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力

2017-07-27四郎志玛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研组观念课堂教学

四郎志玛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教学。而教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组织、驾驭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必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与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呢?

一、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育理念也要随之发生改变,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列宁指出: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能创造世界。先进的教育观念产生积极的教育行为,使教育获得成功;而落后的教育观念则产生消极的教育行为,导致教育的失败。实践证明,把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放在首位是正确的。培养学习型教师,让教师努力实现自我发展的价值追求,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教师要自觉地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通过写读书笔记、教学日记、教学随笔,同时定期和同事交流读书心得,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理论认识,更新了传统教育观念,又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就可以顺利地把新课程教育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有一套个人藏书——这些书是我的老师,我每天都去向他们请教。”苏霍姆林斯基能从一位普通的中学校长成为举世闻名的教育家,学习起了关键作用。教育行家说,魏书生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是在广博地学习、不懈地探索中形成的。教师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就可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学习科学理论是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二、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是教师素质的综合展示,也是教师基本功的大演习。教师基本功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制约着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和效率。科学的使用教学语言,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保证。因此,教师要练好普通话。使课堂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做到准确、精练,有条不紊,合乎逻辑。在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能否打开学生的思路,能否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所在。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具备能够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的能力,对于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反馈要随时掌握,及时处理。弄清他们的希望与困难,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使其张弛适度。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教师要凭借教学机智及时应对生成性问题,对教学进度和方法手段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特别是对学生中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要及时捕捉,合理利用。

提高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媒体的能力。教师必须能够根据各种条件变化,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努力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如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练好“三笔字”、简笔画、课件制作等基本技能。

三、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不断增强实践能力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盲目、被动;没有专家引领的改革:低水平重复。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引领作用,可以模仿名师的课。鉴于农村学校培训资料匮乏的现状,互联网就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老师可以随时随地查阅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中华教育资源网、中小学课件网……都是老师经常浏览、点击的网站。通过网络,可以仔细拜读名师经典的课堂实录,认真研读他们的教学反思和众多的评论文章,做到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最终是要达到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为了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引领作用。还可以让骨干教师定期上一节示范课,让他们分别举办讲座,介绍各自学科当前的发展现状与科研方向,结合实际谈自己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模式。每次讲座的主讲人既要有纸质和电子文稿,还要制作多媒体课件,促进骨干教师全方位发挥引领作用。

教师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教研组成员的群体智慧,人人参与,共同探讨,分工合作。教研组成员通过定教材、共同备课、定教案、定上课人选、不断试教、不断反思、不断修改等一系列过程,推出一堂堂高水平、高质量的专题研讨课,以此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可以多人深入研究一课,指定同一内容教材,发挥教研组成员个人教学风格,独自钻研教材进行个人特色备课,然后进行集中展示。在观摩后的研讨中,淡化教师观摩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将教师的关注点集中在对教育行为的分析、研究上,引导教师分析不同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的不同影响,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通过研讨,引发教师各种观念的碰撞,让教师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个人教学特色,而且充分发挥了教研组成员的群体智慧,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自我反思,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叶澜教授说:“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老师课后写教学随笔或反思日记,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能够及时找出自己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点,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具体地说,教师在每堂课结束后,要反思自己全部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作用体现得如何;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自主性、合作性体现得怎样;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针对自己的缺憾提出改进措施,针对自己的优势提出深化的思路。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在自我反思的同时,也可进行集体反思,就是让教师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就要不断地学习,让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不断地总结、反思、改进,就一定能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教研组观念课堂教学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健康观念治疗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