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P电影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探究

2017-07-29孟亚萍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0期
关键词:电影产业互联网

摘 要:近几年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IP电影”的热潮。在这个大环境下,无论是投资商还是各路电影从业人员都前赴后继地加入到这股巨大的潮流之中。孵化于互联网新时代的IP概念究竟是什么,它与互联网及电影产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IP及IP电影究竟对中国电影产业有着怎样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的讨论与阐述。

关键词:IP;电影产业;互联网

作者简介:孟亚萍(1992.3-),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山东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J9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2

IP(Intellectual Property),这个在最近几年的传媒领域尤其电影产业广为流行的称呼,英语本意为知识产权。但这个缩写称呼在西方国家的相关领域里并不常用,也就是说这个称呼最早就是在国内流行起来的。IP在国内专门用来形容一种文化产品,这种文化产品带着被开发成相关电影的倾向或趋势,它可以是一部古典文学作品、一部网络小说,可以是一个综艺节目,还可以是一首流行歌曲,甚至可以是互联网社交媒体上的一句流行语。一个“优质IP”通常代表着一部可以在将来(或者已经)卖出高票房的电影。

一、传统IP与现代网络IP界定

IP虽然是近些年流行起来的,但若是把它看作一个文化概念,其实可以扩展到很广的范围。本质上来说,只要是拥有一定的文化输出受众(或者“粉丝”)并可以获得受众认可或共鸣的“文化符号”,都可以称之为IP。以国内来举例子,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以及《聊斋志异》等著名小说,古代中国著名皇帝及名人的生平故事,传唱度很高的古代诗词,甚至中国功夫的各种流派等都可以视为“经典IP”。“经典IP”属于传统IP。国内影视产业对于“经典IP”的利用不用多说,从很早以前就有的各种古装电视剧,到新时代利用最新的电脑技术制作出来的奇幻、动作电影,大量的影视产品都是以“经典IP”为核心打造出来的,打造的重点可以是英雄形象,也可以是故事内容,也可以是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国内人民对于这种利用“经典IP”制作影视产品的做法可谓是非常之熟悉以及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而生于互联网新时代的“现代IP”又与“经典IP”有着明显的不同。一是“现代IP”带有明显的互联网基因色彩,从“现代IP”的产生、发展、再创造和产品输出与回报,整个过程均是由“网络住民”受众和“网生代”从业人员参与的,而在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和方法论,也都与互联网时代一种新型产业表现出很大程度的一致性。例如在IP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利用大数据的受众信息处理,将更贴合市场和观众的需求提取出来并应用到电影场景中,提高电影放映过程中与观众的交互性、情感交流性。在IP电影的宣传和上映后的运营过程中,更大程度的利用和依赖互联网的平台及社交应用,并通过线上线下的资源整合,将“网络住民”作为IP电影产品的主体并制造话题,利用线上的社交互动模式来将IP电影产品的影响向更广范围进行扩散,最终起到大范围的文化宣传效应。二是“现代IP”带有着充满时代特征的娱乐属性,娱乐性在“现代IP”中的比重和起到的作用比起“传统IP”要大很多,这与新时期人们的精神需求有关。三是“现代IP”都有着极为强烈的“品牌意识”,即“现代IP”在整个文化产品制作及输出过程中处于一个“文化核心”的地位,文化产品生产和输出都要围绕着“现代IP”进行运作,以达到多种资源最优化配置,形成持久而全面的产业体系,多方共赢的最终目的。如《琅琊榜》和《芈月传》,均分别将各自的剧名打造为一个品牌,并相继与游戏制作公司等其他领域的文化公司合作,推出了同剧名的网络游戏以及相关的其他增值服务。最后,虽然“现代IP”如此火热,但传统IP却有着持久性和可多次开发性的优势,近几年IP电影热潮中的“现代IP”大多数都是只经过一次再创作,并没有经过多次再创作却能屹立不倒的检验。

