专业能力,掌握相应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服务能力,能解决下级医生难以胜任的诊疗任务,包括解决疑难杂症等诊疗问题;二是要求申报者掌握学科发展能力,能够带领团队进行学科细分和综合,促进学科成长和个人成才;三是要求申报者具备岗位创新能力,保持学习进取能力和教育培养接班人的能力,通过学术创新,研究解决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四是要求申报者重视保障能力,运用互联互通的方式,和患者或家属保持必要的沟通、互动,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和执业环境。岗位胜任力的评判,由医疗机构、行业协会分别进行。关键在于建立医师个人业务档案。

另外,职称评聘要做到科学、公正和令人信服,需要精细化操作。平时的考核最为重要,可以根据岗位分成若干类核心指标,进行量和质相结合的评判。比如,晋升高级职称的临床医生,除了个人的努力以外,还要有团队的协作、先进设备的应用、操作技能的发挥,才可能有积极的临床经验总结,包括医疗缺陷教训的汲取;通过提升临床决策能力,准确诊断,减少患者创伤和病痛,提供适宜的、全方位的服务。

如果考评系统信息齐全的话,申报者应递交聘任现资格以来的年度考核登记表,任职年限较长的,提交近5年年度考核登记表,详细描绘自己的业务业绩。医生不仅能够看到自己的表现,还能看到行业机构的信息,进而展示申报者的专业现状和找到所处的位置。当然,申报者的位置,因为机构的差异、岗位职责不同,所对应的职称含金量也就不同。

为此,江苏省申报评审社区卫生高级资格的人员,岗位任务不同,具体适用范围有所区别,由各市卫生计生委人事处会同基层卫生处、医政处共同把关。当然,用人单位的意见也很重要。

临床评聘不是秀出来的,是口碑树出来的

在患者眼里,解决临床问题的才是好专家;在专家眼里,患者的口碑最重要。然而,职称与论文挂钩的评价标准,在行为导向方面,已经出现了“秀”的问题。有人为了评职称,发论文“造假”,找了“枪手”,找过“代理”。

然而,学术领袖的形成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被“秀”坏。其实,终身学习在医疗行业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专家,缺失知识更新是一种缺陷。

大医院人满为患,显示优质资源不足,更显示大多数患者的真实心愿——期待好专家。患者根据职称选择自己的医生,付出相应的挂号费或者诊疗费。这是对医生职称的认定,同时,意味着对评聘对象提出了越来越细致的能力要求。

江苏省要求临床类专业申报人员,网上填写任现职以来本人主治的患者住院号30个(其中疑难复杂、危急重病案15份,本专业主要病种病案15份);所填内科病案应是申报本人主治(诊),手术、麻醉、诊断的病案应是申报本人为第一责任人。材料涵盖任期内不同年度,符合标准条件中规定的本专业病种。系统将随机抽取3个住院号,按要求上传。每篇专题报告或业务报告应附5份与报告内容相关的佐证材料,如操作或特殊诊疗记录单、报告单、原始数据报表等。

其实,申报人员提供代表本人专业技术水平的业绩、成果材料,包含了申报者如何依托所在医疗机构的整体实力,申报者需要接受来自医疗机构的评估,还要接受患者的评估。今后,每位医师会直接或间接递交患者的满意度打分和业务评价内容,纳入行业评估的框架。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基于价值支付模式转变,患者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多地影响到政府给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因此,患者的体验和意见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了解了患者的需求,持续改进,才能利用好医院的平台,进行精确的诊断,保证患者安全和整体诊疗质量。

专家职称作为一种标志,成为行业内和患者心目中地位的真实写照。现行职称评聘实行专业实践能力考核与评审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将来的趋势会向专业能力考核、患者评价和个人业务档案考评相结合的评审方式转变。这是对医生职称的认定,同时,意味着对评聘对象提出了越来越细致的能力要求。

作者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

编辑/本刊记者 张晓利

猜你喜欢

胜任职称岗位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