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外流”期待跟进机制“排雷”
2017-07-31吴佳男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处方外流”期待跟进机制“排雷”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处方院外流转”如能全面施行,可起到有力支持医药分开、辅助破解医药乱象的作用,但问题的关键是,相关政策和法规也要跟上,及时“排雷”。
从2014年探索“患者凭处方到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自主购药”新模式,到2015年的“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再到今年“深医改”任务中“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品零售信息实时共享”,政策在逐年推进“院外处方流转”。
至今“流转”效果如何?似乎可从近期一则新闻和一则传闻中初见端倪。
5月初传出消息,依托腾讯的互联网+技术支持,柳州市工人医院率先实施“院外处方流转”,覆盖柳州医药集团旗下八家药店。患者在医院看完病后,可持处方自由选择在院内取药或到院外定点药店取药。消息甫一流出,有评论认为,其在千亿级的处方外流市场撕开一道入口,是国内首例“处方外流”的标杆性案例。
而与以上相对的,5月底的一则传闻则显得有些尴尬:5月25日,驻安徽省卫生计生委纪检组通报了多起违反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的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安医大一附院”和“省儿童医院”等医院多位医生在开出处方后,在处方笺上写明某某药房字样,甚至“画出药店示意图”,指定地点让患者购药。文章最后显示,对涉事医生做出停止执业资格等处罚决定。
“做得还不太成熟,需要进一步观察。”柳州市工人医院负责处方外流事宜的一位韩姓主任在接受《中国医院院长》采访时如此表示。
政策红利扩张市场需求
从月初的高调亮相,到月底的宣告“不成熟”,柳州市工人医院此次“创举”的推进可能有些“不顺”。
其实,该院去年8月1日便进行了“试行处方外延”的尝试,只不过彼时并未引入腾讯技术:通过柳州市分级诊疗平台,包括柳州市工人医院在内,柳州市属5家医院开展了“定点药店逐步承担医疗机构门诊药事服务”的工作,患者办理就诊卡时提供身份证和手机号码,并告知工作人员进行柳州分级诊疗平台绑定,就诊后,分级诊疗APP可接收到医生开具的处方信息;患者在“在线购药”板块查询到处方信息后,可选择在医院或药店进行购药,而对接药店则为“桂中大药房”的几家连锁店。
“市民可放心取药,因为在供药渠道上和市属医院是一样的。”面对患者当时的担心,柳州市卫生计生委体改科科长胡国威做了特别说明。
相比去年,今年5月的新系统显得完善和科学了许多。在4月20日举行的2017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柳州市工人医院、柳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腾讯公司共同签署了《柳州市工人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出于“互联网医院”考量并构建的全新系统上线,除“处方流转”外,更有就诊卡电子化、微信预约挂号、检验检查在线预约、微信医保支付、“轻问诊”及药品配送等服务,同时还设置了“处方24小时有效”“全程可追溯”等安全功能。
柳州市工人医院目前遇到的问题暂不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配套“医药分开”政策,处方外流趋势已定,零售药店承接的政策红利将越来越多,柳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参与此次合作即为证明。
“药占比要求出来后,一些处方流向社会药房是必然的,一些零售企业已开始大量布局医院周边的药房。”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副会长、德生堂集团董事长龙岩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在他看来,不少“眼光长远”的零售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这种布局。“德生堂现在也在和一些医院谈。”
数据显示,在现有市场体量中,医院占据处方药70%份额,社区为10%,零售药店占据20%。按国家目标来看,如将三分之一的处方流转到院外,零售市场的短期增量就将超过2000亿元,长期(2020年)将达到9000亿元。
面对大好红利,几乎所有药企的态度都已明确,面对医保控费大环境,医院招标价格持续下降,可将整体市场策略转为下沉至基层、外延至药店,前者对应分级诊疗医联体的基层用药扩张需求,后者对应的即为处方药零售。
柳州市工人医院的“处方外流”尝试将为后来者提供宝贵经验。
配套机制辅助“排雷”
纵然有大蛋糕在前,很多药企负责人的态度却颇为审慎。“这几年国家先后发布了不少文件,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但因为缺乏具体执行细则,大部分医院并没有执行,或者很难执行。”在5月12日的“2017中国医药产业未来领袖峰会”上,一位参会的连锁药店高管告诉记者,随着监管趋严,“飞检”频繁,很多药商暂时不敢大幅调整战略和打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5月31日发布的《2016年度药品检查报告》显示,2016年总局共开展药品注册生产现场检查、药品GMP跟踪检查、飞行检查等434项检查,并拟定在2017年完成对466家药企的检查。对此,外界评论其为“史上最严飞行检查来袭”。
此外,在龙岩看来,药企在医院周边建药房本身亦存在难点。“一般医院不容易迅速和社会药房对接上。比如在北京,就规定了药房用地必须是商用的,有距离限制,要在医院附近几百米内,因为更远的话难以起到承接医院处方的目的,但这样的地方不好找。”
较之药企的诸般“为难”,医院似乎存在先天的动力不足。有专家认为,即便“医药分开”在进一步落实,处方外流对医院来说也像是“割肉”,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仅在用药这一点上,假以时日,也有可能找到新的增效方法。
当然,在与药店的合作过程中“作弊”,永远不是正途。上面提及的安徽卫生计生委抓的几个典型即为明证。
“从国家政策来讲,患者拿到处方后可以自由选择。但在初期,定点药房与医院合作也是很自然的。过程中产生利益关系,主要是个别医生行为,医院不太可能这样做。”龙岩表示,例如药房托管,在政策下院长希望做,但尴尬的是找不到好的方案去处理可能出现的利益链。
“要有三方信息共享机制。”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建议,通过第三方云平台、医保结算平台和患者医保卡等载体,将医疗机构、保险经办机构和社会药房连接,可更快推进处方外流。
谢子龙想到的,相关部门也想到了。近日,国务院医改办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重点工作任务》中指出,今年处方外流将重点从零售药店端着力,商务部、人社部、卫生计生委、食药监等部门协同,在全国范围内探索零售药店分级管理,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
专家认为,处方外流的全面、稳健施行,政府层面需要补齐的还应有医护人员利益补偿机制、基层农村药店的科学管理和运转机制;而药房端,需要跟上的则为慢病处方药的灵活销售方式、药品价格和质量管理等。
“医生了解,患者也有需要,未来我们会做更多DTP药房。”健客网联合创始人周峰告诉《中国医院院长》,为承接处方外流,去年9月,健客首家DTP(Direct-to-Patient)药房在广东省东莞康华医院旁建成开业。而今年,第二家也将建成。“符合政策法规,适应需求,这是线下药店和DTP药房的发展思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