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湾遗址经济文化效应探析
2017-07-31李海旭安定明成胜泉
李海旭,安定明,成胜泉
(1.张家口学院 理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阳原县文化旅游广电新闻出版局 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北 阳原 075800)
泥河湾遗址经济文化效应探析
李海旭1,安定明1,成胜泉2
(1.张家口学院 理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阳原县文化旅游广电新闻出版局 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北 阳原 075800)
泥河湾作为东方人类的故乡,以其突出的考古研究价值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然而,关于泥河湾经济文化效应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通过调查统计数据发现文化遗址的开发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相脱节等问题,提出遗址保护新理念、宣传工作新方法、旅游发展新局面、服务行业新起点、产业互动新策略、交流合作新渠道,及力求创新等原则。
泥河湾;经济文化效应;问题;对策
网络出版时间:2017-05-23 18:07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泥河湾文化遗址属于山间构造断陷盆地,呈群带状分布,面积达9 000 km2[1],盆地东北端已发现古人类遗址约100处[2]。目前,已有超过50个国家的千余名考古学者前来考察,涵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多学科领域[3-10],考古价值很高。相比之下,泥河湾的经济文化价值仍有较大的挖掘空间。
一、泥河湾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初步影响
伴随泥河湾的开发,文化遗址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影响逐渐显现。品牌的树立、就业压力的缓解,以及相伴生的节庆活动尤其值得肯定。
(一)品牌效应日益突出
经市场调查发现,阳原县的一些特产,如杏干、豆腐干、小米等,均在包装上注有醒目的“泥河湾”标志。泥河湾酒业以其价格优势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另外,近几年兴起的“泥河石”装饰品,更以物美价廉备受顾客青睐。可见,“泥河湾”已经成为当地一张响亮的名片,为当地百姓开拓了一条致富路。
(二)就业渠道得以拓宽
随着中国高校毕业人数的逐年增长,大学生就业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泥河湾遗址的开发以及泥河湾博物馆的正式投入运营,为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就业平台。由于工作需要,政府部门通过招考的形式,引进了数名大学生作解说员。部分大学生充分抓住这一宝贵机会提高自身素养,几年磨炼后走上新的岗位,空缺岗位则通过再次招考来填补。一方面,缓解了大学生难就业的局面并保证了人才流通;另一方面,也为博物馆的建设运营输入了新鲜血液。
随着遗址发掘规模的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日益明显。泥河湾遗址群处于较为偏僻贫穷的山村,当地村民仅靠农业种植无法满足生活需求。经调查,一半以上年轻力壮的村民不得已外出打工,泥河湾的开发与村民劳动力供应的完好结合势在必行。当地村民自愿组队负责泥河湾开发中的简单挖掘与劳动搬运,经过几年的实践,技术逐渐娴熟。目前,团队已发展到10余人,规模与人数仍在增加。他们除了负责泥河湾的发掘,偶尔也应邀到山西、湖北、湖南和北京等地参与野外工作。发掘工作已成为一种职业,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就业渠道,增加了经济收入。
(三)节庆活动应运而生
伴随着泥河湾品牌的打响,阳原县已连续举办了11届“中国泥河湾杏花节”,主题以赏花、文化交流与联欢为主。借助观赏杏花吸引游客,达到宣传效果。每届活动期间,都会有不少周边市县的游客前来观赏。人们不仅可以赏花,还可购买地道的土特产品,品尝正宗的阳原小吃,欣赏具有地方色彩的戏剧表演。这一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当些闲散劳动力提供了诸如摆摊售货的创收渠道,彰显了泥河湾文化的魅力。借助节庆活动,泥河湾逐渐呈现出对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泥河湾遗址与当地老百姓的利益关联度分析
为真实了解当地百姓对于泥河湾的看法,为遗址开发提供思路,课题组在阳原县境内进行了为期1周的实地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出于问卷丢失和内容不完整等原因,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04份。为使问卷结果能真实反映问题,调查对象的身份涉及家庭妇女、公务人员以及中小学生;年龄结构方面,既有青少年,也有老年人,还有中年人;文化水平方面,涵盖了从小学到博士生各个学历段。问卷中,调查对象身份为无稳定工作的共50份,与工作稳定的调查对象数量相当;年龄50岁以上的21份,其余为年轻人;学历在本科以下的57份,与本科以上高学历者数量相差不大。问卷包含调查对象对文化遗址的了解程度、获取信息的途径及为泥河湾发展献言献策等内容,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从统计结果看,当地仍有一些百姓对了解泥河湾的热情不高甚至无视,且集中在学历层次低的调查对象中,对文化遗址缺乏积极的态度;从泥河湾与百姓利益的相关性看,“无关”的合计比例较高,而且不分身份。前两项调查内容结果显示:对泥河湾目前的宣传力度不够,学历低的调查对象对其了解较少;相当比例的百姓不愿了解泥河湾,而且认为与自身利益无关。归根结底,泥河湾目前开展的工作没有满足百姓需求。当地百姓希望文化遗址可以提高上班族的工资,可以让无业的人寻求更多可谋生计的机会。然而,目前泥河湾开发工作似乎未涉及这些内容。因此,如何在遗址开发工作中增添更多为百姓谋利的项目将是今后工作的内容之一。另外,如何有效地展开宣传也至关重要。从当地百姓了解泥河湾的途径来看,报纸书籍等宣传方式较为成熟,但波及面的局限性较大,而商标及教学作为新形式可提高的空间仍较大,因为宣传对象更加多样化,宣传媒介也更具现代化,可有效改善宣传效果。
