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二化螟发生为害特点分析与综合防治技术

2017-07-31贺文军甘宗恒李伟兵谢瑞林段宝锋张冬元徐旺曾筠

花卉 2017年10期
关键词:虫源螟虫二化螟

贺文军 甘宗恒 李伟兵 谢瑞林 段宝锋 张冬元 徐旺 曾筠

(衡南县农业局 湖南衡南 421131)

水稻二化螟发生为害特点分析与综合防治技术

贺文军 甘宗恒 李伟兵 谢瑞林 段宝锋 张冬元 徐旺 曾筠

(衡南县农业局 湖南衡南 421131)

针对水稻二化螟病虫害防治问题,从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与特点入手,做了简单的分析,提出采取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等,合理选择病虫害防治的时间与方法,做好二化螟病虫害监测工作,以确保粮食生产的安全性。就防治结果来看,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有着不错的效果。

水稻种植;二化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二化螟病虫害问题长期困扰着农户,影响着粮食产量与效益。对此衡南地区大力开展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工作,加强水稻二化螟研究力度,采取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工作,明确药物使用特性,二化螟发生量大时,要谨慎使用三唑磷、杀虫单、毒死蜱、阿维菌素等,要注意轮换使用,以确保药效。

1 水稻二化螟发生危害特点

水稻二化螟也被称作是钻心虫,幼虫可以钻蛀水稻茎秆,对水稻的生长造成危害。初孵幼虫集中在叶鞘内壁,使得叶鞘枯萎。2龄后蛀入到稻茎内,使得水稻枯心,或造成枯孕穗与白穗。二化螟幼虫通常群集,一根稻杆上会聚集多头幼虫,通常一头幼虫至少可以危害3株水稻。水稻二化螟病虫害,已经成为湖南地区水稻主要灾害,其发生危害特点:基于田间调查,现以探明二化螟衡南地区发生由不完整的四代逐渐演变成完整的四代。二化螟主要寄生在水稻植物中,其幼虫可以在稻草或者稻桩过冬。

2 水稻二化螟发生的原因分析

2.1 水稻种植方式

造成水稻二化螟加重,与水稻耕作制度与栽培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中稻面积增加,改善了二化螟寄生条件。据相关数据显示,衡南县中稻面积不断增加,截止2011年,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2万亩。采取插花种植的方式,加重了中稻二化螟。为水稻病虫害,创造了更好的寄生环境。

2.2 有效虫源田面积不断增加

水稻种植早期,因为种植面积较小,而且板田犁翻早,难以形成有效虫源田。随着中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使得板田犁地翻的时间越来越晚,季节矛盾不存在,使得有效虫源田面积随之不断增加。衡南地区截止到2011年则达到了50万亩,水稻二化螟不断增加。加之气候条件的影响,使得二化螟危害加重,在2011年衡南县地区干旱,使得二化螟取食危害加重,增加了二化螟病虫害。

2.3 二化螟抗性不断增强

因为水稻种植区域,常年种植水稻,土地轮换耕种的类型较少。而针对二化螟病虫害的防治,所使用的药物种类相对单一,加之绿色生态政策的实施,使得部分药物,比如甲胺磷,在本地区三挫磷与杀虫草等,被习惯性的用来防治水稻二化螟,二化螟的抗药性不断增强,难以有效的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数量。

