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童真
2017-07-28罗黎筱郑璐
罗黎筱++郑璐
摘 要:孩子是上帝珍视的宝贝,他们不愿居于狭隘,总想挣脱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他们原本热情洋溢,真实洒脱。但不知何时开始,圆滑的笑容爬上孩子的嘴角,无邪的笑容褪去,标榜着“成熟”的少男少女的心灵提前硬化。本文试通过分析,探讨童趣,童心,童真消逝的原因,期望能还以孩子最童真的快乐。
关键词:童年;童真;童真的消逝
作者简介:罗黎筱(1997-),女,汉族,浙江台州人,本科一年级学生,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英语专业;郑璐(1997-),女,汉族,浙江宁波人,本科一年级学生,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1
前言:
孩提王国的童话光环不知何时被掷落在地,安徒生的童话花园在很多孩子心里大概早已沉入冰穹。个体的童年终将消逝,而人类群体的童真应当永存。人类无法抵抗时间的洪流,能做的是将赤子的纯净朴实留存更久,而非让其过早夭折。
1、家庭环境
孩子的过早成人化的思维与家庭教育方式必然有很大的关系,父母以及亲戚朋友的言行总是对孩子三观的塑造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家中的成年人与孩子相处时的谈资均为事业发展、利润亏损时,一张白纸又怎能不被沾染得墨迹斑斑?由于生活的重压,家长们难免会心生焦躁与抱怨,而这些负面情绪往往在家里爆发,孩子就成了大人情绪发泄的直接受害者。孩子无形地从父母的语言里过早接触着社会的功利面甚至阴暗面。久而久之,孩子的三观不断地被摧毁然后重建,本该有的天真烂漫被世俗和功利冲刷得一干二净。童真就这样慢慢消逝。
2、电子媒体的介入
1982年,尼尔·波兹曼出版了《童年的消逝》一书,有一个重要观点就是:电视媒介及其文化瓦解了童年概念,使儿童和成人之间变得透明化、公开化。自大众媒介普及以来,有学者担心这些大众媒介的普遍使用会使儿童过早地进入成人社会。他们认为,电视等大众传媒将成人社会完全地暴露给儿童,而导致儿童过早成人化。事实证明,这种担心并非多余,现今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确实不容小觑。电视是面向所有人进行内容的呈现,这也就意味着所有对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的分类是毫无意义的。这意味着在这个信息急剧膨胀的社会,儿童可以轻而易举地窥探成人世界,通过电子媒体了解他们想知道的一切。
此外,当前不少儿童节目出现了明显的成人化趋向。一些节目中,主持人常与孩子们谈论成人化的话题。例如“在幼儿园里有人追你吗?你在幼儿园里有男朋友吗?”同时,少儿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孩子们穿着过于成熟的衣服,化着厚厚的妆容,表演动作老成却显得僵硬。这些都不是一个孩子应有的状态,孩子言行举止的背后是大人们对其童真的扼杀啊!更严重的是,近年来电视暴力问题突出,对儿童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很多电视媒体为提高收视率,把大量的暴力、恐怖、性话题不加节制地搬到荧幕上来,而儿童已经成为了媒体暴力的潜在受害者。这无疑又是一个加速儿童过早成人化的“催化剂”啊!
3、时代背景
正如狄更斯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这个生活节奏极快的社会里,人们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享受着先进科技带给我们的一切便利。然而物质文明越发达,人们越发感到空虚与迷茫。成人们尚还在寻找人生价值的道路上摸索前进,却把自以为的价值与意义附于儿童身上。孩子们被催促着快点成为“标准化的成人”,他们的童年变了质。童年里没有了可爱的童谣却多了铺天盖地的流行音乐;童年里没有了童话故事却多了做不尽的作业;童年里没有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却多了血腥暴力的电子竞技;童年里没有了有趣的梦想却多了对权力和金钱的执着。这样的童年早已面目全非,又何来乐趣?
无法否认,大人们是羡慕孩子的。孩子有更明亮的双眼,有更光嫩的皮肤,有更纯粹的赤子之心。大人们本该成为孩子的表率,而大人们的心早已千疮百孔。我们是时候该反思物质的洪流会否将我们曾经用纯洁之心铸就的高塔夷为平地?失去童真的社会否是一个没有敬畏而是充满算计的堕落沉沦之地?
总结:
卢梭在《爱弥儿》中认为,儿童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力。儿童應该享受自然赋予的童年生活,只有经过这样的阶段,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才有可能。所谓成熟,不是变得世故而老成,而是无论如何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成长不应是在那稚气未脱的脸蛋上化上矫揉造作的妆容,不是小小年纪就懂得如何在世俗中斡旋,不是小小年纪就考上名牌大学,更不是在心智尚未成熟之时就被成人化的思想塞满脑子。孩童终有一天要长大去独面世间残酷无情,那便到时候再烦恼吧。再为孩子许下一个美好的承诺吧,给他们一个像生活在B612星球上的小王子那样为一株带刺的玫瑰流泪和欢笑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张以庆,幼儿园(纪录片)湖北电视台.2004.
[2][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M].吴燕莛,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法]卢梭 爱弥儿[M].李平沤,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戴金花,现代童年的消逝及原因[J].现代教育论丛,2010.
[5]许兴,浅谈电视对儿童成长的影响[J].声屏世界,2008.
[6]苏小丽,浅谈少儿电视节目的成人化倾向[J].南方论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