经过为期数天的实地考察发现,目前初具规模的小长梁遗址仍无法调动游客的观赏兴趣。在今后的开发利用中,这一现象应当引起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提升泥河湾经济文化效应的可行性分析
针对以上关联度分析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如下措施,以有效推动泥河湾对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
(一)加大遗址保护与宣传力度,作好基础性工作
在促进文化遗址带动当地发展的工作中,遗址的保护是重中之重。目前,大遗址保护已成趋势[11]。2005年,泥河湾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大遗址保护项目。作为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应学习借鉴其他遗址保护的经验,并赋予自身特色和优势。
1.遵循遗址保护原则
泥河湾作为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在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保护原则和方法的同时,要逐渐形成自身特色。
第一,相关的法律条文需明确。考虑到遗址自身的特点,当地应在遵守上级法律条文的基础上,精心修编适用于本遗址的规章制度,对于具体违法行为制定处理办法,规范公众行为。
第二,保护单位的权责要分明。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机构需向社会吸纳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对遗址进行分片治理、分人管理和分事处理。
第三,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关系需统一。遗址保护服务于旅游开发,开发带来的效益又为遗址保护提供资金保障。所以,在管理工作中要将两者统一起来,把握好遗址开发的度。
2.宣传方式多样化
调查统计结果证实,泥河湾的宣传工作仍需加强,宣传方式有待创新。传统的宣传方式使信息接收对象有限。在此,提出几种可行的方法,提高信息传递速度,拓宽信息接收人群。
第一,课程开设时,选择性地将泥河湾重要信息融入其中,普及到中学及大学校园。中学阶段,在文科类课程的讲授中,以专题的形式展开对泥河湾的讨论学习,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学阶段,以泥河湾为主题,教师通过内容拓展,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科研探索能力。另外,编印泥河湾乡土教材,让泥河湾真正走进校园。
第二,文化遗址知识讲座必不可少。近期,泥河湾知识讲座已举办多次,不少著名高校的学者来阳原为当地百姓普及家乡文化。此外,可以考虑专题式讲座,如文物鉴定和发掘常识等,让阳原百姓零距离地接触泥河湾。
第三,注有泥河湾商标的产品包装上增添对遗址的相关介绍。根据包装材料以及大小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产品介绍的剩余空间,以通俗的语言介绍泥河湾文化遗址的发掘历史以及重要性等内容。这一方法不仅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泥河湾,同时缘于新颖的包装,产品销量也会有所提高。
第四,充分利用交通工具宣传泥河湾。可以选择在往返于周边地区的班车、火车以及京津冀地区公交车和地铁上张贴泥河湾宣传资料,促使信息快速扩散。
氯胺酮抗抑郁效果的快速性,表明谷氨酸能系统异常对抑郁的发作起了关键作用。研究还发现其对难治型抑郁症有不错的疗效。目前阻碍靶向谷氨酸能系统的药物的临床使用的难题主要是安全性——氯胺酮是一种毒品。一些靶向谷氨酸能系统的研究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有望为抑郁症的治疗带来巨大突破。
(二)紧抓冬奥有利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业
京张联合申办冬奥会的成功,为泥河湾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考虑到当前制约泥河湾旅游业发展的因素,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是燃眉之急;旅游项目单一导致旅游业无法顺利创收,拓宽旅游项目的种类将是有利的发展途径;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保证访客率是必要手段。这些措施均是在认真考虑泥河湾自身发展特点并分析市场形势基础上提出的,应是发展当地旅游业的有效方式。
1.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泥河湾的旅游开发起步较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因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泥河湾旅游业大发展的重要工作。目前,可在完善小长梁遗址周边道路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一定规模的停车场,并加以美化、亮化和绿化。同时根据当地实际,在遗址周边增添饭店和宾馆等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
