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工匠精神之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路径探析

2017-07-29姚琨

魅力中国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匠精神

摘要:工匠精神强调的是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然而高校辅导员由于职业归属及价值认同偏低,职业认知及专业素养不够等原因,辅导员队伍缺乏对工作执着追求的“工匠精神”。本文分析“工匠精神”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中的缺失原因,提出“工匠精神”融入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路径思考,使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的指路者和引路人。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道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那么,“工匠精神”有哪些内涵?在如今这个时代,我们又该如何培育工匠精神呢?付守永的《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说,它的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成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联系到学生工作实际,可以说“工匠精神”之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路径研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工匠精神”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中的缺失

(一)职业归属及价值认同偏低,队伍缺乏稳定性。

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岗位是一个交替周期最短的岗位,很多人认为辅导员工作是一种过渡,在此过程中并不能增长知识阅历,发展前途也不好;辅导员是“万金油”,只要与学生相关的问题都可以找,人们普遍都把辅导员当作一个不需要专业理论只需要做好与学生有关杂事的工作。由此使得辅导员职业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造成了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归属感和价值认同感偏低,队伍流动性大,致使不能把辅导员当作一项稳定的职业或者事业来做,缺乏对工作的执着追求的“工匠精神”,导致这项工作长期形成的有效经验和方法没有得到传承和发扬,影响辅导员探索本职工作规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职业认知及专业素养不够,滋生职业倦怠感。

中央16号文件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1)。但实际上,他们各不相同的专业背景,工作上又缺少系统的理论培训,因此部分辅导员对职业认知仍然停留在“大保姆”和“消防员”,包揽了学生上课以外的所有相关事务,长期的职业角色定位不明、职责不清,工作的无底线、责任的无边界给辅导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职业压力,滋化职业倦怠感,造成辅导员职业责任履行不佳,职业操守不强,职业精神不够的局面,更谈不上树立起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此,要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二、重拾“工匠精神”是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需要

(一)“工匠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工匠精神”是民族文化传统与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它是中国历史文脉的基因,是能够映现中华文明的底版。在历史长河的演变过程中,从陶器到玉器,从庖丁到鲁班,一部中华文明史凝聚了每个朝代工匠们的智慧和创造,从绘画到雕刻,从印染到织造,工匠也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精神特质,这是一种传承与创新的并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沉淀与融合,更是浮躁社会所缺乏的一种坚定气质与坚守。在工作时力求完美,坚持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的信念就是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这就要求人们在工作时严谨认真,专注坚定,不断创新,努力做到臻至境界。同样的,辅导员工作中也离不开这些品质精神的引领价值。

(二)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

2014年初,教育部发布了有关文件,拟定了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求等具体内容的判定标准。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高校辅导员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培养其“工匠精神”能够让他们爱岗敬业,形成更加长远、全面、专业的职业定位,把辅导员事业作为一种可以奉献终身的事业,拥有更加高远的职业理想,让辅导员在初入工作时能够较少出现随意性太强的行为,更加热爱工作,考虑深远。“工匠精神”反映了辅导员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这对其工作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这种精神既能让辅导员热爱工作,投入最大的热情,积极进取,能够推动其个人发展,又能提高整个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三、践行“工匠精神”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途径思考

(一)以“工匠之心”坚持辅导员高标准的选聘标准

高校在选聘辅导员过程中要坚持高进严出的原则,在筛选聘用时一定要充分考察其知识储备、业务能力和素质品质等,当然了,必须要在工作中怀有一颗“工匠之心”,即执著、专注、精益求精的精神。常言道“匠人易得,匠心难练。”所以,匠心的历练是十分重要的,要通过磨练技艺来磨砺心境。只有最纯粹的热爱和专注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从而获得一颗“工匠之心”。在辅导员工作中也是如此,只有对辅导员工作有足够的热情,才能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把全部热情奉献给工作,认真负责,无私奉献,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历练品质,让自己不断发展,努力完成科研与创新工作,通过实践探索自己的成长之路,才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的指路者和引路人。

(二)以“工匠之道”打造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训体系

首先,完善辅导员培训管理长效机制。除了岗前培训以及日常培训外,鼓励和支持优秀辅导员进一步完成学位深造和业务进修,这样就能完成更加专业的高校辅导工作。第二,要让辅导员探索更多工作方法,能够充分行使相关教育部门的权利,有效利用高校的各方面资源,形成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以培训为主,研究学习、考察研讨等为辅,通过更加全面的方法来提高辅导员能力。另外,还可以举办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通过以赛代练、以赛代训,逐步构建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让他们更加专业,具备更高的职业水平。最后,应该形成全面具體的考核激励机制。以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和付出程度等为评判标准,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奖情况等内容,这样综合各方面情况就能形成动态的、系统的、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并与辅导员的晋升相挂钩,真正促进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三)以“工匠精神”凝练学习型高校辅导员共同体

弘扬“工匠精神”,将榜样示范与辅导员的自我管理、自我塑造、自我发展相结合,建立学习型辅导员共同体,强调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应该具备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让辅导员在工作中找到归属感,给自己清晰的工作定位,这就要求我们在以下三方面进行努力:一是要让组织辅导员一起学习,提升能力,提升整个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二是要让激励辅导员不断创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让其不断成长,促进其能力提升以及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业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三是将学生成长成才的愿景与辅导员的职业梦想相结合,促进实现辅导员与学生共同发展的终极目标,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锤炼自己,形成良好职业精神,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兼顾高效率和高质量,充分体现自身人生价值。

总之,高校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重视和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将“工匠精神”与辅导员职业情感相融合,把个人的追求和职业理想融为一体,努力培养将教育作为终身事业辅导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作者简介:姚琨(1981—),女,贵州贵阳人,贵州医科大学生物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工匠精神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