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语文对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

2017-07-27张丽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高中语文

张丽

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索终于有了最后的结果,其根本内容是指学生应该具备能够满足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进行概括,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每个素养下面又具体为三个核心要点,共同构成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要将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在日常的教学与管理中,就必须将学科教学和管理与核心素养的具体要点进行有机结合。本文主要从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之关系,来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

一、充分激发语文的人文精神内核,从精神塑造入手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

学生的终身发展及其对社会的良好适应,是建立在坚实的文化基础之上的。核心素养将文化基础分解为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坚守人文精神,夯实学生发展的人文底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并且,如果没有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那么就很难说可以塑造学生的责任当担当意识。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是语文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人文精神的教育还在初级阶段,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思维能力等因素限定了小学阶段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潜移默化。初中学生则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知识、思维水平,独立思考问题、对历史和社会的认识等能力得到了加强和提高。高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已经逐渐成熟,而高中是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人文精神教育非常重要。因此,高中语文必须在语文知识教育、文学审美教育中有意识地强化人文精神的教育。

孔子曾说:“诗三百,思无邪”。《诗经》《楚辞》等经典,开创的文学传统某种意义上奠定了中国人的文化品格和审美追求。而中国人的精神发展,就得益于我们传统的经典文学,也就无怪乎曹丕要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正因此,语文教育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核心素养”之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的教育使命。

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选录体现了这一使命。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还是写实性的作品,都体现了作品本身的经典意义,而成为经典的前提就是艺术上和思想上的完美融合。孔子曾经评价《韶》尽善尽美,就在说明艺术作品是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要完美统一。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夯实他们人文底蕴的最佳范本。因此,就人文积淀来讲,高中语文为学生提供了古今中外人文领域诸多的基本知识和优秀成果,在学习这些经典文学作品,从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中体会人文世界的魅力,进而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经验,是人文积淀的题中之意。比如,诸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经典名篇,如果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领略文本的内蕴情感和精神,则对学生心性的陶冶,具有非常现实的教育意义。

二、充分结合历史与语文的思想内涵,从使命感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文学作品充分地反映了人的情感,表达了人对他人和自然的态度和关系,旨在体现以人为本的意识,弘扬尊重人、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伦理理念,并把关切人的生存和发展、幸福和超越当成第一要务。优秀的作品,无不如此。比如,我们和学生一起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的时候,结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们会发现,给予学生一种历史使命感的教育在语文课堂是多么的重要和恰如其分。而这种使命感恰好就体现为一种责任担当,无论是孟子所讲的忧患意识,还是范仲淹所言的“心忧天下”,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典范。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是进行古汉语读音、字义等知识性的内容,则失去了选入这两篇文章的深意,因为这两篇文章更关键的在于给予学生榜样的教育,即培养他们的历史使命和家国情怀。

三、充分领会文学作品的春秋笔法,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有些语文作品是需要认真解读才能领会其中的深意的,特别是一些作品善于使用春秋笔法,在教学中老师就应该更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思。比如戴望舒的《雨巷》、卞之琳的《断章》,这些诗歌表面上的意思与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之间,有着紧张的关系,这种紧张关系,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厘清他们之间的联系。比如,《雨巷》中的那些意象,丁香花、红纸伞、姑娘,等等,构成了诗人笔下的情绪之河,在这些意象之间,既有传统经典诗歌的典故,也有西方浪漫主义和中国传统美学的有机结合。作者就是在这些意象之中,蕴藏了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想纠結。如果说这与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还不是非常贴切的话,那么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则是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最佳范本。所以,我们从这些作品中,就能领会到这些作品深刻含义。

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最重要学习科目,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语文教育是涵育学生性灵的关键,也是语文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需要语文这个涵育民族灵魂的载体,因为它为学生获得文化滋养和精神培养的沃土,因此,语文教育就应该秉持人文精神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真正的帮助和引导。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这种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以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为前提,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获得真正的文化提升和素养提高。

(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