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校声乐教学心理调控能力优化声乐演唱
2017-07-29张子述
张子述
摘要:声乐演唱是一门有技术技巧的艺术表现形式,声乐演唱需要有丰富的乐理知识储备,娴熟的演唱基本功,更要求演唱者有成熟的心理调控能力。如果在演唱的过程中心理素质较弱,则会导致表现效果不佳,不能正常展示演唱者的实力和唱功,因此在高校声乐演唱当中,教授学生增强心理调控能力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声乐教学 声乐演唱 心理调控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2-0083-02
歌唱的过程也是情感抒发的过程,在声乐演唱的过程当中需要演唱者的各个器官处于平衡、自然、灵活的状态,随着歌曲的起伏与演唱者情感的延伸协调整个歌曲的演唱,从而做到音准、字清、节奏感强。在整个演唱的过程到中既要考验演唱者对曲目的情感理解、节奏把握、音乐基础,也要考验演唱者的心理协调能力,即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演唱者则会表现自然、演唱流畅、音质优美。反之,若演唱者的心理调控能力较弱,则会导致整个演出大打折扣,因此作为高校的声乐教师在教学环节不仅要注重日常的训练和学习,更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做好心理调控训练,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优化声乐演唱。
一、不良心理的因素及表现
(一)胆怯心理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如果出现胆怯、紧张的心理,则会因为紊乱的心理活动影响实际演唱的效果。胆怯的心理现象多数出现在内向、胆小、技术掌握不够熟练,怕面对挫折的学生身上。导致学生胆怯心理有两种因素: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学生的自身性格内向、胆小,平时自我演唱、自我表演、自我锻炼的机会较少。内向的性格的学生在面临声乐演唱之时会紧张、过度担忧、个人不会及时调整和排解内心紧张焦虑的心理,从而导致演唱时思绪混乱,表现不佳;对于日常训练较少,自我练习和自我展示机会少的学生而言,他们缺乏的是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展示平台,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实际情况,分别有针对性的对这类学生展开训练。
外在因素:临近表演与比赛之时许多家长、校方、指导教师给予学生太多的关注,这些过度的关注,反而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恐惧,很多学生在成长阶段,都会在乎别人给予的评价,有些学生不能够正视评价背后的意义,这就导致学生在声乐表演当中,除了自我给予自身的压力外,还要面临着外在环境的压力与困惑,在表演过程中增加学生的自我恐惧与胆怯,音乐的表演在于技术、在于练习,更在于身心合一,胆怯的心理状态困扰学生无法展现自己的真实水平,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二)自卑心理
自信心会帮助学生在表演中从容自然,真实的展现自我水平和能力,然而自卑心理则会导致学生低估自身实力,对自己的能力与才华产生质疑。存有自卑心理的声乐学生会轻视自己,稍有不好就会产生技不如人的心理,他们无法正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面对困难往往会因为低估自我,自卑的学生无法正确面对客观评价,会过分夸大与其他学生的差距,逐步击垮自信心。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日常学习与训练当中要缓慢进行、逐步指导,不可操之过急,制定与学习者能力相符的教学计划,在学生有所进步之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认可,在完成教学计划与教学任务后更要帮助此类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正确的引导学生认识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
(三)过于重视荣誉得失
学生胆小内向会影响心理调控能力,同样学生的因自尊心过强、表现欲过盛影响自身的心理调节。这类自尊过强的学生在演唱表现时心理负担重,胜负欲过强忽视歌曲情感的表达,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面对这一类学生,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过分的重视个人荣誉的得失,反而会影响真实效果的表现,影响学生的发挥,声乐的优美在于发于自然,抒发真情。太多的个人荣辱感会束缚真正的艺术表现。
(四)技术观点过强
很多音乐专业的学生从小学习乐理知识、演唱技巧。一旦进入声乐演唱与声乐表演的状态当中,他们则会过分的注重节奏的把控,音准的掌握。倾向于追求唱歌方法,归于关注唱歌方法与技术会增加学生演唱时的紧张感,学生一味的追求技术,会因为某一个技术处理不当产生紧张心理,导致身体僵硬,演唱不佳。音乐需要技术与技巧,但任何技术的掌控都要量力而行,不要过分的夸大,也不该过分的轻视。
二、增强心理调控能力的对策
(一)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很多学生选择学习声乐是由于音乐会给他们带来快乐,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愿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环节当中,也要帮助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缓解学生内心焦虑,缓解紧张情绪的基础。轻松的学习环境也便于学生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声乐知识的学习需要逐步积累,“欲速则不达”,在声乐的教学当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更要注重点滴的积累,友善耐心的指导,让学生多体会、多感受、多领悟音乐的美妙。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帮助学生踏实学习,不断提升,逐步树立自信心,逐渐调整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在舞台上展现个人魅力,优化声乐演唱。
(二)增强基本功的学习与训练
娴熟的基本功、自然的心态是声乐学生成功的秘诀。成功没有捷径,良好的心态在于逐步强化,基本功的学习与训练在于日积月累。教师在优化声乐演唱中一定要重视基本功的学习与练习,防止因基本功不足导致心理紧张、缺乏自信现象的产生。基本功的练习在于发声练习、音色变化、音调调节、吐字清晰,正视情感等,基本功的学习通过学生不断的练习和内化,转化为自身的艺术修养与艺术气质,为日后的表演奠定夯实的基础。
(三)展现教师的指引魅力
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基本功练习程度牵动着教师的心,教师的言行举止、情绪态度也牵动着学生的心。所以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技术把握,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導,展现教师的指引魅力。在基本的练习过程中,教师的课程设置要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提升,循序渐进,不需要盲目追求学习内容的深度而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样反而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总结教学上的不足与缺陷,不断完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为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付之有效的行动。此外,声乐的演唱也是内心情感与内心活动牵引的,高校学生对于歌曲的情感掌握不够纯熟,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该逐步分析,与学生在情感中产生共鸣,帮助学生在心理调控中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状况。
(四)增加排练机会,增强舞台实践
声乐艺术的展示需要舞台的历练,需要观众的认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一分钟的展示,学生与老师要付出夜以继日的努力。一名优秀的演唱者,只有经过舞台的千锤百炼才能绽放自己的美丽,展示自己的才能。学校以及教师应该在校园内多为学生提供排练与舞台表演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舞台表演当中增加表演经验,增强舞台感,从实际场景中提升声乐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优化声乐演唱。
三、结语
声乐源于热爱,起于基础知识,重于表演经验,取决于内心的调控能力。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唱家。由此可见,学生在日常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心理素质的建立、自信心的树立十分重要,是教师在教学环节不可忽视的部分。只有将歌唱技能与心理素质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够造就完美的艺术与优质的演唱。
参考文献:
[1]赵珂.中国当代声乐艺术中的器乐化现象探析[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2]王路.声乐表演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评《声乐教学与表演艺术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6).
[3]凌敏洁.高校声乐教学心理因素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