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庭院的变化与家庭的可持续
2017-07-27李亚宁
李亚宁
摘 要: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寻求的日常生活的可持续正是现代农村居民生活实践中正在抛弃的东西。通过对L村进行实地观察和个案访谈来呈现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的变化,力图实现农村家庭的可持续,改变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
关键词:农村;庭院变化;家庭的可持续
庭院作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活动空间,是家庭可持续困境的关注点之一。庭院为人们提供了很多保护环境的机会,比如,种植食物、晾干衣物、增加植物多样性、收集水、垃圾处理和堆肥。庭院一直被宣传为“一个可持续的、健康的家”、“一个有机的花园”(Robbins and Sharp,2003)。不管人们对花园有怎样的评价,它们已经深深嵌入我们日常生活可持续的意识中(Gaston et al,2005)。
本文从庭院这一空间视角来探究农村家庭生活的变迁以及农村的可持续消费。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北方农村地区,家家户户拥有独立的房屋和庭院。面对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突出的现状,笔者想要探究庭院结构及其自身环境保护的功能的发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应该如何做才能减少农村垃圾的污染、实现农村家庭的可持续。
一、庭院的演变
L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南的一个村庄,是典型的北方平原村落,副业为保暖内衣、棉裤等服装加工业,这些副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村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村民们基本上告别了以种地为生的生活。随着村民经济收入的增加,他们想要追求更加现代化的、较高质量的生活。近30年来,L村的房屋类型发生了如下变化:红砖房—大厦房—无厦房—别墅洋房—小区。
在美国,庭院有传统庭院和现代庭院之分,传统庭院和现代庭院之间存在较大差别:一是传统庭院是相对较小的房子,较大的围栏,建于二战期间;现代的房子建于近20年,倾向于大房子、小花园。二是传统庭院有更多的绿地空间用于食物种植;现代庭院主要种植一些快速生长的小树来保持碳平衡,而传统庭院有更多强壮的大树作为围栏(Ghosh and Head,2009)。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庭院也经历了较大变迁。L村传统的庭院一般建于80年之前,现代庭院出现于近15年,传统庭院房子为砖房,较矮,院子较大,院墙不高,院墙基本上用砖头围起;东侧建配房,放置杂物或做厨房;西北角建露天厕所,院内种果树、种菜,绿化面积高;现代庭院房子比较高,院子相对较小,东侧建配房(有东西两侧都建配房),院墙较高,用石灰粉刷;西北角建露天厕所,院内用砖铺地,绿化面积不高;别墅洋房的结构与传统庭院差异较大,庭院面积急剧缩小,院内基本上无绿化,围墙被铁栅栏替代,露天厕所改为室内马桶。
二、庭院的社会含义
在提到庭院的时候,人们往往首先联想到土地、水和植物等资源,但是人的行动和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家庭中有不同类型的供给系统(systems of provision)。一些供给系统是比较固定的,有些是不固定的。在固定的供给系统中,日常生活行为的任何改变都是被禁止的(Lawrence and McManus,2008)。在不固定的供给系统中,日常生活行为通过网络沟通以及与朋友、亲戚和邻居之间的分享,人们对消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物品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都非常重要,尤其是社会价值,比如分享(Belk,2010)。
傳统庭院中,人们种植蔬菜、水果等补给日常生活的食品短缺。庭院中丰收的蔬菜或水果经常被分享给邻里或亲戚,这种分享已经成为代代相传的固定行为模式。现代庭院中,人们不再种植或种植面积很少,种植的植物类型也由过去的蔬菜、水果为主转变为观赏性的花草和树木为主。L村内房子建得越来越大,围墙建得越来越高,大门几乎每天都处于关闭状态。村民之间收获果实的分享越来越少,人们很少像过去那样西红柿或黄瓜成熟后,把吃不了的主动分给别人。
近10年来,L村的集市周期发生了很大变化。2005年之前,L村的大集在尾数为5、10这些天,一般为5天一集,大集是村民们经常去的,人们采购蔬菜、水果、生活日用品和衣服等,小孩最期待的也是大集这一天,这一天意味着可以吃到好吃的或是可以有新衣服穿。2005年以后,L村的集市周期在原5、10一大集的基础上增加了尾数为3、8的这一天为一小集,村民们有更多的机会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冰箱在村内的普及,使得村民保存食物的周期变长,很多村民把暂时吃不了的蔬菜放在冰箱内保鲜。村内淳朴的民风逐渐消失,记忆中一户人家做了好吃的,刚出锅就给邻居送过去,这种村民之间的分享再也回不来了。
