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居民主观阶层认同变化研究

2017-07-27韦镇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特征

韦镇

摘 要:基于2010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描述了我国居民主观阶层认同变化的特征,并分析了主观阶层认同变化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主观阶层认同变化;特征;影响因素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客观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是主观认同的分层结构的变化。对我国居民阶层认同变化的现状及影响阶层认同变化的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对于阶层认同变化的研究已经有很长一段历史,而国内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国内学者大部分关注客观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对主观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研究比较少。这里面既有国内学者对于主观阶层认同变化研究不够重视的原因,也与我国在社会追踪调查数据上积累不够有关。

一、文献综述

阶层认同指的是“个人对自己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据的位置的感知”(jackman, 1976)。国外学者对主观阶层认同变化的研究有很多。SawakoShirahase(2010)基于2007年、2008年日本生命周期调查数据研究了个人主观阶层认同在两年里的变化以及阶层认同的流动。他发现,尽管一年是一个很短的时期,但人们在阶层认同上仍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这种改变被认为与受访者的雇佣状况有关。作者认为年龄、性别、婚姻状态、教育程度、雇佣状况和个人收入解释了受访者阶层认同的变化。美国学者Matthew O. Hunt和 Rashawn Ray 使用1974年到2010年美国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过去40年间美国黑人中间阶层认同的变化和决定性因素。研究发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黑人中间阶层认同的增长和黑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增加相一致。教育、家庭收入相比职业声望和自雇职业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但是自雇正变成一个潜在的预测指标,显著性逐渐提高。欧洲学者Svetlana Stamenova研究了从1990年到2010年间,中东欧国家人民的主观社会阶层认同的变化。研究发现,在后共产主义体系转变开始的时候,由于社会主义的遗产,大部分被考察国家的中产阶层认同相比于工人和更低的阶层认同是占据主导地位的。20世纪90年代中叶,所有研究国家的中产阶层认同比例遭遇严重萎缩。而在新世纪第一个10年,由于经济和政治空间重构完成以及加入欧盟的影响,中产阶层认同的规模有所扩大,但是作者也发现,在后共产主义的欧洲国家并没有一个主观社会阶层认同的共同模式(Svetlana Stamenova,2016)。

国内学者对主观阶层认同变化的研究刚刚起步,还很不完善。张翼(2011)在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动趋势研究中,指出主观阶层认同的变化可能会受到社会观念或意识形态变化的影响,认识到了观念/结构性意识对阶层认同的影响,但是对于这种影响具体是怎样起作用的没有深入探究。范晓光(2015)在对10年来中国公众的阶层地位认同进行研究时,发现城乡二元制结构,造成城乡居民在阶层认同上的差异,并提出城乡居民的这种认同差异源于主体意识的差别。

二、数据与变量处理

本文使用2010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首先从整体上描述了我国居民主观阶层认同变化的现状和特征,然后采用“多类别对数比率回归”模型探讨各种主观变化因素、客观变化因素和价值观因素与阶层认同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

在变量的处理上:对于因变量主观阶层认同变化采用的数据处理方式为用2014年的分值减去2010年的分值,将差值作为变量使用。在描述性分析中,主观阶层认同的变化作为分类变量使用;在回归分析中,主观阶层认同变化作为连续性变量使用,主客观变化因素中的变量采用和因变量类似的处理方式。

三、我国居民主观阶层认同分布的现状和特征

整体上看,我国居民主观认同的分层结构在4年中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主观阶层认同的分布认同为上层和下层的居民比较少,中间认同的居民所占比例很大;阶层认同的分布结构形状类似于“保龄球形状”。从阶层认同变化的方向来看,居民的主观阶层认同“向上流动”的比例略高于“向下流动”的比例,也就是说,我国居民的主观阶层认同整体上呈“向上流动”趋势。但是,从主观认同的各个社会认同层级内部分别考察居民主观阶层认同的分布在2010年到2014年4年间的变化时则发现,各个认同层级的居民的主观阶层认同在过去4年中实际上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不仅有“向上流动”的变化,也有“向下流动”的变化(表1)。

