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2017-07-27郭淑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鼻子红军想象

郭淑艳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的教与学就像是一座难爬的山。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刚刚迈入写作门槛的小学生,他们多数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首要途径就是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培养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动力,是求知获益的先导。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培养起来,他们就会乐于上作文课,认真地写好每一篇作文。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诱发写作兴趣

在几年的作文教学观察中,我发现学生对作文不同程度地存在畏惧心理,这种作文恐惧症不是仅靠大谈作文理论,写作技巧之类的抽象道理所能改变的。我们知道,儿童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总是喜欢凑在一起,谈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着说不完的话,可为什么一到写作文就“闭口无言”了呢?原因是学生把说话和写作文当成两回事。为此,在一次“五一”长假后,我在课堂上提问:“你们是怎样度过这几天的?”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的说“我和爸爸、妈妈去龙塔了”;有的说“我随爸爸妈妈去地里劳动了”……看着他们兴致勃勃的样子,我赶紧说:“你们的假期过得真有趣,老师真羡慕你们啊!你们能把这些事情写在本上给老师看吗?”“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没有了往日的唉声叹气,教室里立刻响起了“沙沙”的写字声。

二、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参与游戏创设情境。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作文,和作文一起游戏这样学生就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件痛苦的事了。

记得,在指导学生《记一次有趣的活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杨向婷在《激发写作兴趣 让学生乐于作文》一文中的做法就很可取。那节课,她一进教室便告诉学生,今天的作文课做游戏。学生一听说玩游戏,情绪顿时高涨起来。她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头缺了鼻子的大象。学生大声提醒她:“老师,大象少了鼻子!”于是她接口说:“是呀,这大象没有鼻子,那怎么办啊?”“我们给大象贴上鼻子。”接着,大家纷纷举手要求贴鼻子。教室内热情高涨。她让贴鼻子的同学走上讲台,用红领巾蒙住眼睛,原地转三圈,再摸着贴上。游戏一开始,整个教室便笑声不断,因为同学们把鼻子贴到哪里的都有。游戏结束后,老师让他们说说游戏的全过程,同学们为了把有趣的活动写下来,各个观察得都很仔细。然后,再让学生动笔写。这一切安排,可谓水到渠成,写作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作文一气呵成。

2.用表演小品创设情境。在一次上“写人”的作文课时,我请一位同學上台表演自己第一次做饭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笨拙动作把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引得学生哈哈大笑,学生在观看过之后,纷纷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事情。然后,我再引导学生还应该抓住人物的言谈举止,来突出人物性格特点,才会把人物写得鲜活。这时学生兴趣大增,思维活跃,欣然写作,写出的文章也比较具体、生动。

三、根据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有了动笔的欲望是不够的,作文内容才是作文的关键。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教材中内容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来丰富学生的写作兴趣。

1.结合课后问题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在学习《将相和》一课后,我问:“将相各有什么品质?”在得到学生的答案后,我不做任何评价,而是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扮演“蔺相如”和“廉颇”,将课文内容表演一遍。同学们对表演饶有兴趣,而我不失时机地插入引问。如“蔺相如和廉颇还会不和吗?”“如果他们再有矛盾还会因为什么呢?他们还会说些什么?”通过学生的表演和老师的引导,将相不和的情景仿佛再现学生眼前,这时再让他们动笔写就会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得栩栩如生了。学生由之前的“被动”的说,发展到“主动”的写,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他们在活动中愉快地完成了作文。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通过字、句、段的训练,学生已有一定的能力,于是我便把作文训练逐渐由段过渡到篇。如我教完《倔强的小红军》后,我也借鉴佛山市同济小学陈丽红在《浅谈作文训练的体会》一文中的做法,让学生想象:如果陈庚和小红军一起走,结果会怎么样?有个学生说:“小红军不会牺牲的,他会和陈庚一起走出草地”。我问:“你为什么这样想象呢?”他答:“一路上,陈庚一定会照顾这位小红军的,所以他是不会牺牲的。”我先肯定了他的回答,然后再启发学生:“当时大家都处在忍饥挨饿、疲惫的状态下,有没有其他合理的想象呢?”又有学生说:“陈庚同志和小红军一起走的话,陈庚同志有可能为照顾小红军而牺牲了。”我表扬他讲得好,再让全班同学比较两种想象哪种好?同学们都肯定了第二种想象更合理。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更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四、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生活中让学生对周围的人、事、景、物出现的细微变化,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一定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话实说、实事实写,这样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记得有一次天下雪,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赏漫天飞舞的雪花,孩子们各个高兴得手舞足蹈。10分钟的观察后,我以《雪》为题要求学生们写一篇短文,描写雪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有的学生写雪花自由自在地飘舞,希望自己也能像雪花一样无拘无束;有的学生写雪花落到地上、房顶……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美极了;有的则想到了那些纯洁如雪的人;还有的学生希望雪停后与小伙伴们打雪仗、堆雪人……同样的时间和景物,观后却有着不同的感受,正所谓“一千个学生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其实,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太多了:老师的讲课,上学路上的风景……只要老师引导得法,学生便会自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身边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这样既解决了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难题,久而久之,学生便会笔下生花,乐于作文。

五、多鼓励表扬,激励学生的兴趣写作

学生初学作文,可能毛病百出,但教师要明白学生是习作,不是创作,对初学者来说,教师刻意要求或否定,可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了多少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的批语应该是“爱心批语”,具有启发性、激励性,让学生从中读出老师的爱,这就会增加学生的写作信心和积极性。

总之,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培养的。有些学生原来对作文不感兴趣,由于教师正确的引导,在作文训练中所得,尝到甜头,便逐渐喜欢,兴味盎然。因而,浓厚的兴趣,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刺激和动力之源。只有激活学生写作的兴趣,开启学生心智,才会产生出最富有情趣的、最有新意的、闪着智慧光芒的独特感受,写出优秀的篇章。

猜你喜欢

鼻子红军想象
逃跑的鼻子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你的鼻子超级棒
少寨红军桥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十送红军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再唱十送红军
鼻子和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