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关于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思考

2017-07-29徐瑶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36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题目习惯

徐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这门传统的学科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在语文学科中,教学目标由以往知识的掌握逐渐转变为包括语文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就不能忽视语文学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就是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谁占有信息的优势,谁就能把这些优势转化为实力,进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既然如此,应该怎样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呢?阅读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首先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学生如果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明确目的,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那么学生这种自己当家作主的学习态度,才是获得语文能力的真正动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生活中的花草树木、自然风光、人情冷暖、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等,都应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学生只要带着对生活浓浓的热爱,所阅读的一切书籍读物的内容就都会打上学生对生活理解的烙印,语文知识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内化为自己的独特感悟,学生的理解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其次,要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情趣。读书,是增加语文底蕴、丰富头脑“内存”的重要途径。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的学生看小说会废寝忘食,阅读有趣的书时兴趣盎然,都是因为“乐此”,才“不疲”。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情感的过程是一个意志磨炼的过程,当学生“乐其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就变成了习惯。如何养成好习惯呢?习惯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學生多少要下一些自我强制的工夫,即要靠自己刻苦训练,不靠别人教导。一旦养成好的习惯,学习语文不再只是听讲、作笔记和写作文那样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而应该是自觉的、有兴趣的、能动的惯性运动。

首先,养成熟读精思的习惯。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许多著名的作家能写出不朽的文学作品,闪耀着思想的光辉,焕发出独具一格的魅力,无不是读书深入思考的结果。

其次,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就是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在课堂上,学生要学会跟随教师的讲解,对重点语句及文章结构内容作点评,把教师讲解中的关键言简意赅地记在相应的位置上。可记难认字的音、难解词的义、关键句的作用等,还要做一些简单的评点,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训练学生深刻的思维方法很有好处。

再次,养成“博闻强记”、多背诵积累的习惯。背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能使学生更熟悉文本,增强语感,增强感悟能力,积累文学素养。这些背诵的知识,犹如储存在头脑仓库中的丰富物质,一但应用时便犹如源头活水般涓涓涌来,学生就不会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了。

最后,养成读书和写作相伴的习惯。许多学生常常是把学习语文课文和学习写作当作两回事,导致课文、作文“两张皮”,哪个都不得要领。殊不知许多课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上乘精品之作,是写作中难得的极好范文。学生若能养成常写读书心得、随笔的习惯,就可以真正做到读书与写作的珠联璧合、融会贯通了。

三、加强做题方法的指导

首先,巧用信息整体把握。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的大概主旨是什么。

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阅读大段文章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然后重点精读。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就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的要求,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进行加工。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题目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习惯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上课好习惯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好习惯
追根求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