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高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7-07-27黄良官
黄良官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主阵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塑造学生创造性的人格是当前数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职高数学;创新思维;职高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5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也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积极思维。”数学教学既是一种数学知识的传授活动,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活动。而传统的数学教学的弊端之一是过分强调前者,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成为接受前人所发现的数学知识的容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加强数学思维的训练应视为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摆脱那种按习惯定势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聚合思维以及创新思维。
一、巧设情境,营造创新思维的契机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上,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伴奏者,而学生则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设置引起学生观察思考的数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法,从而触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二、夯实基础,培育创新思维的生长点
创新思维需要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思想、方法,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度、广度重组成具有内部规律性的整体结构,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活动不能由教师向学生简单地、机械地传递知识,不能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要倡导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究,建构知识;在新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基于以往的知识经验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即新知识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生长点”而“生长”起来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因此,教学中要将“双基”训练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科整合,拓宽创新思维的渠道
传统的数学问题的解决,在“达标通路”上寻找方式、方法时的缺憾是徘徊在数学领域之内,即使是寻求“一题多解”也少有越雷池半步。原因之一是传统教材以分科为主。今天的课程改革意欲开发综合课程,实施学科整合,打破分科教学的局限性,强调知识的整合与综合应用,此举无疑有利于创新思维渠道的拓宽。以学科整合的思想指导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寻求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实际上不仅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使学生突破学科的局限性,开阔思维领域,极大地拓宽创新思维渠道。
如在不等式教学中,有这样一道例题:
已知:a,b,m∈R,若a>b,求证:■>■.
这是一道较为典型的代数不等式证明题,学生一般用“比较法”“分析法”轻而易举地证明此题。但为了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渗透学科整合思想,我们不妨根据目标的结构特征,改变一下考察问题的角度,或同时对目标的结构做些调整、重新组合,则至少可获得如下思路:
1. 若从平面几何的角度考虑(如图),“把矩形ABCD的边长分别延长m,则根据矩形的面积特征必有ab+bm>ab+am b(a+m)>a(b+m)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得益彰,同步发展。
2. 若从平面解析几何的直线斜率的角度考虑,则待证式表示“两点(b,a)、(-m,-m)的连线的斜率大于两点(b,a)、(0,0)的连线的斜率”——数形结合,答案显而易见。
3. 若从平面解析几何的定比分点定理(若λ>0,总有■的值介于与之间)的角度考虑,则有■=■的值■在与1之间——符合定理条件,轻松获得结论。
4. 若从物理的角度考虑,则待证式表示“在数轴上的原点和坐标为1的点处,分别放置质量为m、a的质点时质点的重心,位于分别放置质量为m、b的质点时质点的重心的左侧”——动手操作,数学也能进行实验。
5. 若从化学的角度考虑,则待证式表示“b个单位溶液中有a个单位溶质,其质量百分数小于加入m个单位溶质后的质量百分数”——用事实论证,与严格的逻辑推理迥然不同。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如能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启发、诱导,必然会激起他们的创新的思维活动,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四、立足会学,提高创新思维的质量
如果说学会是掌握知识的初级层次,那么会学就是掌握知识的高级境界。正如叶圣陶所说:“教是为了不教。”会学应视为教学的一种理念,一种追求。学会学习主要是指养成优秀的学习品质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只有学会学习的人,才能把学习当作工作的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始终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脉搏,才能始终站在知识创新的前沿。可以這样说,学习的停止,也就意味着创新的终止。因此,学会学习应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创新品质。
只有会学,才能创新,突破常规地解决问题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表现。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发展创新思维是目前课程改革的热点,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视为数学教学的生命线。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农业技术学校 325000)