3 水稻二化螟发生综合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策略

针对水稻二化螟,采取综合防治,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强农业防治:①加强田间管理。在种植水稻时,使用抗虫性能较高的优质品种,采取健身栽培方式,使用氮肥与钾肥等,做好基础施肥工作,坚持科学管理肥水的原则,避免禾苗贪青徒长,最大程度上破坏害虫生长环境[1]。②控制虫源。在秋季收割时,要将齐泥处割下,破坏部分幼虫的越冬环境,以提升幼虫死亡率。在冬季或者早春阶段,做好稻田杂草铲除工作,将草蔸拾尽,并且沤制肥料。对于螟虫危害较为严重的稻田,在冬种时,尽量安排绿肥作物或者早熟冬作物,做好翻耕灌水工作。对于螟虫较多的稻草,需要预先做好螟蛾羽化处理。③及时清除已经发病的植株。当白穗刚出现时,多数幼虫生长在植株上部,此时要连根将植株拔出,运出稻田,减少幼虫的危害,减少虫源。④深水灭螟。为了能够降低螟虫源,需要在螟虫盛孵与化蛹前,采取深水法,只有遮泥水,降低蚁螟为害,后期可以将深水水位控制在13~16cm,以消灭大量的螟虫。通过研究深水灭蛹技术、冬后犁翻板田技术对二化螟的影响效果发现,在3月上中旬翻耕灭蛹,二化螟冬后基数能够减少81.32~89.40%,一代幼虫药前发生量能够减少77.87~82.23%。表明于二化螟化蛹高峰期稻田灌深水3~5d开展深水灭蛹、在羽化高峰期及时春耕犁翻板田等技术能有效压低二化二化螟口基数[2]。

3.2 物理防治技术

采取物理防治技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二化螟进行控制,在4月下旬开灯,到10月上旬关灯,具有不错的应用效果。衡南县采取此技术,进行示范研究,每2~3hm2稻田安置一盏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对二化螟的控虫效果进行研究,发现点灯区较非点灯区二化螟第一、二、三、四代药前发生量分别减少了60.90%、77.29%、54.53%、70.45%,基于此能够证明采取物理防治方法,能够有效的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数量,对确保粮食安全生产,有着积极的作用。

3.3 生物防治技术

采取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应用的原理是物竞生存,通过保护水稻二化螟的天敌,比如蜘蛛类,能够有效的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数量。衡南县稻田间水稻二化螟等害虫天敌资源丰富,其中已知蜘蛛种类有约60种之多,主要优势种也有10多种,其中瓢虫与步甲、隐翅虫等捕食性天敌分布广泛。基于物理原理,使用二化螟性诱剂,对一~三代二化螟具有较佳的防控效果,如表1所示,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

表1 二化螟性诱剂防治一代二化螟示范效果

3.4 化学防治技术

基于水稻二化螟防治特点,对于第一代二化螟,通常在蛾主峰后1、2龄幼虫高峰进行防治;对于第二代螟虫,通常在早稻卵孵始盛期、中稻卵孵高峰期进行防治;对于第三代螟虫,要在第1蛾峰后的1~2龄幼虫盛发高峰期进行防治;对于第四代螟虫,要在卵孵始盛期进行防治。使用锐劲特与三唑磷、乙酰甲胺磷、敌百虫、阿维菌素、Bt等药剂的桶混配方,防治二化螟药后7d、药后30d的效果均高达94~100%,可有效地控制二化螟的为害。

4 结束语

针对衡南县地区水稻二化螟防治问题,基于二化螟发生病害的特点,针对不同代的螟虫,在合适的防治期内,采取综合防治技术,从农业防治方面与物理防治等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

[1]王中山.重庆市万州区水稻二化螟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南方农业,2012(08):33~34.

[2]陈晓娟,卢代华.多食性害虫大螟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5(25):171~175.

S435.112+.1

A

1005-7897(2017)10-0151-02

2017-5-6

贺文军(1977-),男,农艺师,本科,主要从事植物保护以及病虫测报工作。

猜你喜欢

虫源螟虫二化螟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水稻螟虫为害烈多措并举防效好
宁南县桑螟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桑树螟虫性诱绿色防控技术
血吸虫来源的miRNA通过靶向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Ⅲ促进宿主肝纤维化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贵阳市烟仓烟草粉螟消长动态及虫源分析
省农委召开水稻二化螟航化放蜂防治技术现场培训会
抑制食用菌虫害四法
香根草对水稻螟虫的诱杀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