2.旅游项目要多元化
阳原县气候宜人,每年都有大量京津地区的游客前来游览。因此,政府应积极把握商机,开发形式多样的旅游项目。
(1)根据当地实际,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旅游活动
鼓励当地老百姓在遗址周边利用农家小院开展富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农家乐旅游活动。在农家小院,游客可以品尝到阳原特产,同时,可以在蔬菜大棚里亲身体验种植和采摘等农家活动。游客在参观泥河湾的同时,深切感受到当地百姓的热情,并真正体验当一天农民的乐趣。
(2)通过开展特色旅游,提高游客旅游兴致
为吸引游客,阳原县可以借鉴“中国泥河湾杏花节”的经验,根据当地特点,在泥河湾遗址附近错季增设一些其它活动,如“泥河湾遗址保护日”和“陶瓷文化节”等,增加旅游时间,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可围绕节庆活动搞一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如可由一些专业人士带领游客参与考古发掘,观赏陶瓷工艺流程等,以提高游客的旅游兴致。
(3)通过体验式旅游,拓宽旅游空间
体验式游览是目前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形式之一。最近几年,已有不少团队前来文化遗址体验旅游,群众反响不错。可以在此基础上,丰富体验内容,真实模拟远古场景,利用发掘出的石器让游客体验打猎、进餐及取火等趣味性较强的活动,真实体会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当然,整个过程需有专业人员在一旁讲解并指导。而马圈沟遗址保护棚建设方案的获批,正好满足了游客体验式旅游的需要。
3.加强与旅行社的长期合作
为保证客源,泥河湾管理处可以与旅行社签订长期合同,在张家口或阳原的旅游线路中,将遗址游览作为固定内容,如旅行社曾开设免费游览裘皮城的项目,可以将泥河湾遗址游览也列入其中。管理处可适量赞助游客注有泥河湾标志的箱包及衣帽,旅行团则可以推出赠送博物馆门票等优惠政策。
(三)借助遗址开发,壮大服务行业
经调查,目前遗址周边的服务行业基本为空白,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充分利用两者间的供需关系,在遗址周边发展服务行业,为考古工作者提供物力与人力,也是提高当地经济收入很好的方法。
1.提供物资便利
一年中不同时段均有团队前来发掘考察,而多处遗址外围路面的硬化并不完善,对发掘工作的车辆性能提出了特殊要求。为此,当地可以成立租车公司,服务于考古工作整个行程。由于重量体积等原因,考察队不会随身携带全部发掘工具,在遗址周边开设机械工具租赁店,可为团队提供不少便利。发掘出来的样品在带回实验室之前需进行前期处理,如果在遗址周边提供样品清洗等场所,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满足劳动力需求
自泥河湾遗址大规模开发以来,当地为考古发掘工作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经过多年实践,他们的技术逐渐娴熟。为此,政府应鼓励并指导这些村民自愿成立专业发掘队,缓解生计压力的同时,也为考古团队提供便利。总之,充分利用“近水楼台”的优势为考古工作者提供一条龙服务。
(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文化遗址旅游与皮毛行业互利发展
皮毛行业与文化遗址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各自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制约因素,又存在互补关系。只有将两者有利结合,扬长避短,互利共赢方能加速发展。
在拥有“国内著名的皮毛原材料加工基地”称号的阳原县,目前相当规模的国际裘皮城与皮毛大市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购物旺季带来的营业额十分可观。皮毛行业与泥河湾开发同为阳原县的特色产业,如果将两者的发展相互融合,定能呈现互利共赢的局面。目前,遗址开发的一大制约因素在于资金投入,而皮毛行业高收益性正可弥补这一不足。同时,皮毛行业近些年承受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泥河湾文化遗址亦可借助其吸引力,召集观光者前来采购。为此,政府应呼吁皮毛协会自愿成立基金组织,为泥河湾的开发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政府为吸引顾客前来购物,可考虑为泥河湾博物馆的参观者免费发放皮毛制品购物优惠券,若今后遗址旅游成规模,在门票上也可考虑印制此类优惠券。如果将泥河湾品牌赋予皮毛产业,未尝不是一个双赢的好办法,可优势互补,各取所需。
(五)继续加强与高校的交流合作
经过实地走访了解到,群众希望泥河湾的发展能带动文化交流。诚然,阳原县经济发展落后,文化交流是改变当地百姓思维方式和逐步脱贫的重要途径。以泥河湾为媒介,加强与高校的交流合作,不断彰显其文化价值,是推动当地文化发展的有利突破口。
1.学术交流首当先
经实地调查,泥河湾管理机构已与北京大学、中科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关系。然而,交流活动并未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据不完全统计,张家口拥有至少3所相关专业的高校,但与泥河湾建立合作关系的甚少。文化遗址地层中蕴含着丰富的地貌地质及古生物信息,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与泥河湾建立野外实习合作关系,定期由教师带队,指导学生在文化遗址实地考察。泥河湾研究中心已于2016年6月正式开工,它是集科研、教学和实验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无疑加速了泥河湾学术交流的发展。
2.人才流通不可缺
