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

2017-07-29肖平

魅力中国 2017年12期
关键词:土家族传承

摘要:流传于赣鄂渝黔四省交界的摆手舞,是反映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一部文明史诗,极具民族风情,2006年它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研究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历史,探索其传承路径,对于保护土家族文化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

关键词:土家族;摆手舞;传承

武林地区的灵山秀水培育了能歌善舞的土家族人民,他们在长期的战争、迁徙、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独具民俗风情的民间艺术摆手舞。摆手舞是土家族文明的杰出代表,了解其传承史,可以为其开拓创新,长久流传提供经验。

一、摆手舞的历史传承

摆手舞由来已久,是再现土家族历史文化之明镜,其传承状况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首先,新中国成立前的摆手舞传承。摆手舞由土家族先民的巴渝舞衍化而来,“祖先崇拜”是其文化精髓。在土司制度存续期间,摆手舞主要供土司王娱乐和祭祀土家祖先神灵之用,极少受到官方禁改,其“娱神”、“娱人”的原始信仰不改本色。清朝在土家族地区实施“改土归流”后,对不符合官方价值观的土家族文化进行了废除和整改。摆手舞因其“男女相携”,被严令禁止,以正风俗。民国政府认为土家族摆手祭祀活动不利于观念和行为现代化,要求移风易俗,使其再次受到压制。

其次,新中国成立初的摆手舞传承。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尊重和发展民族文化。1956年,土家族作为单一民族的认定,使其文化受到高度重视。土家族的著名舞蹈摆手舞,也因此成为了土家族的代名词。湖北、湖南等省都派专业人士对土家族文化进行了研究和整理。经过整理,编纂了《土家族民间舞蹈间乐集成》等资料。民族学家潘光旦调研時观看了摆手舞,赞其为“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 。

最后,改革开放以来的摆手舞传承。改革开放为摆手舞艺术瑰宝的复兴创造了条件。鄂湘渝等地土家族自治县的成立,使得研究土家族文化的各种民族文化资料集、研究丛书层出不穷。摆手舞作为土家族的文化标签,更是文艺汇演、文化研究的重中之重。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社会以及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文化产业的重视,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双重元素的土家族摆手舞,作为土家族的文化品牌又重新回归到大众的视野。2003年酉阳被授予“摆手舞艺术之乡”的称号。随即,各种原生态、舞台、操化、广场、健身类的摆手舞也纷纷涌现。

二、摆手舞的功能透视

作为土家文明传承纽带的摆手舞,其功能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三种。

首先,祭祀与赞颂功能。土家先民崇尚万物有灵,视祖先为神灵,“原始的摆手舞”与祭祀创世、拓业、英雄、家庭等各类祖先息息相关 。许多土家村寨设有供祭祀使用的摆手堂,跳摆手舞是祭祀的环节,意在愉悦祖先,祈求祖宗保佑丰收和平安。如作揖、叩头、跪拜、勒马望神等摆手舞中的动作,充分展现了土家族对祖先神灵的敬仰。斗兽摆手舞的拖野鸡尾巴,雄鹰展翅,螃蟹伸脚,牛打架等动作,展现了土家族祖先与恶劣环境斗争的场景。农业摆手舞的挖土、插秧、打谷子、摘包谷、踩田、打粑粑、打草鞋、打猪草、薅草等动作,反映了土家族祖先辛勤耕耘的图景,无不充满对祖先的缅怀与称颂。

其次,教育和交际功能。摆手舞多为祭祀而舞,对于没有本民族文字的土家族来说,参与祭祀活动,就是民众进行心灵洗礼和教化的课堂。摆手舞分为生产舞、军事舞、狩猎舞等多个种类,这些舞蹈动作将人们在生产生活、军事活动以及狩猎中的行为生动地展现出来 ,使人们在舞蹈中接受生存、生产、军事教育。土家族地区盛大摆手舞表演活动的举办,往往吸引周围苗族、汉族等不同民族相聚摆手堂同歌同舞,这为不同民族的沟通及交流搭建了平台,促进了民族交融,维护了民族团结。

最后,健身与娱乐功能。摆手舞是一项有氧运动,其顺拐、躬身、屈膝、下蹲等一些列动作组合,促使腰部发力,并以肩背带动全身舞动,可以纠正人们肩、胸、背、腿等方面的不良动作,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肌体的协调性、柔韧性,长期训练可强身健体 。现代摆手舞继承传统,力求创新,吸收了现代音乐、服饰、舞蹈的精华,集动态美、服饰美、旋律美于一身,满足了观赏者求新、求乐、求知、求奇的心理。美妙的舞姿与铿锵的壮歌,让人仿佛置身于远古诗画一般的人间仙境,重温劳动的欢快,净化浮躁的心灵,产生情感的共鸣和美的享受。

三、摆手舞的传承路径

摆手舞是一种活态的民族文化,是土家族的艺术瑰宝,要采取措施继承、发扬和创新。

首先,政府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要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和扶持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设立民族文化保护机构,完善民族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促进地方经济与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完善民族文化传承体系,土家族摆手舞传承除了依靠社会传承,还需要形成以土家村寨为首的自然传承 。除了在重大节日开展摆手舞文艺汇演之外,更要做好培育摆手舞继承人,建设摆手舞生态文化村的工作。要从教育机制上保障摆手舞的传承,让土家族传统文化走进学校和课堂,从经济投入、措施制定、过程管控、绩效评估等方面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构建防护栏。要充分利用广告、微信公众平台、网站等现代传播媒介,使人们理性对待民俗文化,纠正轻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错误思想。让人们了解民族文化,发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其次,开展民俗旅游,发展生态经济。土家摆手舞是土家先民在打猎、迁移、劳作、生活等情况在艺术上的真实写照,极具民族特色。要继续秉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创建民俗风情园,开展民俗文化汇演,发展生态经济。以龙船调艺术节、恩施女儿会以及土家摆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为依托,开展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积极打造土家族文化品牌。要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生态建设,构建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民族文化走廊、民族文化保护带。民族地区发展经济,要因地因时因文化制宜,构建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要特别注意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恢复、重建和发展,将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最后,创新发展摆手舞。首先需要修复土家先民追忆和祭拜祖先的“神殿”摆手堂,摆手堂并非仅仅是跳摆手舞的场所,它是土家族民族记忆和文化的载体,修复它意味着重建其先祖崇拜的精神伊甸园。其次,挖掘摆手歌,创新摆手舞形式。文化重建,不能简单恢复,要在不脱离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开拓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挖掘摆手歌中关于土家先民的战争历程、民族迁移、生产劳作、英雄故事等内容 ,再现这部文明史诗,将土家族民族歌、舞蹈、音乐融会贯通,使摆手舞走出民间,奔向舞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张祖道.潘光旦调查行脚[M].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8:218.

[2]陈廷亮.土家族摆手舞的祭祀功能初探[J].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3]张海龙.浅谈土家族摆手舞的特点[J].大舞台(双月号),2009(8).

[4]袁革.论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特征及其健身价值[J].重庆社会科学,2005(4).

[5]王先梅.土家族摆手舞的现状与前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6]彭勃.彭继宽.摆手歌[M].长沙:岳麓书社,1989:2.

作者简介:肖平(1992—),女,汉族,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猜你喜欢

土家族传承
土家族织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Dancing for theDead
土家族情歌
土家风情惹人醉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