三、消失的猪圈
“猪圈”,顾名思义,指农家养猪用的有遮棚的围栏或空地。传统庭院中厕所旁边连接着猪圈,猪圈与厕所相通,猪圈内养猪或鸡鸭等,人的排泄物和动物的排泄物可以当做肥料,家庭中日常的剩饭菜来喂猪、鸡鸭等,有时用粮食拌些饲料来喂。有的家庭不在猪圈内养禽畜,会把日常生活产生的厨余垃圾、清扫院内的垃圾堆积在猪圈内。
“我家老房子有猪圈,但是我家从来没养猪,我们一般把生活垃圾倒在猪圈内,猪圈快满的时候,我爸就会把里面的垃圾拉走,把里面的塑料袋等不可降解的垃圾挑出来,其余的拉到地里做肥料。”(被访者A,男,26岁)
由于村内集市周期的缩短和村内大型超市的出现,村民们可以随时买到新鲜的肉和蛋,便不再热衷于养猪、鸡鸭等禽畜,猪圈没有存在的必要。村民也抱怨养猪是一项很累的活。“猪要按时喂,不能让它们饿着,有时候家里去串亲戚,家里没有人喂,它们就不老实,还会窜出猪圈,很不让人省心。”(被访者B,女,45岁)
笔者同时发现,猪圈的消失不仅仅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猪圈”还代表着“肮脏的环境”,村民们无法忍受猪圈的脏臭。
“猪圈太臭了,尤其是夏天,蚊虫太多,不养猪的猪圈气味也很难闻,我们通常把剩饭菜等垃圾倒在里面,每当走过猪圈时,苍蝇嗡嗡叫乱飞,非常脏。”(被访者C,男,50岁)
化肥的普及使自家肥不再受欢迎,村民们不再储存自家肥,因此猪圈作为存储自家肥的场所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自家肥好弄(易得到),也没有多少成本,但是农家肥的肥力没有化肥好,用自家肥长出来的庄稼没有用化肥长出来的好,谁还会用自家肥,自家肥倒腾起来非常麻烦,要拉出来,然后卸下去,施肥到地里,整个过程要耗费将近一天时间,味道也比较大,不如化肥方便。”(被访者D,男,52岁)
猪圈的消失意味着村民不再自家养猪,也同时意味着村内杀猪活动的消失。在农村杀猪不仅是件力气活,需要几个壮汉抓猪、抬猪,同时需要比较专业的屠夫现场宰杀。哪家村民准备宰杀自家的猪,都会提前几天邀请村里的杀猪专业户,跟自家的亲戚或关系比较好的人打好招呼,告诉他们“哪天杀猪,过来吃肉”之类的话。
猪圈的消失使村民日常生活的垃圾不再转化为肥料,L村目前还未有任何关于垃圾处理的措施,村民们为了自家庭院内的干净整洁,把垃圾随意倾倒到房前屋后,以及房屋附近的深坑内,或是焚烧掉垃圾蔓延在村内的道路或空地上,导致村内环境脏乱。杀猪活动的消失,使村民失去了一场交流感情、分享劳动果实的机会,这一活动成了许多村民向往的事。
四、该怎么做?
农村庭院的变化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空间格局的变化,还代表了农村居民消费实践的变化。优化并改变现有庭院的格局,让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得到再循环利用,比如实行堆肥、沼气等措施,代替猪圈的作用。提倡相互分享,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给别人,使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得到乐趣。
参考文献:
[1] Belk,R.‘Sharing,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0,(36):715-34.
Chris Gibson.‘Household Sustainability: Challenges and Dilemmas in Everyday Life,Edward Elgar Pubish,2013.
[2] Head,L, and P. Muri.‘Changing cultures of water in eastern Australianbcakyaed gardens,Social and cultural Geography,2007,(08):889-060.
[3] Gaston,K.J.,P.H. Warren,K. Thompson and R.M. Smith.‘Urban domestic gardens: the extent of the resource and associated features,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2005,(14).3327-49.
[4] Robbins,P. and J.T. Sharp.‘Producing and consuming chemicals:the moral economy of the American lawn,Economic Geography,2003,(74):425-71.
[5] Lawrence,K. and P. MaManus.‘Towards housedhold sustainability in Sydeny? Impacts of two sustainable lifestyle workshop programs on water consumption in existing homes,Geography Research,2008,(46):314-32.
作者單位: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