近几年,阳原县为培养专业人才,定期派送年轻的工作人员到高校进修学习,学成归来建设泥河湾。泥河湾管理机构借助与高校的合作便利,可建议对方进行人才输送,即在读研究生前来驻地考察,辅助课题研究,必要时可以设立硕士博士点或博士后流动站。一方面,其研究成果对泥河湾的发展有指引性的帮助;另一方面,研究生通过实践,为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这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以上对策的提出仍限于理论层面,为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开展调研,不断提高对策的可行性。目前,泥河湾如何能吸引游客并增加回头率仍是当地面临的难题,有待于今后努力克服。然而,“泥河湾遗址群已列入国家十三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重点项目”证实,国家将加大力度推动泥河湾的开发建设,文化遗址的大好发展前景在望。
[1] 迟振卿,卫奇.“泥河湾层”考究[J].文物春秋,2013(5):3-10.
[2] 卫奇,吴秀杰.许家窑-侯家窑遗址地层穷究[J].人类学学报,2012(2):151-162.
[3] 卫奇.关于许家窑-侯家窑遗址的调查研究[J].文物春秋,2010(6):3-15.
[4] 谢飞,朱日祥.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研究之现状[J].文物春秋,2008(6):3-10.
[5] 张丽丽,赵耀娟.河北泥河湾自然保护区地质灾害成因与防治探讨[J].科技成果纵横,2009(6):51-52.
[6] 袁宝印,同号文,温锐林,等.泥河湾古湖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早期古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J].地质力学学报,2009(1):77-87.
[7] 牛平山,刘金峰,李建英,等.泥河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5):538-551.
[8] 杜水生.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组织结构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66-69.
[9] 牛平山,刘金峰.这里有个“泥河湾”:谈自然保护区对当地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J].经济论坛,2003(8):66-67.
[10] 贾真秀.泥河湾远古文化探研[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5):72-76.
[11] 张忠培.中国大遗址保护的问题[J].考古,2008(1):18-26.
(责任编辑 薛志清)
An Analysis on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Effect of Nihewan Ruins
LI Hai-xu1,AN Ding-ming1,CHENG Sheng-quan2
(1.School of Sciences,Zhangjiakou University,Zhangjiakou 075000,China;2.Office of Prot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Historical Relics,Yangyuan,Hebei 075800,China)
As the hometown of Oriental human,Nihewan has gained wide attention in the academic world for its outstanding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value.At present,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effect of Nihewan.The paper reveals with statistics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Ruins and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such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ing a new concept of ruins protection,seeking new methods of publicity,creating a new prospect of tourist development,establishing a new beginning for the service industry,finding new strategies for industrial interaction,broadening channels of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and pursuing creativity.
Nihewan;economic and cultural effect;problem;countermeasure
2017-01-22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青年课题(2015040315);张家口市社会科学一般课题(2015016)
李海旭(1987-),女,河北阳原人,张家口学院理学院助教,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地理学及遗址区域效应。
F 590.3
A
2095-462X(2017)03-0070-0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70523.1807.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