二、“现代IP”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意义

讨论传统IP尤其是“现代IP”,都体现出新时期里IP作为一个理念对于发展国内文化产业的一种新的方法论和实践方式,对于电影产业亦是如此。互联网时代IP在IP电影里作为一个“文化核心”,对电影产业的各种资源都起到了吸引和整合的作用。通过最初的《杜拉拉升职记》、《失恋33天》的成功案例,得知一个优质IP的存在和成功运作,可以将IP最终转化为超高的票房,而高票房意味着电影的成功、经济获益、观众的认可度和粉丝等,这些要素分别导向了导演和演员等电影从业者、电影投资方、制片商和宣传运营方、相关衍生的文化产业产品。IP就如同一个磁铁,可以将整个电影产业的各种资源全部以较快的速度融合到一起,加快了产业内部资源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发展,对于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IP电影在其生产和输出过程中逐渐体现出一种“品牌”思路,这种“文化品牌”的电影制作理念,对于国内传统电影产业来说较为新颖,为其中注入了一股新的思路和力量,也带动了电影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合作,这也使得传统电影产业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封闭产业圈子,会更加贴合市场和观众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IP的概念出产于互联网时代,其本身带有充足的互联网文化基因,这与传统电影创作文化存在很大区别。国内电影产业以计划经济的基础开始,其环境有利于导演按照各人的喜好去追求,而非贴合市场与观众,是十分单向的文化输出。而互联网文化向来推崇创新与合作,近年来的新IP电影里,《狼图腾》着眼于对军事题材的拓展;《捉妖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幻技术的有机融合;《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则代表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口碑和质量突破。新时代下电影产业里的互联网文化与传统电影创作文化进行着互相碰撞与融合,形成了更加多元的电影文化创作环境和氛围,在其中分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中,电影从业者们会逐渐摸索出一条更适于新时代电影产业发展的道路。

三、IP电影与传统电影产业的冲突

在IP电影一片热潮的前景背后,也浮现了一些值得令人关注的特殊现象。

其一,IP电影的成功在引起了广大电影投资者注意之后,随着大量的资本热钱涌入,国内IP电影对于资本的趋附性有着日益严重的趋势。对于电影投资者来说,最终目的自然是资本回收变现和增值,即电影上映后的高票房,其本身所带有短期内追求低风险、高回报的特性。IP电影对资本趋附越高,便在创作过程和运营过程受资本的影响越大,从而使其偏离电影创作的艺术本质属性。对于电影产业来说,其基本追求目标应该有两大方向,分别是理想的艺术文化价值,以及票房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这两大方向,都是为社会所认同并作为评判电影产品好坏的标准的。所以在资本对IP电影影响日趋增大的情况下,IP电影的艺术文化价值的实现必然受到一定的阻碍,这对于整个IP电影和电影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

其二,虽然IP电影所携带的互联网文化为传统的电影产业文化提供了一股新颖的清流,但互联网文化自身也有其所存在的问题,即在一定发展阶段后会表现出过度迎合受众(用户)、忽略文化创作本身的内容和质量。由著名综艺节目改编而来的电影《奔跑吧!兄弟》和《爸爸去哪儿》,虽然创下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但仔细探讨其中所带来的艺术文化价值,则实在是乏善可陈,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商業电影”。对于这种纯粹的以赚钱为目的迎合观众而制作的电影,笔者认为电影产业人士应该谨慎对待,以免影响电影文化产品创作的氛围和活力。

其三,在互联网思维引导下的IP电影里,电影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跨界合作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成熟的行为和方法。在2014年就出现了59个IP电影进入游戏领域“掘金”的乱象,而在网络上做出的相关调查则显示,盲目与游戏公司进行合作推出相关游戏产品的行为,引起了大部分受众(用户)对于IP电影制作方的质疑,认为其过于急功近利,导致受众对于相关IP电影的信任度和认可度降低。这种没有广大受众认可基础的大肆扩张、破坏衍生品市场的不成熟做法,很明显不利于电影产业和相关产业的长久合作和发展。

四、总结

最后,在新时代IP电影的热潮下,国内电影产业从业者需要对电影商业性、艺术性以及产业大环境有着清醒的认识、慎重的考量和勇于进取的精神,警惕“唯产业化”的商业思维对电影艺术的干扰,努力把握时代的命脉,在自身和整个电影产业发展之中做出适宜的选择,为新时代中国电影产业更好更长久的发展做出各自的贡献。

猜你喜欢

电影产业互联网
如何提高我国电影的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模式下用户思维对电影内容的影响张才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困境分析
论电影产业中明星构建的心理及文化机制
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