表1 2010年-2014年主观阶層认同的变化

首先,主观阶层认同发生变化程度最小的是那些认同自己为中间阶层的个体。有55.55%的在2010年认同自己为社会中层的居民在2014年给予了同样的答复。主观阶层认同的变化最剧烈的变动发生在第1个层级,认同自己为社会下层的群体。有接近80%的在2010年认同自己为社会下层的居民,到了2014年认同的社会阶层向上流动到社会中下层、社会下层。

其次,主观阶层认同变动程度比较大的发生在第2层级和第5层级,即认同自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居民和认同自己处于社会上层的居民。2010年认同自己为社会中下层的居民,到2014年仍旧持有同样认同的比例下降到21.67%,同时有超过2/3的认同自身为中下层的居民在2014年的主观阶层认同发生了变化,其中66.3%的居民的主观阶层认同向上流动到社会中层和社会上层,另有12.02%的居民的主观阶层认同向下流动到社会底层。2010年认同自己为社会上层的居民,到2014年只剩下22.06%的居民仍旧认同自己为社会上层,剩下77.94%的居民的主观阶层认同发生了向下流动。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最上层认同和最底层认同的居民来说,存在一个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的不能逾越的限制(主观认同最底层的人不可能更加低估自身地位,主观认同最高层的人无法进一步高估其主观阶层认同)。然而,即便是考虑到这一限制,仍旧有2/3的在2010年将自己认同为社会底层的居民在2014年将自己的认同上升了到了社会中下层和中层。总的来说,在4年中,我国居民的主观阶层认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一个相邻水平上发生的变化更大。

四、我国居民主观阶层认同变化的影响因素

对影响阶层认同变化的影响因素(客观因素的变化、主观因素的变化、价值观)的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经过数据实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婚姻状况对于阶层认同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西部地区居民相较于东部和中部居民主观阶层认同更容易“向上流动”,农业户籍居民相较于非农户籍居民阶层认同更倾向于“向上流动”,女性相对于男性阶层认同更容易“向上流动”,年龄越高阶层认同越倾向于“向上流动”,教育程度越低阶层认同越容易“向上流动”,职业类别为农业从业者阶层认同容易“向上流动”。

第二,对于主客观因素以及价值观因素与主观阶层认同变化之间的关系假设基本上都得到了验证。客观变化因素方面,健康状况变好、住房产权增加以及不公正对待次数的减少与阶层认同的“向上流动”显著相关。反之,与阶层认同的“向下流动”相关。主观变化因素方面,对未来信心程度的增加显著提高居民阶层认同“向上流动”的比例。价值观方面,认为努力工作能带来回报的居民阶层认同更容易“向上流动”,认为依靠社会关系可以带来回报的居民的阶层认同更加容易“向下流动”。

第三,客观变化因素影响阶层认同的变化且存在显著的户籍差异。非农户籍居民的收入对各个认同阶层主观阶层认同的变化均有显著影响;非农户籍居民的健康和住房数量在低层认同群体主观阶层认同“向上流动”的变化中影响比较明显,但在其他认同阶层的主观阶层认同变化中没有影响。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主观阶层认同的变化在各个阶层中普遍存在,户籍差异在阶层认同变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刘欣.转型期中国大陆城市居民的阶层意识[J].社会学研究,2001,(03).

[2]李春玲.当前中国人的社会分层意识[J].湖南社會科学,2003,(05).

[3]李培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研究[J].社会,2005,(01).

[4]雷开春.白领新移民的地位认同偏移及其原因分析[J].青年研究,2009,(08).

[5]Svetlana Stamenova, Changes in subjective middleclass identification in some post-communist European countries 1990-2009.Sociological Problems.

[6]Sawako Shirahase, Japan as a stratified society with a focus on class identification. Social Science Japan Journal.

[7]Josh Curtis, Social Mobility and Class Identity: The Role of Economic Conditions in 33 Societies, 1999–2009.European Sociological Review.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